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和橡树

《橡树和芦苇的故事》的读后感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5 10:44

写作思路:先简要的叙述整个故事,然后对故事中的事件进行分析,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正文:我喜欢《伊索寓言》这本书,书中有很多故事都会告诉我一个道理。其中一则《橡树和芦苇》的故事吸引了我,它讲述了芦苇与橡树为他们的耐力、力量和冷静争吵不休,谁也不肯认输。橡树指责芦苇说他没有力量,无论哪方的风都能轻易地把它吹倒。

一阵猛烈的强风吹了过来,芦苇弯下腰,顺风仰倒,幸免于连根拔起。而橡树却硬迎着风,尽力抵抗,结果被连根拔掉了。

没想到这么大的一颗橡树会被风吹到,而那些柔软的芦苇却能活下来,我要学习芦苇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有时柔韧比刚强更具有力量。

做事不能小看了一些弱小的事物,团结起来的力量超出了想象,有的柔性的事物比表面硬的东西更有力量。比如:小小的蚂蚁可以搬动比它大的东西,滴水也能穿石,火也能把钢给溶化了,做事情也要游刃有余。

我们小学生在学习中在遇到简单的题目裂燃不能小看它,在它的背后可以延伸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要更新自己的思想,要学会举一反三,找对更合适学习的方法。

同样的,同学们要互助友爱,知识一定要相互交流,你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尺槐,不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那你的知识只能是有限的,别人都在进步,而你只能停留在原点。妈妈教我《论语》里面的一句话:“敏而好学肆困虚,不耻下问”就是这个意思。

橡树与芦苇的故事和道理
1个回答2024-01-24 14:13

  《橡树和芦苇》告诉人们的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要理智对待,合理地运用自己的优势,不可随意地嘲讽他人,做人要如同芦苇一样,虽然渺小但是机智勇敢,并且保持一颗平常之心,橡树的自大导致它最后被大风连根拔起。《橡树和芦苇》讲述一颗大的橡树嘲笑小的芦苇,因为橡树的骄傲自满最后被台风吹倒的故事。

   故事内容

  河边的一块芦苇地里,长着一棵棵细小的芦苇和一棵高大粗壮的橡树。“喂,细条条们!”橡树这样喊芦苇,“我说老天爷可真不公平啊!来了一点小风,你们就要往地上趴,而我呢,既高大又粗壮,一点风算得了什么”橡树骄傲地说。橡树见芦苇都不说话,就更加得意忘形了:“我什么都不怕,而你们却是那么的无用”。

  瘦瘦的芦苇说话了:“橡树先生,谁比谁更好一些,还难说。”橡树火冒三丈:“你那么小,我这么大,风对于我来说不算什么,而你们呢?连一点小风都经受不起”,“橡树先生,我们不是懦弱的,尽管我们很渺小。”一棵芦苇细声细气地说。

  夜里,台风袭来,细弱的芦苇趴下来,身体紧贴着地面。橡树巨大的身躯在风中摇摆着,挣扎着。风大喝一声,连根拔起橡树,毫不留情地把它扔进河里。风停了,芦苇又重新竖了起来,而橡树却狼狈地摔倒在那里,它想站起来回到原来的位置,却怎么也动不了了。

《橡树和芦苇》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17 03:16
这篇文章我没写,我只是在他给的两条横线上写的感受。他给了横线,我想应该不用写吧,老师也不一定看。

参考:(网上的,稍微改改就可以了!)
大风过后,一棵巨大的橡树被狂风连根拔起,橡树躺在地上却看到芦苇依然在风中舞蹈,就奇怪地问道:“为什么你们这么低矮弱小却能抵御大风而不被摧毁呢?”芦苇平静地答道:“正因为你粗壮有力敢与狂风抗衡,结果被刮断了。而我们则相反,我们自知软弱,风来时我们弯腰让它过去,所以才会一次次地逃过劫难。”

这也许就是树大招风的来历吧。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木强则折。虽然老子的观念在现在看来有其片面性,但我们还是能从其中得到很多的启示。

