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名字的由来

2024-04-28 15:56

1个回答

我就是沧州的

 

  沧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沧州部分地区在上古时期属幽州和兖州,西周时属青州,春秋、战国时代为燕、齐、晋、赵等国地,秦朝时属巨鹿郡和洛北郡,汉代属冀州和幽州,三国时属魏国,南北朝时属北魏的瀛州和冀州,公元517年(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设立沧州,辖浮阳、乐陵和安德等三郡,隋初废浮阳郡,后分属河间郡、渤海郡和平原郡,公元627年(唐朝贞观元年)属河北道,宋代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元代属中书省河间路,明代属北直隶省河间府,清代属直隶省河间府,部分县属天津府,中华民国初属直隶省渤海道、津海道,1928年废道府制,改属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属中共晋察冀边区冀中、津南行署和山东渤海区行署辖。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沧县专区,专署驻沧县镇,辖11个县。1958年6月,天津市归属河北省后,沧县专区与天津专区合并,称天津专区,专署驻天津市,同年9月沧县镇改设沧州市(县级),随后撤消并入沧县。 1959年初撤天津专区并入天津市。1961年6月1日,恢复沧州专区,并恢复沧州市(县级),专署驻沧州市。1967年12月,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 1983年12月,沧州市改为河北省直辖市,行署和市政府同驻沧州市。1993年7月,地、市合并,成立沧州市,市政府驻运河区。

 

文化旅游资源

  沧州铁狮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体现了沧州古老“铸造 

之乡”铸造艺术的神韵。沧州境内有沧州铁狮子、献县汉墓群、泊头清真寺、海丰镇遗址、纪晓岚墓地、献县单桥、黄骅古贡枣园等七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2个,分别为东光铁佛寺和吴桥杂技大世界,2A级景区4 个,景点88处。海兴小山火山遗迹、东光铁佛寺、沧州清真北大寺、泰山行宫、武帝台、鄚州庙、盘古庙、青县大孝子墓观音寺等古迹独具风姿,“华北明珠”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淡水湖泊。沧州市现有湿地19万公顷, 各种鸟类270余种,101种受国家保护的候鸟。沧州的吴桥县是世界著名的杂技之乡。“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已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国际赛场,“吴桥杂技大世界”为国家4A级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列入民俗旅游景点,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参观游览。

相关问答
林冲刺配沧州道的沧州是现在的沧州吗
1个回答2024-02-12 04:43
我是沧州的,小说中的沧州就是现在的沧州,但是故事与历史不符。
古时候,发配沧州,是现在的沧州吗?
1个回答2024-02-01 23:27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沧州老陈,沧州土著一枚。 以前上学也好,现在出差到外地也罢,只要一说我是沧州人,朋友们总会问一句:沧州啊,知道,林冲发配的地方。额。。。 关于这个问题,我之前的...
全文
沧州铁狮子在沧州哪个地方
1个回答2024-04-12 05:25
那个原版的在沧州东光。有复制的在沧州市人民公园,不过比真的差远了、、建议去看看原版的
沧州有什么名人?
4个回答2024-01-03 18:49
战国时期著名医生扁鹊、唐朝诗人刘长卿、明朝天官王翱,清代显贵张之洞,清代名人纪晓岚,清末著名武术家大刀王五,大太监安德海,北洋军阀首领冯国璋,当代贾庆林,海军司令员吴胜利。等等。
沧州有哪些名人呢?
3个回答2024-01-05 19:07
李吉墓,在盐山县千童镇 祖籍山东省乐陵市靳家村的,清代举人
关于“沧州”,有什么典故没有?
1个回答2024-02-22 15:36
  沧州铁狮子,位于沧县县政府驻地东南偏北16.5公里,坐落在东关村西0.5公里处,沧州旧城内(今沧县旧州镇东关),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沧县志》记载:“铁狮子在旧...
全文
沧州市第二中学怎么样?
1个回答2024-02-20 04:33
简介:沧州市第二中学(The Second High School of Cangzhou)始建于1953年, 2000年3月被河北省政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示范性高中。截止2014年12月,学校占...
全文
沧州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2-08 20:21
沧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沧州部分地区在上古时期属幽州和兖州,西周时属青州,春秋、战国时代为燕、齐、晋、赵等国地,秦朝时属巨鹿郡和洛北郡,汉代属冀州和幽州,三国时属魏国,南北朝时属北魏的瀛州和冀州,...
全文
沧州市古代现代名人
1个回答2024-03-13 13:45
霍元甲、霍殿阁、王子平、佟忠义、王正谊(大刀王五)李凤山(燕子李三)等名师豪杰, 漫画家 赵文彬,1940年生于沈阳,祖籍河北省辛集市圈头村。196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全文
沧州有哪些名人?
1个回答2024-03-06 18:24
沧州辖境古属燕齐,民风以醇厚勤劳、尚义任侠著称。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武建泱泱”之誉。历代薪火相传,武风沿袭不衰,到清末民初,达于鼎盛,有“小梁山”之称。据志书记载,仅明、清两代沧州就出过武进士、武...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