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一年轻的母亲抱孩子跳湖身亡,这位母亲为何这么做?

2023-12-01 07:05

5个回答

徐州一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跳湖身亡,原因竟然是公公向这位母亲要孩子的满月酒钱,婆婆跟媳妇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该女子一气之下选择了如此极端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可怜的是那个还没有见过这个多彩世界的孩子。

这名年轻的母亲的丈夫在外打工,自己带着两个月大的孩子跟公婆住在一起,想必两代人平时就有矛盾,再给孩子办完满月酒后,公公向儿媳妇索要满月酒的礼金钱,儿媳妇不给,结果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事后该女子气不过,带着孩子跳湖自尽了,而婆婆最开始还没有发现异常,等到觉察出来已经晚了,想必其现在追悔莫及,估计以后也没人敢再嫁给她儿子了,下面就来分析一下这个母亲为啥要采取这么极端的方式:

一、相信吵架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该女子婆媳之间之前就有很深的矛盾,双方绝不是第一次爆发冲突,这件事可能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该女子的老公当时在家可能情况就不一样了,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二、不管大人咋样,孩子是无辜的

这名女子不该采用如此偏激的方式,孩子毕竟还小,刚刚两个月,也就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生命刚刚开始,可能该女子出于报复的目的,也可能是一时头脑发热。不过真的为孩子惋惜

三、碰到事情需要冷静,毕竟以后的路还长

生活中碰到这种事情一定要保持冷静,毕竟以后的路还长,这名女子也有可能是患上了产后抑郁,没能及时发现,不管怎么说用这种方式宣泄心中不满,代价太过昂贵。

你如何看待徐州一年轻母亲抱孩子跳湖身亡这件事?欢迎留言讨论。

这位年轻的母亲生活已经非常绝望了,由于家庭的缘故,经常与婆婆发生争吵,但是这位年轻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也是极度不负责任的,就算是婆媳关系得不到缓解,也不能选择轻生。
因为这位母亲由于家庭的一些琐事以及和丈夫之间的感情不和,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极端的行为。
因为这位母亲自从结婚以后一直受到婆婆的虐待,婆婆对她十分苛刻,有了孩子之后也没有任何改观,所以导致这位母亲产生抑郁心理,在情绪失控之下,带着孩子来跳湖,表达对婆婆的控诉。
是因为这个女人跟自己的婆婆产生了争吵,然后想不开跳河自杀的,形成一种控诉。
相关问答
徐州一年轻母亲抱孩子跳湖身亡,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个回答2023-11-29 09:50
引言、成年人的崩溃往往都是在一瞬间的,这句话已经流行了很久。在徐州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为自己崩溃了,就带着自己两岁的孩子跳河,最后两人都身亡了。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呢 ? 一、徐州女子抱着自己的孩...
全文
母亲抱着孩子跳河身亡,是什么让她如此绝望
1个回答2024-03-03 11:25
当生活没有了希望,死亡便是一种解脱,但是我不能理解那母亲的想法,有什么权利剥夺孩子生活的权利
轻轻地抱住母亲 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3-06 16:00
《轻轻地抱住母亲》这篇短文主要讲的是一个70多岁的母亲在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后,身体是那么的虚弱,下床小解后却上不了床。她的儿子轻轻地一抱,就把母亲抱到了床上,母亲实实在在地靠在儿子的怀里,竟使儿子心...
全文
母亲带8岁女儿绑在一起跳湖到底是谁的问题
1个回答2022-12-28 00:21
真是悲剧啊。
江苏一母亲抱孩子跳湖,母子均死亡,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个回答2023-11-30 15:05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我们都知道每个女人在生完孩子之后,她身体和心理上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前柔弱的女孩子,再有了孩子的瞬间就会变成一位非常坚强的母亲。她会拼尽她的全力去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并且保障孩子...
全文
广州一对母子跳桥瞬间被公交司机紧紧抱住,这位母亲为何轻生?
4个回答2023-11-26 22:46
很多男人都觉得带孩子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可是让他们带几天孩子,就会觉得带孩子实在太累了,因为孩子是需要24小时被照顾的,哪怕是晚上也是要不停的给他盖被子,所以在孩子身上,母亲总是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付出...
全文
年轻的母亲中演母亲的是谁
1个回答2024-03-14 09:25
主演:李银美朱人哲何延禧
母亲抱小孩成语
1个回答2024-02-10 10:35
鹤子梅妻 [hè zǐ méi qī] 基本释义 指宋隐士林逋以鹤为子、以梅为妻事。亦喻指妻子儿女。 出 处 清·董以宁《河满子·同程村闲话》词:“若比孤山林处士,但非鹤子梅妻。
母亲抱着孩子怎么画
1个回答2024-01-31 12:04
母亲抱着孩子怎么画介绍如下: 第一、人物的构图。 在画母亲的怀抱时,需要着重表现母亲和孩子的动作、眼神、手势以及身体姿态等。可以通过观察真实场景或参考图片资料来加深对母亲和孩子的感受和理解。 第...
全文
怎么画母亲抱着孩子
1个回答2024-02-07 07:37
怎么画母亲抱着孩子如下: 第一、人物的构图。 在画母亲的怀抱时,需要着重表现母亲和孩子的动作、眼神、手势以及身体姿态等。可以通过观察真实场景或参考图片资料来加深对母亲和孩子的感受和理解。 第二、...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