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了别骂孩子,了解孩子的“健康耻感”,让孩子更听话

2023-11-25 18:25

1个回答

周末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的孩子太过调皮了,吃饭期间一直在桌子底下钻来钻去,虽然他的父母再三重申坐好了才能吃饭,但是在父母克制着自己脾气的时候,孩子闯出了祸,“啪”的一声碗摔在了地上。

当孩子看到碗摔到地上的时候,突然间开始变得老实,一动不动,低着头,不说话。此刻孩子的父亲早已经克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立马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

面对孩子做错事,作为父母我们很容易被孩子的行为激怒,而忽视了孩子犯错误之后的心理状态。

因为电视剧《小欢喜》又火了一把的演员陶虹就曾经说过:有次自己准备和女儿出门,结果孩子不小心把牛奶打翻在地,那一刻她就是一顿怒吼,结果孩子站在原地,呆若木鸡。

如果父母们能够仔细观察,在孩子犯了错误之后,他们很多时候是能够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而此刻他们的内心中应该是内疚的或者是羞愧的,因为自己的行为,但是父母的吼叫或者打骂往往会忽视孩子当下的状态,让孩子内心的内疚或者羞愧感转瞬即逝。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羞耻感”,指的是人们对于与道德标准相违背的行为所生出的一种羞愧、耻辱的一种感受,这是一种自我意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的内心同样会生出羞耻感,当这种羞耻感有利于构建孩子行为的时候,心理学上把这种行为成为“ 健康 耻感”。

举个例子,当朋友家的孩子因为好动而做错了事情的时候,孩子开始表现出了沉默、低头、不语,这个时候他的行为已经表现出了,他自己心理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至少这样的行为已经带来了伤害。

只是这种感觉在孩子的内心里是模糊的,孩子感觉到的是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如果父母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可以认识到自己内心的感受,但是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犯错选择了批评甚至辱骂,让孩子内心的“ 健康 耻感”转瞬即逝。 所以孩子犯错的时候,他更多的注意力在父母的责备上,而不是说在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越骂越叛逆。

“ 健康 耻感”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

每个人都有 健康 耻感,只是我们很容易忽略 健康 耻感,而被忽略的 健康 耻感让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他首先感受到的是内心的惶恐不安,害怕,担心,而这些感觉的外部表现就是孩子的眼神可能会闪躲,说话可能会磕绊,不敢抬头看父母的眼睛,脸红,心跳加速。

这些表现都代表在孩子的内心中他已经认识到了这个行为的错误,而父母的态度会决定孩子是否能够认识到这样的感觉。

当父母斥责或者打骂的时候,我们的做法并没有强化孩子内心的感受,相反,孩子的注意力被父母的行为所吸引,内心的“ 健康 耻感”很快就会烟消云散。父母的打骂不但没有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相反让孩子更加叛逆。

如果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强化内心中的“ 健康 耻感”,这样的感觉就会加深,从而表现为对自己行为的认知更加深刻。

比如陶虹的女儿第二次打翻了牛奶,陶虹的做法是没有呵斥,也没有批评,她走过去抱住了女儿,女儿哇的一生哭了出来,证明孩子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个时候我们再去告诉孩子,你的行为哪里是不对的,强化孩子内心的“ 健康 耻感”,让孩子充分的认识自己的行为哪里做错了。

“ 健康 耻感”不用吼骂让孩子更听话

世界知名儿童教养专家丹尼尔·西格尔说过,管教有两个目的,一个短期目的,另一个是长期目的。短期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且不再犯这样的错误。长期的目的,是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拥有更好的个人能力,比如同理心、比如社交能力,进一步说,管教的长期目的是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 社会 人”。

很多父母在管教的过程中,往往忽视长远目的,只为了起到短期的目的,所以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选择了对孩子打骂,我打你是为了让你长记性;我骂你是为了让你长记性;站在父母的角度,大打出手,就是在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

但是很多研究证明,体罚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所以我们以为惩罚孩子就能起到管教的目的,实则是走向了相反的方向,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

但是“ 健康 耻感”不同,当孩子对自己犯的错误感到内疚、自责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如何改正自己的错误。 比如朋友家的孩子碰碎了碗,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需要简单几个问题。

父母可以问到:你觉得自己做错了吗?你觉得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你觉得下次你能够说到做到吗?简单的用提问的形式把孩子内心“ 健康 耻感”无限放大。

