解缙作诗免徭役的名人故事

2023-11-21 11:17

1个回答
解缙作诗免徭役的名人故事

  解缙,字大绅,出生于公元1369年,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大文学家,十九岁以才学中进士,历任御史、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曾主编震世之作《永乐大典》,总裁重修《太祖实录》,其著作有《文毅集》、《古今列女传》传世。

  解缙出生在一个普通官吏家庭。他的祖父解子元,在元朝末年为判官;他的父亲解开,学识渊博,太祖朱元璋多次欲将他召去做官,但解开坚辞不就。

  解缙小的时候聪敏颖悟,又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自然喜欢读书。四五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读完《论语》、《孝经》;但是,他更爱读的是文学,对两晋以来名人大家的作品,此时已经十分熟悉,并且自己也能遇事有诗。因此,父母都很喜欢他。特别是他的祖父解子元,更是对他宠爱有加,因为当时元朝已经灭亡,解子元又不愿做明朝的官,在家无事,便辅导孙子读书识字;他见解缙学习用功,记性又好,心中更加喜欢他,爷孙二人常常一块谈经说诗,直至深夜。

  这一日,解缙在书房做完功课,拿出纸和笔,写了几篇大字;然后,他又拿出彩笔,画了几幅画,便自我欣赏起来。恰在这时,他的祖父进来了。解子元心中明白,他这个孙子,不仅喜读诗书,且琴棋书画,无不喜爱;但是,他担心孙子不抓住重点,主次不分,因此虽不禁止他的其他爱好,也常常教导他把精力放在学问上,而其他则只能做业余爱好。今日,他进来后,先看了看解缙写的字,又看了看他画的几幅画,甚是满意,但功课做得怎么样,他心中无数,于是,便笑着问他: “你又写字,又作画,你最喜爱的.是什么呢?”

  解缙见问,也想借机表达一下自己的志向,没有正面回答爷爷提出的问题,而是用手指着自己的书房,顺口作了一首小诗:

  小儿何所爱,爱存芝兰室。

  更欲附龙飞,上天看红日。

  这诗的前两句中所引用的“芝兰室”,也叫“芝兰之室”,是成语。古时候,人们常用芝和兰两种名贵香草,比喻美好的环境。由于解缙平时在书房读书,清静幽雅,心情舒畅,效果明显,常受到爷爷的称赞,故称书房为“芝兰室”,是他所喜爱的;后两句,则是说自己在“芝兰室”学了知识后,将来就要从这里附着神龙飞上天去,去观看那红彤彤的太阳,表明了他的宏大志向。

  解子元听了孙子的诗,高兴得连连称赞说:“好孙子,有志气,有抱负。”

  不久,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者召解缙的祖父解子元入朝做官,解子元却在一臣不事二君的思想指导下,以自杀相拒。明太祖听说后,深为惋惜;不久,又召解缙的父亲解开入朝,请他讲元朝的兴衰败亡,并留他在朝辅政。解开也因自己的一家初为元朝臣民,老父为此自杀,自己焉能言先朝过失。所以,他拒不言元朝事,辞官回家。

  从此,解缙一家便贫困下来,靠父亲推磨卖豆腐、母亲纺线织布维持生计。不久,父亲也因病去世,只剩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共度时光,生活相当艰难。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解缙的母亲也不忘解开生前嘱咐,省吃俭用,继续供儿子读书。但是,又偏偏雪上加霜,地方官天天派差役上门征收徭役钱。当时规定,没有人出徭役的,就要拿钱顶徭役。因此,母亲为难得不时落泪。

  解缙知道后,十分气愤,便提笔写了一首诗,送到县衙,并要当面交给县令。那些衙役们见他是个孩子还想见县令,认为是胡闹,便要轰他走。

  解缙对他们说:“你们也为父母所养,我母亲因交不起徭役钱整日落泪,做儿子的能看着让母亲哭死在家中吗?我见不到县令,死也不走!”

