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三篇】

2023-11-28 08:09

1个回答
【 #课件# 导语】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的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如若枯燥乏味的课件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好一个课件,因势利导,就能紧扣学生的活动心理,活跃其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是 考 网整理分享的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文明的概念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老师(出示幻灯片──司母戊鼎)(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资料)

  (先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这件《司母戊鼎》就是此期间最的作品之一。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自主预习】

  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的青铜器有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出土了大量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等,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文化。

  4、夏商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最早在朝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农业:后代成为“五谷”的农作物,时期已经齐备。农业上已知道、和。

  2、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1、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和阶级的矛盾。

  2、最能体现奴隶生活悲惨的是奴隶主用奴隶做和活动。

  【合作探究】

  1、有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你是怎么看的?

  2、经过这节课的学习,青铜文明确实很灿烂,但是奴隶们的生活却是十分的悲惨,那么你觉得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相比,是进步呢还是倒退?

  3、夏、商、西周青铜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工艺精。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奴隶生活多悲惨,没有自由和权利。

  生命不如牛与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篇二】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的青铜器是什么吗?它就是我国商朝制作的司母戊鼎。它高1.33米,长1.1米,重达832.84千克,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劳动,分工协作,由此可见商朝青铜铸造工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展示了怎样的高超工艺呢?同一时期的甲骨文又展现了怎样的文明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答上面的疑问吧!

  【内容探究】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师:阅读课本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生: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众多青铜器的图片]

  师:结合课本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

  生:饮食、祭祀、军事等。

  师: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比如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师过渡: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显示了夏、商、西周时期人民的智慧,而同一时期灿烂文明的代表之一甲骨文更是影响深远。那么,甲骨文记事的内容有哪些?有何重要的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吧!

  二、甲骨文记事

  师:那时人们根据龟甲或兽骨上炸裂的纹理,判断是凶是吉。古人对占卜的结果相信吗?重视吗?结果会被记录下来吗?

  生:相信,重视,一定会记录下来。

  师:那么,古人会用什么方法记录结果呢?又记录在哪里呢?

  资料展示: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1500余字,公认千余字。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1)甲骨文距今时间:约3600年。(2)甲骨文涉及的内容:军事、农业、天文等诸多事宜。(3)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4500个,已识别1500多字。

  师: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甲骨文的发现,使我国有文字可查的历史追溯到商朝时期。

  师过渡: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了解了甲骨文这种古老的文字,那么你们知道从甲骨文的字形中可以看出它的哪些特点吗?下面让我们一起从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中寻找答案吧!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月、河、水、马、正、田等甲骨文]

  师:猜一猜老师所给图片中的甲骨文分别是什么汉字。

  师:甲骨文是中国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文字,它使用了许多造字方法,比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教师讲解上述几种造字的不同特点,那么,你们能对刚刚你们所认识的的字进行归类吗?(教师列表总结)

  师:甲骨文所使用的造字方法表明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汉字的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一共讲了三个问题: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在这三个问题中,我们接触到了夏、商、西周的灿烂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内容;还明白了青铜器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以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等。因为本课涉及内容距今年代遥远,所以同学们下课后应多找些相关资料看一看,增加一些考古知识。

  【板书设计】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发展历程2.主要功能

  3.制作工艺4.典型代表

  二.甲骨文记事

  1.概念和发现者

  2.记事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方法

  2.造字方法对汉字的重要影响

  【同步训练】

  教学至此,请使用学案同步训练部分

  

【篇三】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

  一、教材分析:

  《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一节文化史课,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与甲骨文。本课是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商周文化的重要的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为以后学习文化史课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商朝时期典型青铜器四羊方尊、后母戊鼎等图片了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工艺水平高超等成就,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知道甲骨文是最早文字,认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以及甲骨文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青铜器、甲骨文

  2、难点:青铜器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他们难以理解青铜器所体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涵。

  四、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知觉、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而且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对知识也有着强烈探索和了解的欲望,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

  六、教具和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四羊方尊实物仿品

  七、教学过程:

  问题:青铜器主要有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种类。你能分辨出上面青铜器所属的种类吗?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成就一方面是种类丰富,另一方面是制作工艺高超。利用一系列青铜器图片,学生分辨青铜器的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体会商周时期,青铜器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青铜时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

  (一)青铜器(板书)