“ 健康 耻感”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孩子自己提出改变的意见——让孩子自己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最终不用打骂孩子,却让孩子学会了如何承认错误,解决问题。

我们说了,“ 健康 耻感”只是孩子感到内疚的一点点心里感觉,作为父母我们只有让孩子认识到 健康 耻感,才能让“ 健康 耻感”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家长要学会设限,给孩子制造“ 健康 耻感”

孩子的 健康 耻感来自于家长给孩子的行为踩“刹车”。也就是我们要学会对孩子说不。我们需要给孩子设立界限,只有设立了界才能告诉孩子,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

家长们需要知道,我们设立界限的目的不仅是告诉孩子界限在哪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踩刹车。

家长要舍得对孩子说“不”

说“不”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孩子的行为失控,但是父母需要学习的是不是什么时候说“不”,而是如何恰当的说出“不”。

所以说不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注意两点:

学会用“好”代替“不”,就是学会用肯定的句式来表达拒绝的意思。比如孩子睡前还想听一个故事,我们可以说:好的,但是需要等到明天。而不是说“不”,一句不可能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避免过激行为导致“ 健康 耻感”变为有害耻感

当父母除了说“不”和限定界限之外,还夹带着辱骂或者负面的批评,就会促使孩子的“ 健康 耻感”变为复杂的“有害耻感”。

“有害耻感”和“ 健康 耻感”不同之处在于,除了让孩子的内心认为这件事是错的需要改正之外,“有害耻感”还会让孩子产生自己是有缺陷的想法。

也就是说父母的过渡批评,会让孩子认为不是行为错了,而是自己错了,让这种错误从可以改变到不可改变,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感到自卑,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有害耻感的出现通常和父母的这些行为关系紧密:

父母需要明白,我们要学会对孩子说“不”的同时,我们不能对孩子进行任何语言或行为的攻击。 说“不”的目的是告诉孩子你错了,让孩子的心里产生愧疚;而不是羞辱孩子说你错了,让他心理产生自卑。

教育家杜威说过:“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而孩子的性格是父母的每一次行为造就的,所以作为父母,希望我们能够明白孩子成长背后的原因。不是孩子难带,有时候真的是我们不了解孩子。

相关问答
我们小孩子犯错误了,就要挨大人的骂,甚至挨批。那大人犯错误了谁来骂他们呢?
1个回答2024-01-12 10:53
其实每个大人小的时候也会在犯错的时候挨骂的哦,还会挨打呢。谁没有小时候和做错事的时候呢?大人也是小孩子长大的啊。
为什么人经常犯错,都要被挨骂,承认了还是要被骂。
4个回答2022-12-16 04:30
可能这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吧,人总是认为你犯错了不肯承认就是不对,而当你真正承认时,接踵而来的却是一顿责骂.可能做中国人都深有体会吧.
生活的健康误区,你错了吗
1个回答2023-04-20 23:27
我们喜欢晚运
一个人经常被人骂除了犯错还有哪些原因?
1个回答2023-03-24 20:17
讨厌他,看他不爽。瞧不起他。瞧不起他的家庭,出身,学历,长相,言谈举止。
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3-10 07:48
南方网讯 运尸工不请自来,高喊着老王(化名)的名字要运尸,结果殡仪馆被老王告上法庭。前日(10日),武汉市江汉区法院对这起罕见的侵权纠纷案一审宣判:判处汉口殡仪馆向老王赔礼道歉,并赔偿其精神损害抚慰金...
全文
大家为什么要骂健康码的发明者
1个回答2023-09-29 05:41
因为很多人都弹窗了,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便
孩子犯错家长可以打骂吗
1个回答2024-01-06 22:17
家长打骂孩子违法,主要是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如果家长打骂孩子比较频繁,并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则会触犯“虐待罪”或者其他一些犯罪。此时,按照《刑法》的规定...
全文
女生犯错,男生可以骂她吗?
4个回答2023-04-19 08:16
不可以。不管什么时候,自己的女人都是拿来宠的,都不应该舍得让她受一点伤害,所以自己也能伤害到她,即使是语言上的伤害也不可以。
孩子在犯错之后,该不该打骂?
4个回答2023-12-02 22:47
当然应该了。因为孩子犯错了,家长不要纵容孩子,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一定要及时纠正。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