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择邻是什么典故?

2023-11-26 05:02

1个回答

孟母择邻是我国老幼皆知的历史典故,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普通人家的圣人

战国时期,我国有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就是孟子。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邹国(即现在山东省邹县东南一带)人。孟子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此后,仅靠母亲艰难地抚养他。

孟子之所以学有所成,继承孔子的思想、学说,与孟母严格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孔子和他的思想,即孔孟之道,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他开办私学,向弟子讲授儒家的学说,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垄断教育的传统。在中国历史上,自汉武帝以后,将儒家的理论作为封建王朝统治的精神支柱,延续了几千年。这样一代大家,并非出在名门望族,而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培养出来的。

第一次搬家

孟家附近有一片松林,松林旁边有一块墓地,只要谁家死了人,送葬的就从他家门口过。那时候,谁家死了人,都要办丧事,尤其大户人家,出殡、送葬非常热闹。队伍老长。送葬人的啼哭声和吹鼓手乐队的吹吹打打声混在一起,往往招来许多观看的人,其中小孩子最多。

小孟轲和小伙伴们看了以后,常模仿出殡、送葬,做游戏,也挖坑,埋假死人,堆土堆,之后,大家一起跪在土堆前哭哭啼啼。有的装成吹鼓手,拾个小木棍也学那吹吹打打的样子,他们玩个痛快,场面好不热闹。

孩子们经常做埋葬死人的游戏,被孟母知道了,她很生气。

一天小孟轲刚回家,孟母将他叫到屋内,严肃地对他说:“孩子,你记住,咱们家的祖先,是鲁国的富贵人家,后来衰落了,才搬迁到邹国来。你父亲是读书人,很有学识,可惜死得早。现在,我们家境贫寒,才住到这城外的荒野之地。你要好好读书才能对得起祖先啊!”为给孩子找个好的学习环境,孟母决定改变环境,不久把家迁到了城里。

第二次搬家

从此,小孟轲天天在家里认真读书,也没有伙伴来找他。可是,没有多久,小孟轲就坐不住了,总想到外边去看看。一天,孟母不在家,他偷偷跑到外边,一看,好热闹。因为,这个新家位居闹市,摊主的叫卖声,附近还有打铁匠。终日叮当叮当的打铁声,人来人往。不久,小孟轲又结识了新的一群小伙伴。他们在一起玩耍,有时玩得高兴忘记回家吃饭。孩子们玩得有滋有味,有的模仿卖东西,高声叫卖,还有的当顾客。也真有趣。

小孟轲与伙伴一起尽情玩耍,常常忘记学习,孟母很生气。孟母想:住在这闹市,对孩子学习影响太大。于是,她历尽艰辛,又搬了一次家。

第三次搬家

这次,搬到城东学宫的对面去了。这里经常听到学宫里传出的琅琅的读书声。小孟轲也常常在墙外听那读书声,不由地跟着诵读。时间久了,小孟轲的心安定下来了,喜欢读书了。有时坐在家中一读就是一整天。孟母也很高兴。

孟轲小时很聪明,对诵读过的全能熟记。。别人做什么只要他见过的,就能模仿去做。例如,他常常到学宫门前往里面张望,看那里的孩子们怎样读书,怎样跟老师演习周礼。周礼就是周代传下来的关于祭祀、朝拜方面的礼仪。这是当时官学规定的必学内容。

孟轲看见学生们跟老师学习周礼时的低头、弯腰、抱拳等的动作很好奇,回家自己就学着做,孟母见了,又以为是玩耍,心里有点不高兴。一问,才知这是在学作周礼。这下可使孟母高兴极了。不多久,孟母就求人将儿子送进学宫。让儿子开始系统地接受封建礼仪的教育。开始学习“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礼节、音乐、射箭、驾车、汉字、算术)。孟轲学习努力勤奋,常常下学回家接着学习,他进步很快。

总之,孟母为教育好幼小的儿子,不仅严格要求,而且为孩子学习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不畏劳苦,曾三次搬迁,让儿子安心学习。孟轲后来果然学有所成。因此,后世人们就以“孟母择邻”来表示慈母严格要求子女,教子有方。

相关问答
孟母择邻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2 02:36
孟子很早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母就把家搬到了离父亲的墓地附近,以自己知道的知识教育孟子。因为周围是墓地,经常有人哭哭叫叫,孟柯也学着那些人,他们走来走去,孟柯也跟着他们。孟母见了,想:“这个居住的地...
全文
孟母择邻是什么典故?
1个回答2024-02-20 06:46
孟母择邻是我国老幼皆知的历史典故,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普通人家的圣人 战国时期,我国有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就是孟子。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邹国(即现在山东省邹县东南一带)人。孟子3...
全文
可惜孟母择邻处相关的故事是孟母三迁对不对?
1个回答2024-03-07 21:19
孟母择邻处相关的故事就是孟母三迁是对的,孟母重视环境教育
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8:48
昔孟母择邻处讲的就是孟母教育孟子最后三次搬家最后孟子成材的故事,孟母三迁告诉我们环境很重要。
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简介
1个回答2024-01-18 15:56
孟子很早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母就把家搬到了离父亲的墓地附近,以自己知道的知识教育孟子。因为周围是墓地,经常有人哭哭叫叫,孟柯也学着那些人,他们走来走去,孟柯也跟着他们。孟母见了,想:“这个居住的地...
全文
“昔孟母,择邻处。”这个故事发生在谁的身上?
1个回答2024-01-27 11:11
孟子的母亲,说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惜孟母择邻处和哪个典故有关?
1个回答2024-02-21 18:00
惜孟母择邻处和典故《孟母三迁》有关。 出自典故《孟母三迁》。孟母三迁,汉语成语,拼音是mèngmǔsānqiān,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出自《孟子题辞》。
昔孟母 择邻处
1个回答2024-02-01 22:13
这个是《三字经》里的 首先理解一下,这句话反映的意思就是环境对于教育的影响,好的环境才可能得到好的教育,所以才要择邻而处,正所谓朱赤墨黑嘛~ 所以个人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
昔孟母择邻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4 13:11
孟母三迁,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
全文
昔孟母择邻处读音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9 07:13
昔孟母择邻处。处:应读chǔ。表示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的意思。 一、出自宋代王应麟《三字经》,原文选段: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