柔弱也是一种智慧。

思想过于僵化,是一种直,是一种硬,单一的坚强并不可取。“大丈夫有泪不轻弹”是一个铮铮铁骨男子汉的写照,但情感的不外露不见得对身体有好处。所以,“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体现了一种智慧。大丈夫同样富有感情、需要放纵,释放能量和感情本身就是一种解脱,可以减轻内心的压力。

柔弱和坚硬是可以转化的。橡树因为强壮而死去,又会因为死后腐朽变得柔弱。而芦苇因为柔弱而得以保全,获得存在,因能抵御风雨而显得坚强。水最柔却能滴水穿石,火亦柔却能熔化钢铁,世间事就是那么奇妙。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虽有唯心特征,但实际上却说明机遇和挑战并生的道理。“当上帝将你的门关上的时候,已经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当我们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时,不要灰心,只要把握住机会,挑战就会变成机会。最黑暗的时候就是离黎明不远了!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们都会面临一些困难,只要大家都肯积极动脑子,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面对问题既可选择“硬”,也可选择“软”,甚至可以“软硬兼施”,那就要看具体的情势了。技术攻关是一场硬仗,必须疾风骤雨,强攻不懈;思想工作却需要和风细雨,春风拂面;而改革既需要雷厉风行的行动,又要慢慢融和的精神感化……软硬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直硬不妨选择一次软,一直软也不妨选择一次硬。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变通,学会实事求是、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大禹的父亲鲧用填堵的方式治水失败被杀,而大禹却用疏导的方式治水成功为王,这就是变通的结果。

在面临问题时,竭力保持某种平衡,硬撑着不去变通、不去改变、不去革新,只能使事情的发展走向衰败。而变就有希望。变和创新总会有一定的风险,但不行动也是一种行动,不冒风险才是更大的风险。

该弯腰时就不妨弯一下,总比被刮倒更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而只有锐意改革,不害怕变化,善于从变化中寻找办法,更远大的理想才能实现。
与芦苇橡树相似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7 19:59

与芦苇橡树相似的故事是《铁罐和陶罐》。通过铁罐和陶罐不同的性格特点,突出了主题。

急~!求作文~~!芦苇和橡树~!
1个回答2024-02-20 16:38
芦苇与橡树比赛看谁更有力量。高大的橡树看着纤弱的芦苇,认为自己一定能够赢得胜利。一阵猛烈的强风吹过,芦苇弯下腰,顺风仰倒,幸免于被连根拔起。而橡树迎着风,笔直地站立,尽力抵抗着强风,结果却被刮倒在地。

橡树正在为失败而伤心,但看到身后由于自己的保护而在狂风中幸免遇难的小木屋,不禁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整体把握:整个过程,比试什么,比试过程,比试结果,尾声

关键细节:顺风仰倒、迎着风、抵抗、欣慰

首先我们明确材料主要是围绕“橡树”展开的,上面是说“橡树”在较量中失利——“失”,下面是说“橡树”的得到——“得”,所以材料就是围绕“得与失”而展开的。这显然是一个辩证的主题,在行文中一定要突出思辩色彩。因此,可以对材料从这样几个立意入手:得与失;失败与成功;不以成败论英雄;失败中的收获等等。

在这个材料中,橡树为了保护小木屋而牺牲自己,是一个正面的崇高形象,就不能再从否定的角度来写橡树了。

这个材料中的要求是选择一个侧面,选择一个角度,所以还是可以从评价芦苇的角度来写,从正面写芦苇的柔韧,也可以从反面写芦苇的不敢抗争,随波逐流。

观点:谁更有力量,切入角度,从芦苇看褒贬两个方向,比较两者,又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向。

