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父母"三观不合"怎么办?

2023-12-01 07:34

1个回答
1

弗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

我们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千难万险,只不过,我们希望至少家可以成为抵御千难万险的避风港,在身处凄凉时给予我们温暖,在颓败不堪时给予我们支撑。

然而,不幸的是,这个让我们赖以依存的避风港,竟成为了磨难的起源地,逼得我们在无情现实的打压下,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是来自于家庭中的“三观不合”。

“三观不合”近来很火。一提到这个词,许多人都能够描绘出一部心酸的血泪史。

比如夫妻三观不合,导致离婚。朋友三观不合,导致形同陌路。

而与父母三观不合,却常常被我们忽视了。被忽视的,恰恰产生了最严重的后果。

2

三观不合之“你努力是应该的”

这是我初中时,与父母三观不和的故事。

“爸妈,我回来了,这次我考的不错哦!”刚进家门,我就迫不及待地想与父母分享这份喜悦。

爸爸闻声赶来,接过我的成绩单。看成绩单时,他的表情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之后淡淡地对我说了一句:“嗯,这次考的还可以,不过不要骄傲,下次继续努力。”

本想得到强烈夸奖的我恍然间有些失望,所以又补充了几句“卖惨”的话:“为了这次考试,这半个月我都没有好好休息过,累了困了就开始一杯一杯地灌咖啡。我这么拼,您是不是应该奖励我?”

“我们把你养这么大,你用好成绩回报我们,不是应该的吗?还要什么奖励?”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顿时噎得我无话可反驳。

我没再出声,但是心里一直在想:“我们用努力换来的成绩报答父母是理所应当的,但是父母是不是也应该回报给我们一份奖励呢?”

我们想要的奖励只不过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辛苦了”的贴心关怀,一个大大的肯定。

即便是在亲子关系中,被爱与关怀,索取与回报,也应该是相互的,一方任意地索取与克扣,势必会导致另一方内心的不平衡。

在家庭关系中,我们与父母的地位一直不对等,父母对我们的对错妄加评断,而我们对于父母的对错却只能闭口不言。我们想要的与父母想给的完全不在一个频率上,在不同的频率上所引发的误解,矛盾,冲突的本质其实都是“三观不合”。

3

三观不合之“你还小,用不着性教育”

这是一个9岁女孩与父母三观不合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朋友告诉我的。

朋友的侄女今年才9岁,有一天小女孩写完作业后突然凑到妈妈旁边,悄悄地对她说:“妈妈,我想跟你说一件事,堂哥来咱们家玩的时候,总爱摸我,听学校里老师讲过,身体有些部位是不能让别人碰的,堂哥不是好人。”

妈妈一听这话,随即笑出声来,说道:“你这么小,懂什么呀,你堂哥那是喜欢你,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女孩又对母亲说了一些细节,可妈妈对此仍然无动于衷,坚持说小女孩想多了。

小女孩控诉无果之后,向朋友求救,朋友当时一听就怒了,质问小女孩的妈妈:“这怎么能算小事呢?从小就应该对孩子普及性教育,以免孩子在外面受到伤害。”接着又给她讲了几个关于儿童性侵的案例。

听到朋友的劝告,小女孩的妈妈终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跑去找亲戚理论,亲戚批评了自家的孩子,并保证以后一定好好管教他,这样的事情以后再也不会发生了。

连孩子都知道不能让外人随便碰自己的身体,父母却对此不以为意,以孩子还小作为托辞,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性教育。

很明显,许多家长都在“性教育”这门课中缺席了。你的孩子小,可坏人却不会嫌孩子小。不要以为孩子天真幼稚,不谙世事,孩子对于事物的敏感程度远超大人。

对于孩子的感受父母绝对不能置之不理,也别用自己的标准去揣测孩子的无知。

再小的孩子,她的观念也需要被重视,再精明的父母,陈腐的观念也需要被改变。

4

三观不合之“什么抑郁症,你只是不上进。”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小木出生在农村,贫困的家庭让他过早的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所以他从小在学习上十分刻苦努力,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走出这里,去见识更大的世界。

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都是班里的尖子生。中考后,他顺利地进入了市里的一所重点高中,他一如既往地努力着,只是当时的她从未想过,命运会对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小木从小患有贫血症,高中沉重的课业负担导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与同龄人相比,他显得更为瘦小,弱不禁风。

每况愈下的身体自然使他的成绩也每况愈下,原来能在学校排名前50,有希望考上重点的他,高三时的成绩只能排到大榜前500名。

更为严重的是,他发现自己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差,晚上只有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心情莫名其妙地低落。

他打电话向父母倾诉:“妈,我现在的状态非常不好,我怀疑是不是得上了抑郁症。”