  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锡、铅等金属的合金。

  材料:读一读:

  六份铜一份锡适宜铸钟鼎,五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斧头,

  四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戈戟,三份铜一份锡适宜铸刀剑。

  ——改编自《考工记》

  问:读了《考工记》中的记载,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从材料中抓住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1、后母戊鼎(板书),也叫:司母戊鼎

  原料需要1000多公斤,200、300人同时工作(协作能力)

  商朝后期。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耳有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饰,耳内侧还有首尾相接的浮雕鱼纹饰。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此鼎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重、的古代青铜器。

  后母戊鼎内壁刻有“后母戊”三字,推测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

  设计意图:讲述分析、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学生感受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精湛,制作工艺水平高。

  算一算:

  浇铸后母戊鼎需要1000千克铜液,如果以每一坩埚(俗称:将军盔)一次熔铜12.5千克,至少需要多少个坩埚同时熔铜?每个坩埚需要3、4个人,要完成这么浩大的工程需要多少人同时进行?

  设计意图:对、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的计算,学生感受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精湛,制作工艺水平高,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感受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协同合作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一个集体需要协作精神。

  展示2、四羊方尊(板书)

  想一想:四羊方尊为什么能称为商代青铜器的精品?

  设计意图:1)从文物实物(仿品)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讲述分析精品青铜器四羊方尊,感受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精湛,制作工艺水平高。

  展示:毛公鼎

  西周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铭文长,造型更加朴实、实用。周晚期的毛公鼎,是中国迄今出土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器物,共499个字。铭文追述了周朝先王的功绩,劝勉鼎的主人毛公辛劳勤政。

  设计意图:从后母戊鼎、四羊方尊再到毛公鼎,学生体会不同时期青铜器的不同,但共同的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铸造技术精湛,制作水平高超。

  (二)甲骨文:(板书)

  1、什么是甲骨文?

  商朝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2、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学生看书28页讲述)

  设计意图:对于甲骨文的认识,不用太深入,所以从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学生自读书,分小组交流、讲述。

  播放甲骨文占卜视频

  问:当时的人们用甲骨文主要记录什么内容呢?

  设计意图:学生从视频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感知甲骨文的用途。

  (问题)猜一猜:你能猜出它们都是什么字吗?

  鼠、牛、虎、兔

  龙、蛇、马、羊

  猴、鸡、狗、猪

  甲骨文十二生肖

  设计意图:初一学生是感性的,激发学生学习甲骨文的兴趣。

  你怎么猜出来的呢?

  用甲骨文写自己的属性?

  设计意图:体验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试一试:

  你能尝试着把“日、月、人”改写成甲骨文吗?

  设计意图:学生在做中学,在写甲骨文和创造甲骨文时,体会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今天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象形、会意。

  小结: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由学生总结本课主要学习的哪些知识,既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又能暴露本课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相关问答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七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1个回答2024-03-02 07:43
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在(玉泉)观鱼时,发现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看鱼)看得非 常专心,(画鱼)画得活灵活现。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时间轴
2个回答2023-12-13 04:34
青铜器和甲骨文发展的时间轴如下: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和夏朝,数量逐渐增多。到了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走向了繁荣。 而甲骨文的发展演变则经历了多个阶段: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甲骨文和青铜器它们有何历史意义
1个回答2023-12-17 07:46
一、青铜器和甲骨文象征着什么意义 商朝留给后世的遗产很多如历法、陶器、农业技术、甲骨文等,最重要的东西是青铜器. 青铜器在商朝使用范围很广,种类繁多,制作工艺很成熟,器物精美.这些都是商...
全文
青铜器和甲骨文有什么共同的历史价值?
3个回答2023-12-25 08:06
青铜器和甲骨文都是商朝时期的重要历史遗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青铜器在商朝时期使用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制作工艺成熟,器物精美。这些青铜器物不仅是商代文明的典型代表,而且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瑰宝。商...
全文
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二课课文翻译
1个回答2022-12-01 06:43
是第二单元吗?
七年级上册学过什么文体是童话的课文
1个回答2024-01-31 20:37
有一篇 叫《七颗钻石》是童话。 可能教材不一样。
三年级下册第七课
1个回答2024-02-24 01:58
你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环境,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所有课文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2-06-27 01:33
买全解.内容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课文
1个回答2023-06-22 11:06
我有,你可以hi我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