“顺风仰倒”是柔,上善若水,是成功,是强大,但是也可能是随波逐流、见风使舵,是失败,是懦弱。

可以选择的点:柔与刚,强与弱,成与败等

无论是第一个材料,还是第二个材料都应该注意两点,像这样蕴含着道理的材料,观点都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所以作文应该提到材料的有关内容。
橡树和芦苇
1个回答2024-02-20 19:16
1.被摧毁是因为橡树与风暴抗争,安然无恙是因为芦苇屈身相让
2.这个故事说明,有时候不要硬和比自己强大的人去抗争。凡事要能忍则忍,这样或许对自己更为有利。
3.呃,自己想吧...
《橡树和芦苇》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3-09 22:32
这篇文章我没写,我只是在他给的两条横线上写的感受。他给了横线,我想应该不用写吧,老师也不一定看。

参考:(网上的,稍微改改就可以了!)
大风过后,一棵巨大的橡树被狂风连根拔起,橡树躺在地上却看到芦苇依然在风中舞蹈,就奇怪地问道:“为什么你们这么低矮弱小却能抵御大风而不被摧毁呢?”芦苇平静地答道:“正因为你粗壮有力敢与狂风抗衡,结果被刮断了。而我们则相反,我们自知软弱,风来时我们弯腰让它过去,所以才会一次次地逃过劫难。”

这也许就是树大招风的来历吧。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木强则折。虽然老子的观念在现在看来有其片面性,但我们还是能从其中得到很多的启示。

柔弱也是一种智慧。

思想过于僵化,是一种直,是一种硬,单一的坚强并不可取。“大丈夫有泪不轻弹”是一个铮铮铁骨男子汉的写照,但情感的不外露不见得对身体有好处。所以,“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体现了一种智慧。大丈夫同样富有感情、需要放纵,释放能量和感情本身就是一种解脱,可以减轻内心的压力。

柔弱和坚硬是可以转化的。橡树因为强壮而死去,又会因为死后腐朽变得柔弱。而芦苇因为柔弱而得以保全,获得存在,因能抵御风雨而显得坚强。水最柔却能滴水穿石,火亦柔却能熔化钢铁,世间事就是那么奇妙。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虽有唯心特征,但实际上却说明机遇和挑战并生的道理。“当上帝将你的门关上的时候,已经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当我们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时,不要灰心,只要把握住机会,挑战就会变成机会。最黑暗的时候就是离黎明不远了!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们都会面临一些困难,只要大家都肯积极动脑子,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面对问题既可选择“硬”,也可选择“软”,甚至可以“软硬兼施”,那就要看具体的情势了。技术攻关是一场硬仗,必须疾风骤雨,强攻不懈;思想工作却需要和风细雨,春风拂面;而改革既需要雷厉风行的行动,又要慢慢融和的精神感化……软硬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直硬不妨选择一次软,一直软也不妨选择一次硬。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变通,学会实事求是、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大禹的父亲鲧用填堵的方式治水失败被杀,而大禹却用疏导的方式治水成功为王,这就是变通的结果。

在面临问题时,竭力保持某种平衡,硬撑着不去变通、不去改变、不去革新,只能使事情的发展走向衰败。而变就有希望。变和创新总会有一定的风险,但不行动也是一种行动,不冒风险才是更大的风险。

该弯腰时就不妨弯一下,总比被刮倒更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而只有锐意改革,不害怕变化,善于从变化中寻找办法,更远大的理想才能实现。
芦苇与橡树
1个回答2023-12-08 00:20
河边的一块芦苇地里,长着一棵棵细小的芦苇和一棵高大粗壮的橡树。

“喂,细条条们!”橡树这样喊芦苇,“我说老天爷可真不公平啊!来了一点小风,你们就要往地上趴,风过了,你们再重新竖起来,而我呢,既高大又粗壮,一点风算得了什么!”橡树骄傲地说。

芦苇在阳光下一个个面红耳赤。

橡树见芦苇都不说话,就更加得意忘形了:“我什么都不怕,阳光,挡住它;风雨,挡住它;雷电,挡住它!而你们却是那么的无用,那么的.渺小!”

一棵瘦瘦的芦苇说话了:“橡树先生,我们不需要你同情,谁比谁更好一些,还难说,世事难料啊!”

