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人学习发展的例子(如孟母三迁)

2023-11-23 13:26

1个回答
一、研究目的

在我们农村,大多数学校的办学条件大致相同,师资力量相差不大;在一个班里,学生享受的学习条件完全一样,学生的智力悬殊不大,但学生平时的表现存在着很大差异,学生成绩也高低不等。本子课题着力研究家庭环境对课堂有效性学习的影响
二、研究对象
以白河乡中初三(二)班与二(四)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三(二)班班供55名学生,男生32人,女生23人,学习成绩优秀者15人,成绩一般者26人,学困生14人,独生子女6人,双女户家庭3人,单亲家庭者2人。
三、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1.家庭环境问卷调查(2006年10月17日——25日)
制定家庭环境问卷调查表,根据发放和收回的调查表制成汇总表,然后以此分析家庭环境对学生课堂有效性的影响。

2.学生成绩调查(2006年11月5日——11月10日)
以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为基础,观察三(二)班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后成绩的变化趋势。
3.组织召开家长会(2006年12月10日)
4.期末考试成绩(2007年1月25日——2月5日)
以期末学生成绩和期中学生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教学环境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

通过对《家庭环境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调查问卷》的认真分析,我们认为家庭环境中以下几个方面较大地影响着孩子在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一、家庭情的态类型
1.和睦友爱型家庭。同过对调查问卷的比较和分析,和睦友爱型家庭占42%,处在这种家庭中的学生倍受家庭的爱护,可以从每个成员身上获取支持和力量,家庭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安静可靠的环境,他们本人也会有一种蓬勃进取的力量,其学习成绩自然也会优良踏实。三(二)班学生孙舒玉、二(四)班学生裴永哲,这些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都处于和睦友爱型的家庭;我校张朋玉、樊智仁、党秀花三位教师的家庭都攻出了一个研究生,而他们家庭的和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2.平衡调切型家庭。这类家庭情感类型在我们农村占48%,它表现为和平稳定,虽然也有矛质和争执,但能很快缓和平静。之所以出现矛盾和争执,或是因为两代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或是因为夫妻间性格的差异,或是因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不同而发生矛质。但大家的向心力依然起主导作用。在这种家庭中的学生也是幸运的,他们能在不断调节的和谐有趣的家庭中读书学习,身心发展也是健康愉快的。
3.不平衡家庭。这类家庭情感类型在我们农村占7%,这种家庭情感类型经常处矛质状态但尚可维持的家庭类型。表现为夫妻间常有矛盾,父母子女间也常因为某种原因而不和,或者还有其他原因。家庭气氛有时缓和平静,有时风雷大作,情感气氛呈不平衡状态。使得每个成员既有对家庭爱护向往的一面,也有厌烦和压抑的情绪存在。这类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往往有明显缺陷,不是偏激专制,就是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不是理想的环境。
4.抗拒分裂型家庭。这类家庭情感类型在我们农村占3%,这种家庭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矛盾状态中,或者已经发生很深的裂痕。其发展有两种可能,一种尚可维持,但表现为不平衡;一种或成为“问题家庭”,或成为离异家庭。其家庭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它对子女身心的挫伤都是十分严重的,使得本来很文静的孩子变得性格粗野,桀骜不驯;或者是善良诚实的孩子流落社会,被坏人带坏;也有的是聪明好学成绩优秀的孩子因此一落千丈,无法补救。以我校学生袁文涛为例,父母离异,孩子无所依靠,衣食无着,有时露宿街头,有时彻夜上网,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敲诈勒索现象经常发生,处在这种境况下的学生怎能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
二、家庭的教育方法
1.溺爱型。这类教育方法在我们农村占37%左右,大多数孩子在学校吃住,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要求怎样做就怎样做,父母对待孩子百依百顺,不打折扣。由于家长娇宠子女,要求不严,放松教育,甚至纵容放任,用溺爱代替教育,使孩子养成自私任性的习惯、蛮横放肆的性格,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很容易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学习上也决定不会是刻苦努力、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我们白河乡特殊的条件下,有一部分家长为了供孩子上学,在街上租赁房屋给学生做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切方便,而在农忙时节,父母回家劳动,孩子在街上无人看管,于是,他们三五成群地聚众赌博、酗酒的现象时有发生。学校处理时,有些家长还在为孩子辩说、进行护短。
2.放任型。对孩子行为的对与错一概不管不问,对其学习努力与否也不关心,任其所为。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知识层次较低家庭。孩子表现为对事物无是非观念,对学习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成绩好坏也随其自然,这种家庭环境也很难使孩子成为德和兼备的有用人才。
