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被社会抛弃了?是什么原因?

2023-11-27 04:59

5个回答
因为现在高学历的人比比皆是,大学生又没有足够的特长和能力超过别人。而且大学期间学习的知识,有时候并不能用在社会上。
经常有人将大学生与从前封建社会的进士、举人相提并论,都是有了功名的人;大学教育作为一段时期内的精英教育,大学毕业生“理所应当”有一份好工作相配,因此多年来大学生对个人职业发展一直有相当高的期望。 就在2004年,中国就业市场爆出两条特别引人注目的新闻:南方某高校毕业生号召成立“薪资联盟”,抵制用人单位压低薪资标准,拒签低于2500元/月的就业协议;与此同时,东北某高校毕业生为了挤进自己向往的单 位,主动提出“零工资就业”,即在见习期不要钱,经过考验认可后再建立劳资关系。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极端例子,却说明了同一个问题:大学生失去了“天之骄子”灿亮的光环,从心理意义上说是“失宠了”,在物质层面上说是“被抛弃了”。那么,到底是谁将大学生抛弃? 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一般成功欲望很强,其中就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据一项对1万多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50%左右的学生认为,35岁前将达到自己职业生涯的顶峰。这种无根据地给自己定位,不肯改变自己的就业取向,不肯降低自己的身价,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现实情况则是应届生没有经历社会生活的磨炼,就业心态浮躁,往往陷入相互攀比,一味强调单位能给予他什么,而很少考虑自己能为单位创造什么,对物质和生活待遇的要求超出企业愿意支付的标准。同时他们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他们一直在路上,只有目标,没有方向。 所以,人才市场上来来往往的洪流中有一些大学生抱着“骑驴子找马”的心态,先随便找一个工作单位,随时做好跳槽的准备。某知名高校就业处的老师坦承,让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确成为高校目前推动学生就业率的有力方式。而高校的这种“治标不治本”做法却让用人单位“很受伤”。 据统计,大学生在新单位呆满一年的不超过20%。现在企业最大的不满是应届大学生的成活率太低。单位把学生从学校招过来,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到教会他各种工作技能,花费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可大学生却把单位当做了实习基地和跳板,说走就走了。用人单位抱怨说:“好人才越来越难找,很多大学生连基本的就职能力、职业素养都缺乏,花钱与时间来培训他们,
经常有人将大学生与从前封建社会的进士、举人相提并论,都是有了功名的人;大学教育作为一段时期内的精英教育,大学毕业生“理所应当”有一份好工作相配,因此多年来大学生对个人职业发展一直有相当高的期望。 就在2004年,中国就业市场爆出两条特别引人注目的新闻:南方某高校毕业生号召成立“薪资联盟”,抵制用人单位压低薪资标准,拒签低于2500元/月的就业协议;与此同时,东北某高校毕业生为了挤进自己向往的单 位,主动提出“零工资就业”,即在见习期不要钱,经过考验认可后再建立劳资关系。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极端例子,却说明了同一个问题:大学生失去了“天之骄子”灿亮的光环,从心理意义上说是“失宠了”,在物质层面上说是“被抛弃了”。那么,到底是谁将大学生抛弃? 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一般成功欲望很强,其中就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据一项对1万多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50%左右的学生认为,35岁前将达到自己职业生涯的顶峰。这种无根据地给自己定位,不肯改变自己的就业取向,不肯降低自己的身价,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现实情况则是应届生没有经历社会生活的磨炼,就业心态浮躁,往往陷入相互攀比,一味强调单位能给予他什么,而很少考虑自己能为单位创造什么,对物质和生活待遇的要求超出企业愿意支付的标准。同时他们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他们一直在路上,只有目标,没有方向。 所以,人才市场上来来往往的洪流中有一些大学生抱着“骑驴子找马”的心态,先随便找一个工作单位,随时做好跳槽的准备。某知名高校就业处的老师坦承,让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确成为高校目前推动学生就业率的有力方式。而高校的这种“治标不治本”做法却让用人单位“很受伤”。 据统计,大学生在新单位呆满一年的不超过20%。现在企业最大的不满是应届大学生的成活率太低。单位把学生从学校招过来,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到教会他各种工作技能,花费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可大学生却把单位当做了实习基地和跳板,说走就走了。用人单位抱怨说:“好人才越来越难找,很多大学生连基本的就职能力、职业素养都缺乏,花钱与时间来培训他们,成本太高,得不偿失,这让我们难以接受。” 同时受中国教育的现状和新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频度的影响,书本理论知识往往与现实工作需要技能严重脱节;而大部分应届毕业生文凭越高,对知识的自负也就越高,在现实面前无法调整心态、虚心学习、从头再来,结果只好一走了之。 这些学生所毕业的学校给 用人单位留下了很坏的印象,从而为下一届学生的就业留下很大的隐患。这是一种教育的失败。大学校园好比“人才加工厂”,如果屡出“次品”那么这条生产线也肯定存在问题。