橡树火冒三丈:“小东西!你那么小,我这么大,风对于我来说不算什么,而你们呢?连一点小风都经受不起,干脆你被风吹走算了!懦弱的东西!”

“橡树先生,请你尊重我们!我们不是懦弱的,尽管我们很渺小。”一棵芦苇细声细气地说。

“不!”橡树大声说道。

夜里,一股台风袭来,细弱的芦苇趴下来,身体紧贴着地面。橡树巨大的身躯在风中摇摆着,挣扎着。风大喝一声,连根拔起橡树,毫不留情地把它扔进河里。

风停了,芦苇又重新竖了起来,而橡树却狼狈地摔倒在那里,它想站起来回到原来的位置,却怎么也动不了了。
《橡树和芦苇的故事》的读后感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0 00:28

写作思路:先简要的叙述整个故事,然后对故事中的事件进行分析,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正文:我喜欢《伊索寓言》这本书,书中尺槐有很多故事都会告诉我一个道理。其中一则《橡树和芦苇》的故事吸引了我,它讲述了芦苇与橡树为他们的耐力、力量和冷静争吵不休,谁也不肯认输。橡树指责芦苇说他没有力量,无论哪方的风都能轻易地把它吹倒。

一阵猛烈的强风吹了过来,芦苇弯下腰,顺风仰倒,幸免于连根拔起。而橡树却硬迎着风,尽力抵抗,结果被连根拔掉了。

没想到这么大的一颗橡树会被风吹到,而那些柔软的芦苇却裂燃能活下来,我要学习芦苇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有时柔韧比刚强更具有力量。

做事不能小看了一些弱小的事物,团结起来的力量超出了想象,有的柔性的事物比表面硬的东西更有力量。比如:小小的蚂蚁可以搬动比它大的东西,滴水也能穿石,火也能把钢给溶化了,做事情也要游刃有余。

我们小学生在学习中在遇到简单的题目不能小看它,在它的背后可以延伸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要更新自己的思想,要学会举一反三,找对更合适学习的方法。

同样的,同学们要互助友爱,知识一定要相互交流,你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不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那你的知识只能是有限的,别人都在进步,而你只能停留在原点。妈妈教肆困虚我《论语》里面的一句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就是这个意思。

芦苇和橡树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6:20
1 芦苇和橡树的故事

河边的一块芦苇地里,长着一棵棵细小的芦苇和一棵高大粗壮的橡树。

“喂,细条条们!”橡树这样喊芦苇,“我说老天爷可真不公平啊!来了一点小风,你们就要往地上趴,风过了,你们再重新竖起来,而我呢,既高大又粗壮,一点风算得了什么!”橡树骄傲地说。

芦苇在阳光下一个个面红耳赤。

橡树见芦苇都不说话,就更加得意忘形了:“我什么都不怕,阳光,挡住它;风雨,挡住它;雷电,挡住它!而你们却是那么的无用,那么的渺小!”

一棵瘦瘦的芦苇说话了:“橡树先生,我们不需要你同情,谁比谁更好一些,还难说,世事难料啊!”

橡树火冒三丈:“小东西!你那么小,我这么大,风对于我来说不算什么,而你们呢?连一点小风都经受不起,干脆你被风吹走算了!懦弱的东西!”

“橡树先生,请你尊重我们!我们不是懦弱的,尽管我们很渺小。”一棵芦苇细声细气地说。

“不!”橡树大声说道。

夜里,一股台风袭来,细弱的芦苇趴下来,身体紧贴着地面。橡树巨大的身躯在风中摇摆着,挣扎着。风大喝一声,连根拔起橡树,毫不留情地把它扔进河里。

风停了,芦苇又重新竖了起来,而橡树却狼狈地摔倒在那里,它想站起来回到原来的位置,却怎么也动不了了。

2 芦苇和橡树的故事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自然中无奇不有,只要我们多观察多了解,就会发现,面对大自然的残酷,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生物总会有办法来适应,或许会用更大的能力来征服。也告诉我们,有时候不要硬与比自己强大的人去抗争,或许对自己更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