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记忆里,有什么事最能代表“年味”?

2023-11-25 12:25

3个回答

生活中不能没有仪式感,过春节更是如此。在我的记忆中,下面的十件事最能代表年味。

1、办年货

小时候,每逢春节前的五六天,家人必忙着采办年货,一采就是一大堆肉蛋菜蔬、果品糕点等,足够过整个春节;现而今,直到春节前的一两天,人们才会随便去超市买些年货,不多,够吃三四天的,吃完再买。

这样的改变,大概是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不愁吃穿,超市林立,交通便利。

2、放鞭炮

记忆中,放鞭炮是最有年味的事啦,无论是自己放还是看别人放。鞭炮有很多种,有直接点燃的炮仗,也有摔炮、划炮、地老鼠和烟花等,尤其是烟花,印象最为深刻。“啾”地一声,美丽的花朵绽放在夜空,绚烂夺目。

如今,为了保护环境,很多地方的人已经很少放鞭炮了。

3、写春联

姥爷最爱写春联,毛笔蘸上浓浓的墨汁,在深红的纸上游走,一副矫若惊龙的春联很快完成。字里行间既表达出对节日的祝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现而今,会写毛笔字的人都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写春联了。

4、贴年画

大年三十,吃过早饭,最乐意干的事儿就是贴年画。看着“秦叔宝”和“尉迟恭”手执刀剑,立于门上,别提多开心了。现在,家家户户仍然保留着贴年画的习俗,年画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只是感觉再找不回以前贴年画时的激动和幸福,这大概就是成长烦恼中的一种吧。

5、挂灯笼

那时,院里还会挂妈妈动手制作的红灯笼,很简易,但很温馨。现如今,想看红灯笼,只能去超市商场,或旅游景点,或街道两旁。这些地方挂的红灯笼制作精良,样式美观,但在我眼里,远不如记忆中简易又有些丑陋的红灯笼。

6、年夜饭

从前,一家三代人围坐在桌前,满满一桌做出的美味菜肴,堪称最值得回味的年夜饭啦。现而今,大多数家庭仍然保留着在家吃年夜饭的习俗,但家人很难聚齐。也有一部分家庭选择去饭店吃年夜饭,虽然省时省力,但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

7、看春晚

曾几何时,看春晚是每一个中国家庭在除夕夜的必备节目,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嗑着瓜子唠着嗑,其乐融融。

如今,看春晚只是众多选项中的一个,可有可无。人们感觉春晚越来越难看,一是因为人们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二是科技日益发达,过年的娱乐项目越来越多,可以和亲朋好友一起打牌,也可以躲在自己房间里打游戏,还可以刷手机抢红包,更可以去电影院看电影,等等。对待春晚像对待一般的电视节目,第二天打开重播,觉得好看就看一点。

8、压岁钱

提起压岁钱,总有一丝伤感,因为已过了觍着脸向父母或长辈要压岁钱的年龄。有时候,还得给亲戚家的那些熊孩子拿压岁钱。而即便是年轻的父母,现在也有很多人不再重视给孩子拿压岁钱,因为孩子平时的零花钱就很多,也不会刻意在春节这一天给。倒是老一辈人还把给孙子、孙女掏压岁钱当做过年的“重点项目”。

9、逛庙会

庙会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也是最有趣味的去处之一。曾几何时,逛庙会的人很多,摩肩接踵,但人们不会觉得挤,更不会觉得累,反而乐此不疲,逛完一家又一家。

而今呢,逛庙会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庙会也就越来越少。大都是老年人或者带小孩的父母,在过年期间偶尔逛一次庙会,通常没逛一半就喊累。其实哪里是累,只是缺少兴趣而已。

10、串亲戚

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要有那些亲戚?平时也见不着面,有困难时也未必能帮到多少,每年春节还要受累互相拜访一次。人们生活中,见面最多的是家人、朋友和同事,但在重大的春节里,偏偏要去串亲戚。

这不,还没到春节,就有很多人绞尽脑汁,想着如何面对亲戚们的“灵魂三连击”:工资多少?买房了没?找对象了吗?为了躲避这三连击,很多年轻人就想到一个妙招:那就是不去串亲戚。

兔年新年到,心情无限妙;快乐把门敲,喜庆身边绕;吉祥跟你跑,幸福对你笑;健康来拥抱,愿你身体好;新的一年,愿你生活美满,万事如意!



