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023-11-23 14:21

1个回答

《杨氏之子》这篇古文启示我们在遇到他人的戏弄时要随机应变,学会机智地回应,有时候恶言相向可能会适得其反。全文记叙了杨氏之子机智又不失幽默地回应客人一事,表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与机智。

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解读文章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家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

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21世纪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子是个聪慧、能言善辩的孩子。

他的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杨氏子表现了孩子应有的礼貌,他的语气委婉、机智、幽默而思维敏捷,又表达了“孔雀不是夫子家的鸟,杨梅又怎么是杨家的果”,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既没有伤了两家的和气,又让人一笑而过。

相关问答
杨氏之子告诉我们的道理?
1个回答2024-02-05 23:28
要学会随机应变,考虑再三,用智慧和勇气解决问题。 原文: 杨氏之子 刘义庆 〔南北朝〕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全文
杨氏之子告诉我们的道理 杨氏之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3-12-03 18:13
1、道理:我们辩驳他人时要讲究技巧,要学会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的道理。 2、出处:《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南北...
全文
杨氏之子告诉我们的道理
1个回答2023-11-02 14:22
  《杨氏之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懂得随机应变,善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杨氏之子》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讲述了一个姓杨的孩子巧妙地回应大人的调笑的故事,表现出杨氏之子的机敏与聪慧。 ...
全文
杨氏之子告诉我们的道理
1个回答2023-11-14 01:56
杨氏之子这篇古文启示我们在遇到他人的戏弄时要随机应变,学会机智地回应,有时候恶言相向可能会适得其反全文记叙了杨氏之子机智又不失幽默地回应客人一事,表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与机智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 ...
全文
谁能告诉我“方”氏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4-26 03:14
方氏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久历史, 出自方雷氏。神农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帝榆罔长子曰雷,黄帝伐蚩尤时,雷因功被封于方山(今为河南省禹州市),雷受封于方山后,称方雷氏,子孙以地为氏,分为雷姓和方姓, 西周...
全文
杨氏之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14 05:59
《杨氏之子》这篇古文启示我们在遇到他人的戏弄时要随机应变,学会机智地回应,有时候恶言相向可能会适得其反。全文记叙了杨氏之子机智又不失幽默地回应客人一事,表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与机智。 原文:梁国杨氏...
全文
谁能告诉我几本小说主角叫杨林的小说?
1个回答2022-05-03 01:05
征名、再生之杨林
秦氏好古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16 22:22
道理如下:人要知道变通灵活,认清事物本质,顽固不化,迂腐无度,过于沉迷所爱之物,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幸。
和氏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3-01 12:36
启示 真理就是真理。文中楚人卞和虽一时蒙冤受屈,但他坚持“奉而献之”而不改其忠诚,终使沉冤大白于天下。 一方面,卞和也应该自己剖开岩石,露出玉石。有才能的人应该毛遂自荐,韬光隐晦在一定...
全文
和氏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1个回答2024-02-17 01:05
1.以和为贵2.团结就是力量 3.知错就改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