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英杰的读书笔记怎么写?

2023-11-22 08:21

2个回答
《水浒》到底写了些什么,或者说看《水浒》到底看什么,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水浒》讲述的是一群低级官吏、失意文人、乡村地主以及一群社会闲散人员所从事的造反经历。他们从强硬的国家机器失去了话语优势开始,经过被挤压、逼迫只得愤然离家出走,再向流氓造反者挺身一跃,在将近触摸到了黑暗王国的顶峰的时候,求得了国家的宽恕、谅解和恩典,再度返回到后者的宽容大度的怀抱。他们狂暴而血腥的打斗,最终不过是向家长的一次赌气、撒泼,是请求主流话语的内在威慑力的降临。这群人抗争的所有正义性,全部落实到了国家肌体的腐败层面上,社会已经没有了任何用于衡量道义的规则,他们就是在完全没有衡量标准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在自设的道义体系框架内的任性妄为,度过了狂欢般的引人注目的折腾之后,就开始了和国家结亲的蜜月时期,尽管蜜月往往都是短暂的,蜜月之后就看谁能降住谁了。当然,最终被收拾的只能是离家出走的那些人,家长弥留之际躺在床上都是有权威的。

《水浒》讲的就是在一个颠倒的社会中,一群末路英雄造反的故事。

一:这是一个造反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就属造反的故事热闹。不过,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提供的造反史实大致就有两种:一种是农民造反,农民往往是在王朝末年实在活不下去了,没有了土地,没有了粮食,没有了衣服,只得揭竿而起,他们窘困到连旗子都打不出来的地步。中国历代王朝的中晚期总伴有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秦之陈胜、吴广,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唐之黄巢,明之李自成、张献忠等。一种是军人造反,军队高级将领驻守一方,拥兵自重,实力坐大,要夺权了,开始造反。无论哪一种造反,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直接向朝廷叫板。《水浒》虽然讲的是一个造反的故事,但却和这两种造反没有什么相同之处。首先,两宋王朝最大的特点就是富得流油,在蛋糕整体肥大的情况下,即使分配不公,掉下的渣子也足够养活相当一部分人的了。《水浒》关于这方面最激烈的反映也就是“公子王孙把扇摇”的不平而已,还不至于引发农民造反。创建了“清明上河图”那般富足生活的王朝,没有出现历代王朝的末世光景。宋王朝绝对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一个朝代。自太祖朝宰相赵普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治国方针以来,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大宋王朝以徽宗同志关于“若干代表”的重要讲话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历代祖师爷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并带领全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大力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优势,深化改革,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终于使中国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球首位,成为当时头号发达国家,世界各族人民无不心向往之。两宋王朝另一个特点是军人没有拥兵自重,实力坐大的条件和可能,因为军权始终掌握在朝廷手里。况且,《水浒》的那些造反派们从来就没有向朝廷叫过板,他们共同认可的造反口号是“替天行道”。或者是为生活所迫,因为不反是死,反了也是死,那还不如反了算了;或者是为夺取政权,因为有了做皇帝的实力却没有掌握皇帝的实权,憋得难受,干脆反了。梁山英雄则一不是没有饭吃,活不下去了,二不是阴谋篡权,直接向朝廷叫板,他们中间有一个懵懂之人,用痴人说梦的方式表明过革命的最高理想就是杀到东京夺了鸟位,还有一个人在革命前有过杀到东京的想法,其他人从来没有过此类念头。那么,他们凭什么要造反,是什么因素促使他们或者是什么目标招引他们非反了不可呢,这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是找不到答案的,答案只能在《水浒》上去寻找。

