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玩笑和恶作剧对一个人什么伤害的研究现状

2023-11-27 05:45

5个回答
开玩笑和恶作剧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1.让别人产生误会,这个被开玩笑的人因此有阴影难受 2.有些人玻璃心,可能会让这个
让别人产生误会,这个被开玩笑的人因此有阴影难受 2.有些人玻璃心,可能会让这个人变的敏感自卑以为自己被讨厌3.玩笑过头会让人心理崩溃产生心理问题,所以最好不要玩一些跟过的事情和说过分的话,善言结善语恶语伤人心
一是有可能让人变得更加自卑敏感,老觉得自己哪儿做的不好;二是有可能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产生彼此之间的不信任感;三是过度的玩笑和恶作剧有可能造成心理伤害,对精神状况产生不好的影响。
1.让别人产生误会,这个被开玩笑的人因此有阴影难受 2.有些人玻璃心,可能会让这个人变的敏感自卑以为自己被讨厌3.玩笑过头会让人心理崩溃产生心理问题,所以最好不要玩一些跟过的事情和说过分的话,善言结善语恶语伤人心
开玩笑和恶作剧对一个人什么伤害的研究现状的问题回答如下,孩子长到一定年纪时会特别喜欢恶作剧。很多父母觉得这是孩子调皮的天性,通常都是“一笑而过”。由于孩子年龄小,很多时候无法预估恶作剧的后果,很容易伤害别人或自己。因此,如果父母不及时加以引导,恶作剧或许会演变为作恶,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近几年,关于孩子恶作剧伤人的新闻屡见不鲜。如5岁男孩恶作剧,把2岁女童独自抱进电梯,导致其失足跌下18楼不幸身亡;过年期间,“熊孩子”向货车内扔鞭炮,引发货车燃烧等等。这些故意与他人开玩笑、戏耍、互相捉弄的行为,非但没有满足恶作剧制造者的“恶趣味”,给他人带来身体伤害的同时,也会让恶作剧制造者的内心经历创伤。所以父母要对孩子的恶作剧行为加以重视。

恶作剧背后的“暗号”
爱恶作剧的孩子,除了天性比较顽皮以外,常常伴有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和动机。所以父母只有真正地了解孩子,才能帮他们改掉恶作剧的行为。

1.好奇心推动“恶作剧”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孩子也不例外。孩子1岁以后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同时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喜欢去探索和尝试。他们希望能够亲自尝试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对事物产生影响。影响一旦产生,孩子就会有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就是他在搞了一次恶作剧之后,还会乐此不疲地继续搞下去的原因[1]。

2.恶作剧源于模仿

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模仿的过程。他们通过对其他行为的效仿,从中学到相关经验,提高社会化的过程[2]。所以孩子看到或听闻恶作剧时,就会有想要模仿的冲动,并转而去捉弄别的小伙伴。再加上父母教育方式欠妥,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并通过恶作剧的行为,进行无声的反抗。

3.希望获得关注

热衷恶作剧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其本身并没有恶意,只是平时过多地被他人忽视,受到有意或无意的冷落[3]。所以孩子才会通过恶作剧的形式,来吸引父母或同伴的关注,从而刷出自己的存在感。

4.发泄内心消极情绪

有的孩子恶作剧,是希望通过这个途径宣泄消极情绪,如父母不正确的管教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批评;与同伴发生矛盾等等。以上行为导致孩子心理出现了失衡现象,所以就想利用恶作剧发泄一下心中的郁闷,来追求心理平衡[3]。

孩子恶作剧,父母正确对待是关键
孩子的恶作剧并非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父母没有正确引导,会加剧孩子的恶作剧行为,可能酿成大祸,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父母应分辨孩子恶作剧的缘由,纠正他们的行为。

1.主动关爱,满足孩子内心需求

对于只是为了吸引父母的关注,而非恶意恶作剧的孩子,父母不妨向他们说明恶作剧是一种错误的行为,让他们明白作弄人是不对的,而且父母的关爱不需要通过恶作剧的形式获得。父母在讲清道理后,要主动多关心孩子,满足他们内心的需求。孩子慢慢地就会对恶作剧感到无趣,想恶作剧的欲望自然就会消失[3]。而父母也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不在孩子面前搞恶作剧。