生活中不能没有仪式感,过春节更是如此。在我的记忆中,下面的十件事最能代表年味。

1、办年货

小时候,每逢春节前的五六天,家人必忙着采办年货,一采就是一大堆肉蛋菜蔬、果品糕点等,足够过整个春节;现而今,直到春节前的一两天,人们才会随便去超市买些年货,不多,够吃三四天的,吃完再买。

这样的改变,大概是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不愁吃穿,超市林立,交通便利。

2、放鞭炮

记忆中,放鞭炮是最有年味的事啦,无论是自己放还是看别人放。鞭炮有很多种,有直接点燃的炮仗,也有摔炮、划炮、地老鼠和烟花等,尤其是烟花,印象最为深刻。“啾”地一声,美丽的花朵绽放在夜空,绚烂夺目。

如今,为了保护环境,很多地方的人已经很少放鞭炮了。

3、写春联

姥爷最爱写春联,毛笔蘸上浓浓的墨汁,在深红的纸上游走,一副矫若惊龙的春联很快完成。字里行间既表达出对节日的祝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现而今,会写毛笔字的人都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写春联了。

4、贴年画

大年三十,吃过早饭,最乐意干的事儿就是贴年画。看着“秦叔宝”和“尉迟恭”手执刀剑,立于门上,别提多开心了。现在,家家户户仍然保留着贴年画的习俗,年画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只是感觉再找不回以前贴年画时的激动和幸福,这大概就是成长烦恼中的一种吧。

5、挂灯笼

那时,院里还会挂妈妈动手制作的红灯笼,很简易,但很温馨。现如今,想看红灯笼,只能去超市商场,或旅游景点,或街道两旁。这些地方挂的红灯笼制作精良,样式美观,但在我眼里,远不如记忆中简易又有些丑陋的红灯笼。

6、年夜饭

从前,一家三代人围坐在桌前,满满一桌做出的美味菜肴,堪称最值得回味的年夜饭啦。现而今,大多数家庭仍然保留着在家吃年夜饭的习俗,但家人很难聚齐。也有一部分家庭选择去饭店吃年夜饭,虽然省时省力,但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

7、看春晚

曾几何时,看春晚是每一个中国家庭在除夕夜的必备节目,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嗑着瓜子唠着嗑,其乐融融。

如今,看春晚只是众多选项中的一个,可有可无。人们感觉春晚越来越难看,一是因为人们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二是科技日益发达,过年的娱乐项目越来越多,可以和亲朋好友一起打牌,也可以躲在自己房间里打游戏,还可以刷手机抢红包,更可以去电影院看电影,等等。对待春晚像对待一般的电视节目,第二天打开重播,觉得好看就看一点。

8、压岁钱

提起压岁钱,总有一丝伤感,因为已过了觍着脸向父母或长辈要压岁钱的年龄。有时候,还得给亲戚家的那些熊孩子拿压岁钱。而即便是年轻的父母,现在也有很多人不再重视给孩子拿压岁钱,因为孩子平时的零花钱就很多,也不会刻意在春节这一天给。倒是老一辈人还把给孙子、孙女掏压岁钱当做过年的“重点项目”。

9、逛庙会

庙会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也是最有趣味的去处之一。曾几何时,逛庙会的人很多,摩肩接踵,但人们不会觉得挤,更不会觉得累,反而乐此不疲,逛完一家又一家。

而今呢,逛庙会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庙会也就越来越少。大都是老年人或者带小孩的父母,在过年期间偶尔逛一次庙会,通常没逛一半就喊累。其实哪里是累,只是缺少兴趣而已。

10、串亲戚

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要有那些亲戚?平时也见不着面,有困难时也未必能帮到多少,每年春节还要受累互相拜访一次。人们生活中,见面最多的是家人、朋友和同事,但在重大的春节里,偏偏要去串亲戚。

这不,还没到春节,就有很多人绞尽脑汁,想着如何面对亲戚们的“灵魂三连击”:工资多少?买房了没?找对象了吗?为了躲避这三连击,很多年轻人就想到一个妙招:那就是不去串亲戚。

兔年新年到,心情无限妙;快乐把门敲,喜庆身边绕;吉祥跟你跑,幸福对你笑;健康来拥抱,愿你身体好;新的一年,愿你生活美满,万事如意!

