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少时好学的故事翻译

2023-11-24 05:08

1个回答

翻译:

元镇是长安人,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

十岁,在邻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父亲看见了,很生气,督促他到田地里去,他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

很久以后,返回长安,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他从小手不释卷,出门就用骡马驮着书跟随自己,回家就秉烛夜读一直到天亮。他的勤奋让人赞叹。

原文:

元镇,长安人也。家贫,不能从师,彼时无书,尝取旁舍儿书,避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邻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父见之,怒而叱之,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但闻书声不绝,遂毕身不忘。久之,反长安,与诸儒以时文名天下。镇自小至老手不释书,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入则秉烛达旦。其精勤若此,人皆叹之。

扩展资料:

元稹少有才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830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元稹因才华出众、性格豪爽不为朝廷所容,流放荆蛮近十年。

随即白居易也贬为江州(今九江市)司马,元稹量移通州(今达州市)司马。虽然通州、江州天远地隔,可两人来往赠答,计所做诗,有自三十韵、五十韵直至百韵者。诗词成就巨大,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新题乐府”直接缘于李绅。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有《元氏长庆集》传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一百卷。在政治上,元稹在担任监察御史时大力反腐,在地方官任上重视发展农业,也有一定政绩。

相关问答
稹 怎么读元稹的文学常识
1个回答2022-09-21 21:24
稹的读音是zhěn。
关于元稹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6 06:32
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生于唐大历十四年,死于大和五年(779年~831年)。他8 岁丧父,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
全文
求元稹简介
1个回答2024-02-07 06:04
元稹(779~831),唐代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为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贞元九年(793)以明两经擢第。次年得陈子昂《感遇》诗及杜甫诗数百首读之,始作诗。贞元十五年,初仕...
全文
元稹的稹的读音
4个回答2022-12-23 06:18
稹 拼音:zhěn 简体部首:禾五笔:TFHW总笔画:15笔顺编码:撇, 横, 竖, 撇, 点, 横, 竖, 竖, 横折, 横, 横, 横, 横, 撇, 点 解释: 1.(草木)丛生。 2.古通“缜”...
全文
元稹的生平及为人如何?
1个回答2022-10-28 12:46
元稹此人,薄情寡义
元稹是什么年代的诗人
1个回答2022-10-02 03:30
元稹所处时代:唐代
元稹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2-24 14:19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历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
全文
元稹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3-05 04:37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生于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死于大和五年(公元831年)。他8 岁丧父,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
全文
元稹的稹读什么音?
3个回答2022-12-24 07:33
zhen 第三声 意思同"缜"
“元稹”的“稹”的读音?
1个回答2022-12-24 09:27
“元稹”的“稹”读zh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