3.控制型。也称专制型。采取这种教育方法的父母认为,子女的一切有关问题应该由他们处理。其管理方式和态度过分严格,甚而专断独裁,过多地干预子女的行为,无视引导、劝解、说服的作用。尤其对子女成绩期望过高,以至揠苗助长,采取打骂恐吓等手段。这种教育方法在小学阶段表现较为普遍,在中学阶段表现较为典型。初二学生曹梦源的家长打他,曹梦源反驳说:“你打我是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其家长大怒,挥拳便打,嘴里说着“我就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看你能怎样?”这种方法显然是不得当的,其后果只会使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落空或者适得其反。
4.修养型。也称发展型。这类父母能了解子女的心理,并依据其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对子女的态度非常民主,不墨守成规,善于因势利导,能尊重其意见和好奇心,学习上关心辅导,生活中言传身教,父母子女间建立着一种互相帮助,尊敬友爱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对子女的学习是一种强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充分发展他们的各种才能,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教育方法。
三、家长的文化程度与学习兴趣
文化程度是辅导能力的基本标志。家庭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是抚育子女的功能。要教育抚养好子女,就要有抚养和增长知识的能力,要帮助指导子女的学习,就要有一定的指导能力,文化程度则是辅导能力的基本标志。家长文化程度高,对其子女的学习辅导就有一定优势;初中或再低些的就没有“优势”可说了。文化程度高的家长还可以主动询问学习的内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为子女选择必要的参考书等。文化程度低的家长从主观上极想帮助子女,便更多帮助是督促而不是指导,有的家长甚至把子女的学习完全寄托于学校或听任自便,这就不能保证子女取得更好的成绩了。
家长学习兴趣对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文化程度的差异除了表现在辅导能力上有明显的差别外,还表现在家长学习兴趣、家庭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差别。我们的调查研究也说明,在成绩好的学生中,有25%的家长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这种兴趣一方面表现为自己好学,有专长;另一方面表现为鼓励子女勤学好问,并在家庭中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活气氛,诸如订购一些书刊杂志供家庭成员学习,能经常通过讨论解决子女的疑难问题,交谈中能给孩子以学习上的启迪,这些都渗透着对子女积极的影响和教育,起到了督促的作用。相反,在成绩差学生的家长中,相当一部分家长没有表现出对学习的兴趣,不爱读书看报,还把一些不良嗜好带了家庭,诸如打牌、赌博、酗酒等。有更甚者,孩子过星期的时候,鼓励其参与赌博;有些跑灶生的家长,不但没有给孩子及时做饭,孩子要钱到食堂吃饭时,还给孩子一顿大骂。处在这种家庭环境影响下的学生,除成绩不理想外,其性情也容易形成一种畏难自卑情绪和抵触情绪。
通过研究,我们一致认为,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学生的课堂有效性学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有利于子女生活、学习的家庭关系。
家庭环境对于年轻一代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任何在家庭中生活的人,几乎都无法摆脱家庭对他的熏陶和影响。就理论上说,家庭的优点,会成为促进子女成才的积极因素,其缺点,则会居为子女成长的障碍。良好的家庭关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良好的家庭关系要遵守社会主义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举家一心,关心国家大事。每个成员都有一种愿意为四化贡献力量的积极性。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那么这种家庭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少是一大缺陷。
2.做合格的家长。合格的家长应该和子女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工作学习上互相支持。健康的家庭环境,应该有一种为着某种事业积极奋斗的气氛,为着事业的奋斗,会对家庭生活及子女的学习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没有事业的家庭和不能互相支持的家庭尽管其他方面或许好,但也只能是一种庸俗的家庭,它总是有一种令人不快的“小家子气”,那样的环境是培养不出优秀人才的。
二、家长对子女有一恰当的期望值。
对于身心发展比较正常的儿童、教育者的期望心理如何,会使受教育者不自觉地达到与这种期望相应的水平。有人认为它是教育者暗含的指导作用的体现。家长对子女智力水平的估价正是通过这种暗含的指导达到一种情感态度上的强化作用。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时,一个家长对子女的智力估价高于他的实际情况,将影响到家长对其各方面的要求也相应偏高。而子女为达到这种要求,就必须刻苦努力地学习,努力的结果,一方面使成绩提高,另一方面为家长的智力估价提供了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这种良性循环,最终使子女的成绩不断提高。家长对子女智力估价过低,对其产生的影响也可以用这个道理说明。
三、讲究方法、启发思考。