儿时的记忆里,最能代表“年味”的就是一家人围坐桌前一起吃年夜饭,然后放鞭炮赏烟花。

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就是走在街上乡里街坊见面道着过年好的那种氛围……这就叫年味!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过年在发展及传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烧炮竹、烧烟花、掼春、年例、押舟、祈福、逛庙会、游锣鼓、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年味
活动
备年货
备年货、送年礼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中国的家庭过年前要购买大量的“年货”,春联、福字、新衣服以及过年期间的食品,显然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祭灶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日祭灶。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民间称做“扫尘日”。
贴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明代时桃符才改称“春联”。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传统民俗功能。
放鞭炮
采用真竹燃烧发出爆炸响声的“爆竹”,起源于春秋,盛行于唐宋,而且宋盛于唐,到了宋代爆竹已流行于朝野了。在春秋末年,政治家范蠡在(陶朱公书)中载有:“除夜烧盆爆竹与照田蚕看火色,同是夜取安静为吉”。南北朝梁时,宗懔在一文中,又有“正月初一(春节),……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的记载。"到了明、清时代,我国爆竹烟火已很盛行。每逢婚丧喜庆或逢年过节,人们都要燃放爆竹烟火,拜神祭祖,表示庆贺,求神灵祖先“保佑”全家顺序,万事如意。
年味
吃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农历除夕晚餐。年夜饭来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礼。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对中国人是极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倍感幸福。人们十分注重除夕的“团年饭”,除合家团圆、聚天伦之乐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在外工作的人都赶回来过新年。团年饭是过春节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

吃团年饭前先祭祖、拜神,香烛烧完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有计)、鱼(寓年年有余)生菜(寓生财)、腐竹(寓富足)等以求吉利。

相关问答
儿时回忆妈妈味道
1个回答2023-04-09 14:48
呵呵,现在老了
你最怀念的味道有哪些?(记忆中的味道、家乡味等)
1个回答2024-02-22 18:12
说起怀念的味道,每个人都各有不同,因为各自的成长经历感受都不一样,我记忆中的味道主要是和食物有关,可能是我比较爱吃的缘故,所以每每想起都是关于亲情和食物的回忆。 爸爸做的鱼头汤,小时候在我记...
全文
儿时的回忆,童年的味道朋友圈说说句子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1 13:30
如下: (一)有一种回不去的时光,叫童年。 (二)致亲爱的童年,再见,我不会忘记你带给我的快乐,你教我时时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度过有你的日子,但是,永别了。 (三)童年,是我们每个人最好...
全文
英语单词趣味记忆法
1个回答2024-02-28 22:55
英语单词趣味记忆法   记单词讲求的`是灵活,举一反三,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几种趣味记英语单词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意思串联趣味记单词 ...
全文
什么食物让你回忆起童年的味道?
1个回答2024-03-16 12:11
童年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是美好的。而美味食物则是最能代表童年记忆的内容之一。……在每个人的记忆当中,都有一种或者几种食物是自己小时候最爱吃的。这几种食物也成为自己记忆当中最能代表“小闹前时候的味道”的...
全文
细细地回忆,回味的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3 18:37
重温旧梦【解释】:温:复习,指回忆,体味。比喻再经历一次过去的光景。 【出自】:清·丘逢甲《岭云每日楼诗钞·重过感旧园二首》诗:“水木清华负郭园,三年客梦此重温。眼中故物诗留壁,身后浮文酒满樽。” 【...
全文
回忆是什么味道?
3个回答2022-12-22 18:50
是苦涩的,也是甜蜜的,甜蜜是因为那些回忆都是自己和他最美好的事情,苦瑟的是,那些都只是曾经,再也变不成现实了
记忆的味道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0-15 01:06
过去的味道。 过去的事物留在脑中的印象的气味,是一种让人难颂掘宽以忘内的记忆,我们常用“记忆的味道散蠢”指代那些在我们过去记忆里留下深刻痕迹的味道,像妈妈做的饭菜、儿时的小零食等。但总有一些味道,虽然...
全文
味蕾的记忆
1个回答2023-10-21 09:17
听说味蕾是有记忆的。 当你离开家一段时间时,就开始想家,不是心想,而是你的味蕾先开始念家,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胃。 即使你吃遍全球美食,记忆深处还是家里的饭菜吃的最舒服。 味蕾不仅有深...
全文
记忆中的美味小鱼汤的家常做法大全怎么做
1个回答2024-02-18 20:30
食材 主料 小鲫鱼 500g 海带结 60g 辅料 油 适量 盐 适量 姜 适量 蒜 2粒 生菜 适量 醋 少许 步骤 1.小鲫鱼收拾干净,洗去脏东西。...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