  衙役们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退了一步说:“你不是写了首诗要给县令吗?我们替你呈上去,如果县令同意你进去,就让你进去,好吗?”

  解缙同意了。

  县令接过解缙写的诗一看,题目是《诉苦》,只见诗中写道:

  母在家中守父忧,

  故教儿子诉原由。

  他年谅有相逢日,

  好把春风判笔头。

  诗的大意是说:母亲在家中为刚刚去世的父亲守丧,让我来诉说请求免去徭役的原因;估计他年我们还有相会的日子,我将来也有出头的时候,你那时也许用得着我,为了这一点你也应该像春风那样温柔,在笔下多多留情。诗中有刚有柔,软硬兼施,不卑不亢,写得很是策略。

  县令看后大奇,便将解缙传了进去。他一看是个七八岁的孩子,不相信这诗是他作的,于是便对解缙说:“你写的诗我看过了,能当场再来一首吗?”

  解缙道:“不知大人以何为题?”

  县令说:“就以大堂外边的小松树为题吧!”

  解缙稍加沉思开口吟道:

  小小青松未出栏,

  枝枝叶叶耐霜寒。

  如今正好低头看,

  他日参天仰面难。

  这首诗说是咏松,实为言志。意思是说:我现在年小,正在上学读书,可我有志气,将来要成为参天大树,栋梁之材,今日你低头小看我,将来仰头看也很难。

  县令听后,深知解缙的确才华横溢,将来必成大器,便提笔免了他家的徭役钱。 ;
相关问答
一孩子年仅7岁,为何被朱元璋看中,还因此免除了他家的徭役?
5个回答2023-11-12 06:41
朱元璋看到一个7岁的小孩独自在喂马,内心的感触很深,因为他想到了年少的自己,后来在和小孩交谈的过程中,发现这个小孩非常的聪明,很有才华,于是就让小孩去找他的父母,而且还免了他家5年的徭役。 朱...
全文
什么是轻徭薄赋
1个回答2024-02-17 03:45
轻徭薄赋就是指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 记得打赏老师哦 记得打赏老师哦
什么叫“轻徭薄赋”?
1个回答2024-02-21 04:47
轻徭薄赋不是秦朝的。轻徭薄赋就是减轻百姓的徭役和赋税,这往往是每个朝代建立之初实施的休养生息政策,目的是恢复民力,实现国家的富强。
解缙的简介有哪些呢?
1个回答2024-02-09 05:24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时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
全文
解缙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03:32
去看明朝那些事儿吧
解缙是怎么死的
1个回答2022-11-09 20:26
是被雪冻死的
谢缙的人物简介
1个回答2024-03-04 14:19
善诗,亦工画,寻丈之山水画,不日而就。山水师王蒙、赵原,造诣既精,得其渺远深意。为永乐、宣德间吴门画派名家之一。洪武间绘《深翠轩图》,遍求姚广孝等人题作,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集成册。正德十三年...
全文
解缙有哪些生平简介?
1个回答2024-03-20 17:48
明朝洪武二十年,解缙进士及第,授予中书舍人之职。不久,解缙上万言书,冒犯天颜而罢官赋闲,历时八年。后来成祖即位,始得升迁,成祖授解缙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土之职,管理国家文献,主编《永乐大典》。
神童解缙
1个回答2024-05-30 10:41
明代大学士解缙从小就是写对联的高手,一年春节,父亲让解缙写春联。恰巧解缙家的对门有一片郁郁青青的竹子,于是小解缙就拟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枝竹,家藏万卷书。”可是春联贴出去以后,竹林的主人生气了,...
全文
谁有明代解缙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17:47
千年老树为衣架 万里长江作浴盆 明朝解缙七岁时,随父亲去长江洗澡,父亲脱下衣服挂在老树上说了上联,解缙即答了下联。 明代学士解缙的故事 解缙巧对讽权贵 明朝翰林大学士解...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