2.换位体验,使幼儿认识恶作剧危害

为了追求捉弄别人的快乐,而忽略了别人感受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意识一般较为强烈,不懂得设身处地思考他人的快乐与痛苦。所以父母应在具体的、形象生动的情境中,引导孩子尝试体会他人的情感。如绘本故事、动画片中有相关剧情时,父母应抓住时机,应时应景地与孩子交流,帮他们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情绪情感的表达[4]。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与同伴友好相处,不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此外,父母还应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让他们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哪些做法会可能伤害到别人。所以,父母平时要为孩子树立规则,给他们普及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3.理解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

当孩子的恶作剧源自于消极情绪时,父母应理解并接纳孩子的这种情绪,一句“我知道你现在很害怕/痛苦/生气……”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管理自己的情绪[5]。

恶作剧无论大小,我们都应该对它说“不”,因为有些恶作剧并不好笑,反而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损害。父母的正确引导,能避免孩子将来因此酿成大错。
相关问答
国内研究现状
1个回答2024-03-02 01:38
1.2.2.1 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已步入规范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地质工作,产生了大量的实物地质资料。当时的管理模式是由各地勘单位建立岩心库,一些地质局和地质院校建立地质博物馆,保...
全文
小王子国内外研究现状
1个回答2024-02-02 02:30
探讨其中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围绕小王子的思想内涵。 1、国外研究现状:小王子,在西方文化中被视为经典之作,并且被广芦春弯泛研究和赞赏,陪闷国外的研究主要关注小王子的主题、象征与寓意,探讨其中的人生哲...
全文
外国方言的研究现状
1个回答2024-02-02 04:10
国外对语音学的研究现状进行语言学研究。根据相关信息查询得知:我国按照学科划分进行语穗中言学研究,这明显阻碍语言学研究范围的扩展。 国外语言有方言的,比如说我们说“很好或猜判山者真好”,一般会说su...
全文
主题教学的研究现状
1个回答2024-02-02 03:38
基于主题的教学应用场合包括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育资源建设,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等方面。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教授率先发表文章,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的重要观点...
全文
新青年的使命国外研究现状
1个回答2024-01-26 21:33
1、国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在研究《新青年》时,关注的主要内容包括:该杂志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其所提出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贡献、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背景等方面。 2、在研究《新青...
全文
微电影国外研究现状
1个回答2024-02-13 22:07
相对于国内微电影产业的现状,国外的微电影产业整体发展趋于成熟,他们有着相对宽松的政策和大环境下广泛的发展平台,再加上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比起用照片拍摄的形式更偏向于以影像的方式来记录来记录日常生活或...
全文
国内外幼儿园研究现状
1个回答2024-01-26 13:53
国内外幼儿园研究现状 幼儿挑食国内外研究现状:据文献查阅,幼儿挑食偏食也叫做选择性饮食失调症,是饮食失调症的一种类型,表现为仅接受某些食物,而对多样化的饮食感到恐惧。所以,幼儿挑食偏食的行为现状...
全文
古代典籍研究现状
1个回答2024-01-28 08:53
古代典籍研究在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古典籍研究的热度也在不断增加。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和发展,古代典籍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从学术角度来看,古代典籍研究...
全文
国外对张爱玲小说的研究现状
1个回答2024-01-29 20:06
张爱玲的小说在国外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学者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英国学者马克·萨维奇(Mark Selden)曾对张爱玲的小说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他发表了《张爱玲:中国文学的变革者》(Zhang A...
全文
国外玩教具的研究现状
1个回答2024-01-25 21:23
近年来,国外玩教具的研究热度越来越高,研究者们着重研究玩教具的设计、应用和评价等方面。 首先,许多研究者着重研究玩教具的设计。例如,美国的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玩教具设计方法,以改善玩教...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