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

2023-11-21 21:02

1个回答

  影片围绕封建礼教展开话题,讲述了民国年间一个大户人家的几房姨太太争风吃醋,并引发一系列悲剧的故事。下面是关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

  在我很小的时候,人们家里有什么喜事,条件好的,喜欢在村子里放几天的露天电影。邻村不远的人们,当然包括男女老少都去看,晚上到十二点就结束。第一次看老谋子的电影时,我大概只有四岁。看的是:《红高梁》。虽然那时候不知道拍的好不好,但大家都说好看,而且那首《红高梁》的歌曲也是红遍大江南北。 后来再次看《红高梁》的时候,觉得确实拍的挺好的,时代背景写得还可以接受。毕竟从小耳濡目染的听老人们说起的往事,再加上巩俐和姜文精彩的表演,可以说相当的实际,而且也很好。看了《古今大战秦俑情》,虽觉荒诞,但合现代人的口味。 其实《大红灯笼高高挂》早在我不谙世事的时候也看过,只是不记得了。当前天在网上看此部《大红灯笼高高挂》到尾声时,看巩俐在院中徘徊,大院里又来了一位五姨太时。冥冥中我才想起,小的时候看过《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影片。今看起来觉得故事情节太不可思议了。

  巩俐扮演的是一个留洋大学生,而且大学已读一年,嫁给一个有三房太太的糟老头,做四姨太。而且老头的大儿子都比她本人大。话又说回来,老头虽说有钱,但巩俐扮演的可是一个留洋大学生,心甘情愿的和一群无知妇女争风吃醋,明争暗斗,而且还搞出假怀孕。似乎不是一个高学历女子所做的一切。而且做出来的事,也是那般无知。还搞什么点灯/熄灯/封灯。封灯后如过去的皇妃一样,打入冷宫。都什么年代呀?其作者的水平也太差了。老谋子也不改进一下,确实有失水准。再者:巩俐演的四姨太明知阁楼内曾经死过人,还是妇女,就应早有心里准备。当看到三姨太在外偷情被发现吊死在内,并非出乎意料之外呀,为何其看后被吓疯。这就有失水准了,甚至叫差。

  如果是一个留洋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受过高等教育,而且接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怎么可能如此蠢得搞假怀孕,而且傻得可以说到家。看到别人用小人刺针咒人的方式咒她时,气得去用剪刀剪掉二姨太的耳朵。如果真是一个留洋大学生怎么会迷信那种无聊的玩意。还有她并非贪图吃喝:只吃豆腐菠菜,而不喜山珍海味呢? 如果是一个留洋大学生,怎么会不懂得珍惜自己?自甘堕落到为人不耻,而且不聪明到被打入冷宫。她不值得同情,只觉得可怜。入乡随俗不是一生,而是指暂时的,可此电影中的女主角:一个高文化,高素质的留洋大学生居然会“入乡随俗”堕落地用到她的一生。

  这也许只是我的观点,但别人的意议如何,本人就不得而知了。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

  这是一座没有春天、没有阳光的宫殿。想起《围城》里的一句话:在外面的人想进来,在里面的人想出去。这是一座为女人们挖好的陷阱,而挖井人就是那个一直都没有露出正面的老爷,那个老爷似乎只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信仰,也可以看作是随意把玩人们命运的那只无形的手。

  我并不认为张艺谋单是为了反映人们对封建制度的反抗以及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残害。在我看来,或许影片可以推而广之为一部表现人性深层意义的作品。那座大院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容器,也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而那个老爷似乎是个可敬、又可怕的“观念物”,或许可以看作我们常说的“命运”这个东西;在世界这个大容器里人们之间进行的是怎样的角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这场永远都没有结束的战争中,没有谁能成为真正的赢家。就像大院一样从来不会有阳光照进来,人们只能从泛着红光的灯笼里看世界,灯笼也成了人们生活下去的唯一希望,连灯笼也没有的人生岂不像大太太那样成为一个躯壳?