没想到妈妈漫不经心地回了一句:“什么抑郁症,我看你就是不上进,我和你爸为了供你去城里念书,多不容易,你现在的成绩这么差,不去找找自己的问题,还找了一大堆的借口,你心情不好就是因为成绩下降了,抓紧时间把成绩提高上来。”

小木的抑郁症,在父母的眼中成为了不上进,瞎矫情的代名词,这无疑更加重了他病情,小木一边在深夜被失眠折磨得苦不堪言,另一边又承受着父母不理解他的精神打击,他终于扛不下去了,选择了一个自我解脱的方式。

在星期日的一个夜晚,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之后,孤独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当父母在医院看见他的尸体时,嚎啕大哭。只不过这哭声再剧烈小木也听不到了。

父母有时对于孩子的困惑选择“不回应”的态度,甚至对孩子所遇到的问题不屑一顾,比如我们失恋了,父母会说:“多大点事儿啊,值得你哭的死去活来的吗?”

父母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我们所遭遇的不幸,然后对此一笑置之,使我们的感受变得形同虚设。

当我们的想法与父母的臆断撞击不出强烈的火花,我们就只能选择沉默隐忍,甚至销毁自我的观念用以迎合父母的观念。

5

与父母“三观不合”的我们是应该束手无策,任由事态偏离正规,还是应该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达成和解?答案很明显,是后者。

作为孩子,我们要善用理性的沟通来代替沉默不语或是冲动叫嚣。既然父母没有主动倾听我们的观念和意愿,那我们就主动将自己的想法说给父母听。

作为父母,绝不要对孩子的反应采取“不回应”态度,你的冷漠可能会让孩子进一步对你失去信任感和安全感。

以后你对孩子的要求和控制,他也会置若罔闻。

所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点一滴的经历,父母都应该悉心守护。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独特的“三观”,父母不要以自高自大的姿态俯视孩子,应该与孩子站在同一个高度上共同成长进步。

6

东野圭吾:谁都想出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人人都想家境优渥,拥有知书达理的父母,期望每一次发声都有回应,但这样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

倘若我们不幸拿到了一张普通牌,甚至是一手烂牌,家境平庸或贫苦,遇到三观不合的父母,每一次发声都无所回应。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抱怨偏执,失望悔恨,都是无意义的。

有时间埋怨拿到手的牌太烂,倒不如竭尽所能将一手烂牌打好。

三观相合,不等于感同身受。三观不合,也不等于隔离决裂。

了解,沟通,交融,改变,成长,是每一对亲子由三观不合转换成三观相合所必经的过程。​​​
相关问答
我不同意父母的观点作文
1个回答2022-11-16 11:30
要有自己的观点
《父母的爱》电影观后感
1个回答2022-12-03 16:49
爱,要大胆说不出来
父母爱情电视剧全集剧情介绍观看
1个回答2024-02-14 20:32
我看过这个了,最后很感人的啊!一站影视 里都演完了,很好的。
父母带孩子去旅游,观光和了解人文,哪个对于孩子来说更重要?
1个回答2024-01-30 16:05
我认为教育孩子必须要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我们在外出游玩的时候可以尽量的选取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旅游景点。这样在孩子参观的时候适当的给他进行讲解,让他提起对历史的兴趣,这样即便我们不去刻意的回答,他...
全文
父母的三观会影响孩子吗
1个回答2024-02-04 12:11
是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角度讲,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儿童时期正是一个人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
父母对孩子的三观形成起到多大影响?
1个回答2024-02-07 08:35
毫无你问,自然是非常之大。可以说孩子三观重要的形成时期,是父母陪伴最多的时候。20多岁时,当我发现,我抱怨的内容、语气、神态,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样的时候,我感到深深的无奈。这是一句网友的答复,可以看...
全文
父母对孩子的三观形成起到多大影响?
1个回答2024-02-04 17:14
不夸张地说,父母每一个瞬间的言谈举止,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观念形成,可能你在某个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话,便会成为孩子一生中最深的记忆。 有一位妈妈,当她第一次参加幼儿园的家长会时,幼儿园老师对她说...
全文
那些三观不正的父母,他们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
1个回答2024-01-25 09:05
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 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
全文
张艺某的《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
1个回答2024-01-24 14:06
《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电影感人至深,除了故事情节真实生动外,其艺术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尤其是蒙太奇手段的应用很有技巧。 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处。第一处是招弟在等待小学教师时起身的动作,小学教师送孩...
全文
父母的金钱观影响孩子一生!
1个回答2024-01-18 17:48
父母的金钱观 影响孩子一生 父母的金钱观 极度穷养的孩子,自卑懦弱 很多父母都是在年少时穷过来的,所以他们深信,物质的匮乏能够教会孩子懂得吃苦,知奋斗,但却忽视了贫穷同时也会带给...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