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的翻译是什么?

2023-12-01 00:52

3个回答
“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出自先秦·庄周的《逍遥游·北冥有鱼》。
原句的意思是:我们所见湛蓝的天空,那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是出自古代中国文学作品《诗经》中的一句诗句。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天空的颜色是苍苍的,难道不是正常的颜色吗?

这句话的意境是描述天空的颜色,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苍苍"表示天空呈现出一种深沉、广阔、青灰色的颜色,而"其正色邪"则是一种反问的表达方式,表示天空的颜色是否正常或符合常理。

整句话的意义可以理解为,作者观察到天空呈现出苍苍的颜色,然后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对这种颜色是否正常的思考。这句诗句既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也引发了对现象背后原因的思考和探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的意思是:天空苍苍茫茫的,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

…… …… …… …… …… …… …… ……

【出处】:先秦·庄周《逍遥游·节选》

…… …… …… …… …… …… …… ……

【原文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 …… …… …… …… …… …… ……

【译文】: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因此,鹏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风就在它的身下了,凭借着风力,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然后才开始朝南飞。

…… …… …… …… …… …… …… ……

【注释】:

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北冥”,北海。下文“南冥”,指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表推测。

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垂:同“陲”,边际。

海运:海动。古有“六月海动”之说。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徙:迁移。

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齐谐》:书名。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一说人名。

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

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击:拍打。

抟(tuán):回旋而上。一作“搏”(bó),拍。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鹏从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到南海才休息。一说息为大风,大鹏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以:凭借。息:气息,这里指风。

野马:指游动的雾气。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

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相:互相。吹:吹拂。

苍苍:深蓝。其正色邪: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其,抑,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极:尽。 下:向下。亦:也。是:这样。已:罢了。

覆:倾倒。坳(ào):凹陷不平,“坳堂”指堂中低凹处。

芥:小草。置杯焉则胶:将杯子放于其中则胶着搁浅。置,放。焉,于此。胶,指着地。

斯:则,就。

而后乃今:“今而后乃”的倒文,意为“这样,然后才……”。培:凭。

莫之夭阏(yāo è):无所滞碍。夭,挫折。阏,遏制,阻止。“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 图南:计划向南飞。

…… …… …… …… …… …… …… ……

【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巧用寓言故事,文笔变化多端,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庄子所宣扬的主张是清静无为、颐养天年。他对于世间的大小、贵贱、寿夭、是非、得失、荣辱等的解释是相对主义的。他对待社会和人生的思想态度,无论是消极的还是富有启发性的,对后世均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厌恶那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社会,拒绝与统治者合作,鄙视富贵利禄,否定鬼神的存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那种妄想逃避现实,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的思想,这种思想无论在当时或现在,都是—种消极的、不可能实现的绝对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 …… …… …… …… …… ……

【本文写法】:

一、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许多篇目都是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而“至人无己,圣人无功,神人无名”这个题句,却如蜻蜓点水, 一笔带过。

二、意出尘外的想象和虚构。

《庄子》中的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谪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如《逍遥游》中北溟之鱼,化而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庄子》的主要特征。

三、形象恢诡的论辩。 

1、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 

2、较少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而是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中体味领悟。如《逍遥游》末,庄子在寓言中再套寓言,以“不龟手之药”,说明“所用之异”,无用即为有用。

…… …… …… …… …… …… …… ……

【题解】: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 …… …… …… …… …… …… ……

【作者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庄子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相关问答
有本小说女主叫苍落,男主叫她小邪儿,是养成文
1个回答2023-08-21 14:10
妖孽爹地惹不得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
1个回答2023-01-24 03:50
⑴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⑵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我的一点私心是不愿放弃对祖母的奉养而远远地离开她。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09-09 11:20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苍苍,深蓝色。 其,语气词,表委婉语气,略等于现代汉语的“大概”。下句的“其”同。 正色,真正的颜色。 邪,通耶,句末语气词。 无所至...
全文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两个其的解释
2个回答2023-01-02 23:02
两个其表示一种选择的关系,共同构成了选择疑问句式,意思是“是……还是……”。代入到整句中就是——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苍穹之恋 异世邪君
1个回答2023-05-30 02:29
发了,注意查收
天苍苍,白苍苍,还有什么三个字的苍苍?
2个回答2023-02-01 23:15
天苍苍,白苍苍; 黄苍苍,莽苍苍。
翻译“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个回答2023-01-12 08:25
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其…其… 表选择疑问,是…还是…,一定要翻译出来
翻译“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个回答2022-10-02 05:20
天空苍苍茫茫的,这是它本身的样子么,还是因为太远了,我们看不真切,它在上面向下看我们,也像我们看它那样么
白发苍苍是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1-31 04:27
白发苍苍 [bái fà cāng cāng] [解释] 苍苍:灰白色。头发灰白。形容人的苍老。 是成语。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