有关专家认为,用人单位要求应届大学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首先是对目前我们教育培养模式的质疑,教育与社会的脱节导致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其次是长期以来,许多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又往往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这两者结合留下的后遗症不能不让用人单位立起高高的门槛。考虑到这一因素,我们不能不对当前的高校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进行反思和切察。正本清源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就现状而言,为学生做好就业定位才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源头所在。号召成立“薪资联盟”是不切实际的一相情愿;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缺乏最基本的判断力,不能根据现实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之下,仍然将自己视为社会“精英”,放不下架子,也找不到自己的准确定位。以这样的认知判断力和心态走上社会,恐怕很难踏实工作并有所作为。同样,零工资就业也违背了人才市场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相应的法律,这是毕业生在当前就业比较困难的大背景下做出的比较偏激的行为,也不足取。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心态差异导致就业差异。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不能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这种欠缺或者滞后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自己准确定位。那么,在求职过程中的“就业力”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一是要合理定位。从专业和实际情况出发,有清晰的职业规划,确定自己的技能发展方向。二是要有容忍度。哪怕再先进的管理方法都是有缺陷的,不要过分敏感企业的一些不足之处。三是要调整心态。应届毕业生有一定年龄及理论优势,但毕竟缺乏实践,尤其缺乏专业经验,这就要求其低调、低姿态,要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脚踏实地,由零开始,从最基层开始逐步成长,坚决摒弃不切实际的空想,找准自己的坐标点和人生发展战略。 国务院2004年8月26日发表的《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说,受人口基数、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迁移及社会进程等影响,21世纪前20年我国仍将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关专家认为,大学生必须调整个人心态,这是最为重要的。从本质上说,能够“抛弃”自己的只能是自己!当你是一个身心健全的成年人,尤其作为大学生你的智力、知识也都居于社会群体的前列,就更应该有力量把握自己的未来。在学习、工作、做人各方面都得讲求实事求是,这是一个最基准的起点。
大学生在象牙塔之中,不能接受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并没有被社会抛弃,如果被社会抛弃了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把握住大学三年的学习时光,没有学到实质性的东西。
相关问答
为什么说抛弃就抛弃
4个回答2023-06-08 14:31
当初那么爱 所以爱过猛了 那么现在已经不爱了 肯定说抛弃就抛弃了 一般猛烈的爱 都不能持久的
难道只有男人会抛弃女人吗,求男人被抛弃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10:17
爱情没有谁对谁错,如果你真这么认为的话,世界上也有很多被女人抛弃的男人
抛弃和被抛弃有什么区别
3个回答2022-09-15 04:34
抛弃是主动的!是你不愿于之交往!反之,是被动的!是别人不愿于之交往
为什么害怕被人抛弃.要在被抛弃之前先抛弃别人?
5个回答2023-05-14 19:38
因为在小的时候被人抛弃过,那种滋味很痛苦,希望他在你生边不要走结果自己怎么也留不住。所以不再信任别的人会不离开自己,会有一种我爱的人都会离开我 我留不住我爱的人的失望悲伤心理及被人抛弃的痛苦心理。因为...
全文
为什么害怕被人抛弃.要在被抛弃之前先抛弃别人?
1个回答2022-12-18 01:53
恐惧害怕 是因为内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或是自身打击的因素 内心对某些事物产生阴影而形成的 心慌的感受 , 基本上人都有自己 害怕面对的事情 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很多事情是不值得害怕的,比如 封建迷...
全文
不抛弃不放弃
1个回答2024-02-21 11:08
所谓不抛弃不放弃并不是说对于身边的每一件事都看得很重,而是说面对机会、面对困难要做到这一点。 面对机会,不要抛弃任何一个人,给每一个人机会,这也是给自己机会;不放弃别人和自己创造的任何机会,要抓住机会...
全文
《不抛弃 不放弃》作文
1个回答2022-12-19 22:38
老鹰?我家鸡
被抛弃的人和抛弃他人的人 的心理有哪些?
2个回答2023-06-21 16:46
被抛弃的人会很伤心·同时心里也不有不甘庆搏自己为什么会被抛弃难道自薯闷己还不够格吗? 抛弃的人 也可能会有些成就敢·不过这些都是因人而异···别忘了那首歌《《有一种爱叫做誉手祥放手》》
不抛弃不放弃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1-29 18:34
不抛弃、不放弃(never cast aside and never give up )源于2007年夏天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一句台词,自出现便红于大江南北,用于励志的场合。不抛弃,不放弃,...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