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除了四书五经,还有其他的什么教科书?

2023-11-23 19:24

5个回答
大多时候是以诗歌为主的,还有很多其他案例的事情

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选题范围一般在四书五经之内,要求读书人必须熟悉这些教材,要熟悉到什么程度呢?不光是能背,而且随便拿出其中一句。从《聊斋志异》的一则神话故事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开卷第一篇讲的就是科举考试,当然,讲的是神话科举。这个故事名叫“考城隍”。说的是明朝末年,有个叫宋焘的书生,有一回生病在家休息,看见两个使者催他去赶考,他纳闷地说:现在还不是赶考时节呢,是不是弄错了?使者不回答,只管催他上马。

于是跟着使者到了考场,却发现坐在考场上的主考官是三国时候的名将关羽,原来,这是一次神仙级考试。

考题下来,一看,是“一人二人,有心无心”,这题目让现代人来看,简直一头雾水,然而,博学多才的宋焘下笔神速,很快解题、答题和交卷,答卷中有一句叫:“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在明朝和清朝,一个读书人要考上进士,得背多少书呢?南宋时候的进士郑畊老做了个统计,《论语》一万一千多字,《孟子》三万四千多字,《尚书》两万五千多字,《诗经》将近四万字,《礼记》有九万多字,而《左传》则将近二十万字……这些加起来有四十万字,而且还不包括注释。

如果还要考诗赋的话,那么就得背《昭明文选》等文学参考书,这样加起来,恐怕没个五六十万字还拿不下来。

要背这么多书,对于记忆力是个很大的考验。例如唐朝名将张巡,虽然是武将,却也是科举出身的进士,他的记忆力就很惊人。

据韩愈记载,有一回,有人考张巡的学问,随便问了一句《汉书》上的话,张巡马上就能指出来,这是哪一章哪一页上面的,提问的人一翻《汉书》,果然如此。

然后,张巡又把相关章节倒背如流,令人咋舌。在唐朝,考试范围尚未局限在儒家经典,不过,连《汉书》都能背,这就太牛了。

还教诗词歌赋,以及做人的道理等。明朝前种类就更多了,后来明清时期才缩减成四书五经
答卷中有一句叫:“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古代科举除了四书五经还有很多种类的书籍,和现在差不多
相关问答
废除科举制的原因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02 20:54
限制人们思想了啊!
科举制是哪一年被废除?
1个回答2022-11-16 04:45
科举制度大概在1905年废除的。慈禧太后七十大寿的时候。举行的最后一次科考。
科举制是哪一年被废除的
1个回答2022-11-26 11:52
废除是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
科举制度什么时候废除的?
1个回答2022-09-24 07:11
1905年9月2号
科学家为什么会喜欢上科学?举例说明
1个回答2024-01-20 11:54
是因为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而喜欢上科学的.比如牛顿,他就是因为被苹果砸到,才会去想为什么苹果会下来,也才有了万有引力的这一学说.
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是什么呢?
1个回答2022-10-31 10:40
原因是其阻碍了社会进步,科举制度让人们闭塞,产生了懒惰的思想,影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因此被废除。
古代科举文小说推荐
1个回答2024-01-28 23:07
如下: 第一本、《嫡次子》作者:邈邈一黍 小短评:古代撑起门户的必须是嫡长子,而男主作为嫡次子,位置有些尴尬。更因为男主读书比自己的兄长厉害,反而被家人为难。为了逃离家里的牢笼,男主选择了...
全文
关于科举的诗词
1个回答2024-01-25 00:58
放榜日 徐 夤 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万里随便金鸑鷟,三台仍借玉连钱。 话浮酒影彤霞灿,日照衫光瑞色鲜。 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看榜日 ...
全文
狗狗牙齿掉了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6-10 13:12
如果你在掉门牙之前了解了这个小知识→牙齿意外掉/断后,泡在淡盐水或牛奶中,赶紧就医(最好2小时以内),很有可能把断牙接好。 1、现在,如果牙根还在,可以打桩戴冠;如果剩余部分比较多,补一补做贴片也...
全文
祥云怎么画简单又仙气
1个回答2024-06-10 13:11
祥云画法如下: 1、准备好纸笔,画出来带有回勾的祥云线条。 2、线条继续往右侧画,然后往下面折祥云。 3、继续走线,画出来另一个回勾的祥云。 4、往左侧画出来弯曲线条祥云。 ...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