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文言文

2023-11-29 03:05

1个回答

掩耳盗铃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注释
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则:但是
负:用背驮东西。
锤:槌子或棒子。
况然:形容钟声。
遽:立刻。
悖:荒谬。恶:害怕。
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掩耳盗铃原文和翻译
掩耳盗铃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掩耳盗铃的文言文及解释
一、原文:
出自?秦?吕不伟编订的《吕氏春秋·自知》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二、译文:
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扩展资料
一、掩耳盗铃的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二、作品简介:《吕氏春秋》
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
《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
一、原文:
出自?秦?吕不伟编订的《吕氏春秋·自知》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二、译文:
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扩展资料
一、掩耳盗铃的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二、相关成语
掩耳盗铃?[yǎněrdàolíng]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自】:秦?吕不伟《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释义】:百姓有到钟的,想要背着它逃跑,那钟大不能直接拿走。想要毁了再搬走,钟是有声音的器具。所以偷铃铛怕别人听见声音,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掩耳盗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掩耳盗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大全,欢迎参考!
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以下是《掩耳盗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原文
范氏之亡也
①,百姓有得钟
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③;以锤
④毁之,钟况然
⑤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
⑥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注释
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则:但是
负:用背驮东西。
锤:槌子或棒子。
况然:形容钟声。
遽:立刻。
悖:荒谬。
恶:害怕。
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相关问答
掩耳盗铃的意思是什么 掩耳盗铃解释
1个回答2022-09-14 06:12
1、掩耳盗铃,汉语成语,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出自于《吕氏春秋·自知》。 2、《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全文
掩耳盗铃的掩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03 20:15
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就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
全文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掩耳盗铃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1 03:55
成语掩耳盗铃讲述了春秋时期,有一个小偷去偷一口大钟,他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别人听不到,最后被人们抓住的故事。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
全文
读了掩耳盗铃成语小故事,想对这个盗铃人说什么
1个回答2024-02-20 03:36
告诉他这个方法是错误的,他应该换一个方法去偷,嘻嘻
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11-08 13:35
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掩耳盗铃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9-09 18:05
掩耳盗铃基本解释 中文发音:[yan开头的成语] 释义: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春搭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处:《吕氏春...
全文
掩耳盗铃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9-21 02:45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派厅明明明掩盖尘告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发音]:yǎn ěr dào líng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全文
掩耳盗铃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1-30 07:37
掩耳盗铃意思是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有一个小偷,他看到别人家门口挂着一个铜铃铛,就想要偷走它。他担心偷铃铛时会被人发现,于是他捂着自己的耳...
全文
掩耳盗铃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4:53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春秋末期,晋国统治集团内部经常发生争夺权势,相互兼...
全文
掩耳盗铃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10:15
处原文 原文 范氏亡①百姓(10)钟②者欲负走则钟负③;锤④毁钟况⑤声恐闻夺遽⑥掩其耳恶闻;恶自闻悖(7)矣 --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注释 (1)范氏亡:范氏春秋末期晋贵族其四家...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