  颂莲这个受过教育的、年仅十九岁的小女孩在一开始就是个醒者的形象,她跟继母说“小老婆就小老婆,女人不就这么回事嘛”,正如她说的嫁什么人是由不了自己的。并不是对现实失望了,而是对现实有比谁的清醒的认识,也不是屈从于命运了,这是对命运的又一种反抗形式。在那个满是落叶,一片萧条的夏季里,颂莲拒绝坐轿子,选择自己走向未知的命运,一片的狼藉似乎也暗示了她未来不见天日的生活。随着她走进这个院子,她的苦难人生也就开始上演了,她接受着这个院里所谓的老祖宗留下的一切。她受到别的太太的挤兑,同时也与她们进行着斗争,她试图改变这个院里的所谓的什么规矩,渐渐地她发现自己似乎已经被这个院的规矩同化了。为了获得老爷的宠幸,或者只是为了驳回在雁儿面前的那一点尊严,她假装怀孕,以至于被老爷封灯。为了复仇,她又把揭穿雁儿的秘密,不自觉地摆出规矩,把雁儿的灯烧掉,她烧掉的不只是些灯,而是雁儿的希望,是雁儿心中对爱情的憧憬,雁儿死了,颂莲似乎也明白了什么。从点灯到灭灯再到封灯,“灯”是这个院里女人们的信仰,为了灯她们你争我斗,为了灯她们抛弃了人性,为了灯,雁儿死了……“在这个院里人算个什么东西?像狗,像猫,像耗子,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颂莲又加深了对人的理解,又进一步理解了人生,也更加明白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个大院,只能被大院吞噬。“我在算计,别人又在背后算计我”,颂莲看透了这样的算计,厌烦了这样的生活,她倒觉得雁儿是解脱了。她酒醉后吐露真言“你有老爷疼,梅珊找相好的高医生去了, 我有什么”,别人都有爱情的归宿,自己呢?什么都没有,那个大少爷只是一个敢留情,不敢守情的懦夫,他对她的谎言,他的告辞,无不在伤害着她的心,爱情在她心中算是死去了。梅珊的被害无疑是她精神崩溃的最后一道关口。她没有疯,只是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试图挣脱束缚的人、试图反抗命运的人,最后都死了,只有选择疯掉才是她唯一的出路,与其做一个痛苦的醒者不如做一个无忧的疯人……

  梅珊是一个追求美好生活而不得的悲剧人物,她心中存有爱,虽然外表刁钻,心地却善良,最重要的是她很坦然,“本来就是做戏嘛,戏做的好能骗别人,做的不好只能骗自己,连自己都骗不了的时候那只能骗骗鬼了”。在那个牢笼一样的大院里,她把自己的生活放在戏里,屋子里满是脸谱,孤独的时候就自娱自乐,唱戏给自己听。她在大院里成功地充当着三太太的角色,同时她也有着自己的生活,她爱着高医生,并大胆地与高医生私会。在轰轰烈烈的被认为不轨的爱情中她陨落了……

  二太太已经被这个大院感染,变成了一个人面兽心的人,表面和蔼,却有着蛇蝎般毒辣的心肠,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她的人生同样是个悲剧,有一天她也会走到大太太唯有躯壳的一步。

  影片中除了红灯笼照耀下暖洋洋的景象,就只剩下夜里冷光环绕下的高墙,冷蓝的基调有时会有三太太一席红衣唱戏的身影,有时会有颂莲孤独地站在屋顶的弱小背影。唯有大少爷出现在屋顶时,在颂莲和大少爷中间有一缕细小的阳光透进来,颂莲的脸上也有了难得的笑容。可惜这一刻毕竟是短暂的。

相关问答
挂灯笼的寓意 挂灯笼的寓意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2-05 17:21
1、春节挂灯笼,指的是挂红灯笼,每到过年人们都换上红色的灯笼,象征团圆意义、红红火火。 2、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灯笼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其实在过去有条件的人家都会挂灯笼,但红色灯笼通常...
全文
过年挂灯笼的意义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30 15:29
春节挂灯笼,指的是挂红灯笼,每到过年人们都换上红色的灯笼,象征团圆意义、红红火火。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灯笼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其实在过去有条件的人家都会挂灯笼,但红色灯笼通常是在春...
全文
过年挂灯笼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1-26 02:18
灯笼起源于西汉,随着发展灯笼的样式也出现的很多种,具体的时间用的灯笼也不一样,如过年的灯笼,元宵灯笼等等。喜庆的地方都可以用,样式也是灵活运用。 灯笼外贴的字可以根据主题活动灵活改变,比如结婚的时...
全文
过年挂红灯笼的来历
1个回答2023-03-29 00:25
唉,还是被人抢先了
过年挂灯笼
1个回答2024-02-11 11:38
灯笼当然是挂在凉台或者窗口~要在你家楼下就能看到的啊~
春节挂灯笼的诗歌
1个回答2024-02-21 14:52
《糊灯笼》 红红糊红粉灯笼, 给军属送光荣灯; 芬芬糊粉红灯笼, 给军属送灯光荣; 红红糊完红粉灯笼, 糊粉红灯笼; 芬芬糊...
全文
过年为什么要挂灯笼呢?
1个回答2024-03-26 21:32
中国的春节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利用各个地区出产的竹、木、藤、麦秆、兽角、金属、绫绢等材料制作而成。在中国古代制作的灯彩中,以宫灯和纱灯最为着名。 在中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
全文
挂灯笼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5-26 14:40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
全文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故事情节
1个回答2024-01-30 01:25
这肯定是人们最关注的内容之一。正像张艺谋事先提示的那样,他把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情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极大地简化了人物关系,只保留了故事中老太爷、三位姨太太,增加了三姨太的情人——戏班年轻小...
全文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剧情简介
1个回答2024-03-01 19:34
民国年间,某镇坐落着一个城堡一样的陈府。财主陈佐千已有太太毓如、二姨太卓云和三姨太梅珊。19岁的女大学生颂莲因家中变故被迫辍学嫁入陈府,成为陈老爷的四姨太。陈府的规矩,当陈老爷要到哪房姨太处过夜,该...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