由此,我们首先认定这不是农民造反的故事,整个造反的过程中,没农民什么事。那么,是谁在造反呢,或者说是哪些人上了梁山?这群人中,数量最大的是一批社会闲散人员。这些人在社会组织相当严密,社会秩序没有任何松动迹象的时候,只能游走于社会的边缘勉强存活,一旦上述条件不具备的时候,这些平日里走投无路、生活无着的小人物,就开始渗入社会的中间地带发挥作用了。他们原先的生活状况是想过殷实、安逸的日子而不可得,在社会的惊涛骇浪中,他们虽然没办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但却有着足够的甚至超常的生活经验。“无助感”和“不安定感”结合着他们丰富的经验,告诫他们一个简单事实,必须有一个互助合作组织来保护他们,在没办法独自存活的情况下,他们加入了梁山这个命运共同体。第二类人是在地方上杀了几个鸟人,或者犯下大案,有些甚至是公安部A级通缉令上叫得出字号的,遭官府缉拿,东躲西藏不是个办法,于是,上得梁山,如鱼得水。第三类人是很想为国家为朝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可偏偏国家朝廷不吃这套,惹翻了他们的性子,一跺脚,他娘的,老子不干了,一拍屁股,上了梁山。第四类人是本想做个良民的,没招谁惹谁,仅仅是因为小有名气或者身怀一技之长,梁山领导认为是有用之才所以不择手段搞上山的。还有一类本来就是围剿梁山的军官,结果不打不相识,像阿Q梦中情景一般“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成为了同一营垒里的战友。这群人中,没有哪一个是靠“勒紧裤腰带”或者“扎紧脖子”过日子的。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要造反呢?也就是说,在以宋徽宗为代表的北宋第八代领导核心的治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逼迫他们造了反。这就是我们看《水浒》要看的地方。
要看你读的书是什么书,还要看你记笔记的目的。
如果你记笔记就是为了交差就错了。既然交差也还是要读那么为什么不真正的读书做好读书笔记呢。读书笔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形式。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在此提供一些建议。
小说类,摘抄你觉得经典厄段落,如果觉得有必要做适当批示,写明你欣赏的原因。通读之后写文章或者随你的喜好写一写评论型的文段。例如小说的情节巧妙之处,作者对人物的刻画你最欣赏的地方。文章的结构以及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等都是可以写。这就是你读了的收获

关于实用类的数目,比如西方经济学之类的学术性书籍,提炼书中知识的要点,还可以搜集一些难点通过对其他书目的查阅拓展知识。最后做个小结。书中重要的概念,关键词,公式归类。

休闲类,比如杂志,摄影,家具等适当提炼你认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点进行简略的记录和摘抄即可。
相关问答
巾帼英杰的读书笔记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3-15 19:45
要看读书书要看记笔记目 记笔记交差错既交差要读真读书做读书笔记呢读书笔记没固定格式形式想写写 提供些建议 说类摘抄觉经典厄段落觉必要做适批示写明欣赏原通读写文章或者随喜写写评论型文段例说情节巧妙...
全文
有关于巾帼英杰的名字和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14:50
黄道婆,扬门女将,冯婉贞. 汉代开国第一后--吕稚; 南北宋朝最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才女--卓文君,蔡文姬; 和亲公主--王昭君; 中国第一女皇帝--武则天; 中国第一女首...
全文
巾帼英杰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6 21:00
中国没有首相
中国有哪些女巾帼英杰
1个回答2024-04-02 19:10
女娲,黄道婆,花木兰,扬门女将,梁红玉,冯婉贞. 汉代开国第一后--吕稚; 南北宋朝最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才女--卓文君,蔡文姬; 和亲公主--王昭君; 中国第一女皇帝--武则天; 中国第一女首相...
全文
巾帼豪杰这个成语典故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0 04:14
典故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原来这就是十三妹姑娘。我尹其明今日无意中见着这位脂粉英雄,巾帼豪杰,真是人生快事!”
巾帼英雄中的“巾帼”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30 15:38
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宽大似冠,巾帼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如今已是对妇女的一种尊称。因此巾帼英雄指的是女中豪杰。相关介绍:先秦时期,男女都能戴帼,用作首饰。到了汉代,才成为妇女专用。三国时有著名的...
全文
巾帼的“帼”当什么讲?
1个回答2024-06-01 12:14
巾帼不让须眉” 巾帼 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 巾帼不让须眉源自乐府诗木兰从军记! 木兰从军 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
全文
巾帼英杰 诗句
1个回答2022-11-07 10:10
自古巾帼半边天 纵情四海无惧无悔 阳春三月颂巾帼 春暖花开风情壮美
巾帼英杰作文
1个回答2023-12-02 20:42
时光倒流,历史的波涛在你我心中激起,回望过去,历史的脚步已走过了很多的春秋。历史不仅记载了男儿们的奋勇杀敌,也记载了女子们那矫健的雄姿。“巾帼英雄”已让我们更加敬佩。 巾帼英雄,多么崇高而神圣的一个词...
全文
巾帼女杰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06 15:57
花木兰代父从军。 2 梁红玉 梁红玉是南宋高宗的和岳飞同时代的大将军韩世忠之妻,本是京口的妓女,遭人虐待,为韩世忠所救。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当时韩世忠只是一名小军官,不敢答应,后来韩世忠升...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