1.以表扬鼓励为主。常言道:数子十过莫如奖其一长。表扬和鼓励比责骂、体罚、嘲讽等对激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更奏效。这是因为,表扬能使孩子产生成功感,是一种动力,能唤起学习欲望。表扬和鼓励应该是真诚及时的,这样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不能仅限于物质上的奖励,我们的好多家长多给孩子许愿,考到多少名奖多少钱,考到多少分奖多少钱或者买什么东西,这只会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功利思想。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但首先应养成按时做作业或读书的习惯。其次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除此之外,还应要求作业认真、清楚整洁,并能自查作业。我们农村的学生家长大多不能及时认真地检查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小学生的家长还能督促让孩子及时完成作业,到初中以后,家长再也不过问孩子是否有作业,更不用说督促、检查了。
3.启发孩子积极思考,并不完全是教师的事。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也会在家庭中表现出来。当孩子提出一些不好回答的或是价值不大的问题时,可以告诉他通过看书和努力学习才能明白。对于有价值的问题,家长则应表示高兴和鼓励,或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即便是年龄小的孩子提出一些古怪幼稚的问题,家长也不应嘲笑斥责,而应鼓励他敢想敢问,启发他提出一些与学习有关的问题,这样孩子就越想越敢想,越想越会想了。
家庭教育方式一般是父亲和母亲教育方式的综合体。由于父亲和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作用及自身素质不同,其教育方式上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相同的。而这种相同与不同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也有差异。
总之,父母应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培养他们的自理、自制能力,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等比较恰当,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与沟通,尊重、听取孩子的意见,并及时纠正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失误。如此这样,孩子才能在这良好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相关问答
环境对人学习发展的例子(如孟母三迁)
1个回答2024-03-13 04:24
一、研究目的 在我们农村,大多数学校的办学条件大致相同,师资力量相差不大;在一个班里,学生享受的学习条件完全一样,学生的智力悬殊不大,但学生平时的表现存在着很大差异,学生成绩也高低不等。本子课题...
全文
古代一位母亲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几次搬迁的典故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1 03:09
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
古代一位母亲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几次搬迁的典故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7 07:27
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
全文
古代一位母亲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几次搬迁的典故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3 20:16
孟母三迁.说是孟子的母亲搬了三次家是为了给孟子更好的学习环境.
例如《孟母三迁》这些爱子的典故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5-26 14:50
成语典故1 开卷有益 出处: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释义:“开卷”就是翻开书,表示读书。比喻读书有好处。 故事:...
全文
有关孟母重视孟子成长环境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22:51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乡下,他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挖坑掘土。死者的亲人披麻...
全文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什么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1个回答2024-01-12 15:01
环境对于个体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1、孟母意识到在一个贫困落后的环境中,她的儿子可能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她决定搬到具有更好学习条件和师资力量丰富的地方。 2、孟母也意识到了社交环境对于一...
全文
孟母择邻的故事表明环境因素决定着人的身心发展变化。(  )
1个回答2024-02-02 00:41
A 解析: 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赖以生存并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机遇、条件、对象);②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
全文
“孟母三迁”的故事可用来说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1个回答2024-01-24 21:07
B 解析: 孟子的母亲因住处周围的环境不利于孟子成长而三次搬家,说明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