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虚心请教的事例

2023-11-24 23:40

1个回答
《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笑”在原文中显然有“讥笑”之意.至于该不该“笑”,也可以从多方面看.若从作者为道家,孔子为儒家来看,显然要“笑”孔子;但若从孔子的态度来看,又不该“笑”了,因为孔子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并没有“强不知以为知”,为什么要“笑”他呢?“孔子不能决”告诉人们,做人就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孔子不能决”还告诉我们,孔子那样的大学问家,尚且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此看来,知识是无穷尽的,什么人都应该不间断的学习,不放弃探求.
相关问答
《孔子的故事》 阅读理解 孔子虚心向老子求教,这表现了《十则》中 的思想.但孔子...
1个回答2024-01-18 23:34
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
全文
孔子虚心好学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02:22
孔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翻译:有一次,孔子有机会进入鲁国的太庙。太庙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里面陈列着许多文物古器,还常举...
全文
孔子虚心好学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12:52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
全文
孔子虚心好学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01:09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
全文
孔子的故事中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举两个事例
1个回答2024-02-11 21:37
解答: 1、有一回,孔子独自站在庭中,看见伯鱼趋身而过,就问儿子说:“你学诗了吗?”伯鱼言道:“尚未学诗。”孔子说:“不学诗,不知与人言语应对”伯鱼退到自己房中,赶紧学诗。诗有比兴答对酬酢,学了...
全文
虚实结合的例子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30 08:23
虚实结合的例子: 1、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 大概意思是:小窗外风雨依旧,但我们用清脆柔软的声音谈笑到深夜的情景,从今往后,便成了回忆。 这就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意思是现...
全文
虚心求教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2-11 04:30
相传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作好了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 像白居易这样一位著名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
全文
名人虚心求教的例子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7 17:28
1、白居易 相传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作好了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 像白居易这样一位著名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
全文
虚心好学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2-22 06:01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
全文
虚实相生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4-07 08:47
王之焕《登鹳雀楼》、贾岛《寻隐者不遇》这两首诗是从实处落笔,凭虚处传神。王之焕《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实景,历历如在眼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由实见虚,把景物与...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