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读不懂孔乙己的悲剧,因为太年轻

2023-12-02 11:37

1个回答
在读书的时候,读《孔乙己》倒是没有多大的感触,只觉得他是一个迂腐落伍的可笑之人。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孔乙己式的悲剧在中国现代社会比比皆是。许多孩子仍旧被家长们灌输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家长们见孩子们不好好学习动不动就说“你要不好好学习,将来只有扫大街的份儿”,那种对劳动的鄙夷让我想起了孔乙己不愿与短衫帮为伍的情节。

《孔乙己》是鲁迅在1918年写下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深受封建思想荼毒的读书人孔乙己悲惨的人生,作者寥寥数笔却展现出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以咸亨酒店为社会依托反映出了人们的麻木不仁和冷漠。

孔乙己是社会的边缘人,他既融入不了自己渴望的读书人的上层社会,又不屑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为队,造成了他孤立无援的境地,最后只得落得个悲惨结局。

鲁迅是以一个孩童的视角来书写孔乙己的故事,这无疑让故事显得不那么凄凉。鲁迅在孔乙己出场以先,先是铺垫了背景,交代了短衫帮和长衫帮社会阶层的隔阂,一个是站在柜台旁边点酒喝的,一个是进到店铺的包房坐着喝酒点荤菜吃的。酒馆的规矩显示出了阶层的差距。

酒馆里的氛围是“叫人活泼不得”的,“唯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读者的注意力一下被孔乙己吸引,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才会让人发笑呢?

孔乙己一出场果然是与众不同,他是“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按理说,穿着长衫应该是到包间里喝酒的,然而他却是站着喝酒,说明他并不是个阔绰人。再往下读,他的长衫已经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么一来,他的确是个穷困潦倒的人,然而即使是这样穷困潦倒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境遇,宁可紧紧地披着自己破长衫,也不肯换上短衫去做一份正经的活儿给自己讨口饭吃。

他虽然有份抄书的活儿,但是那微薄的收入恐怕还没那些短衫帮挣来的多,要不然怎么连书都买不起还要去偷呢?

短衫帮都敢取笑他,可见他的地位之卑微。社会地位是跟经济基础挂钩的,有钱人就是要有底气许多,而穷人大多都是低声下气的。所以,孔乙己的收入恐怕微薄得连短衫帮都不如。

就是这样的窘迫,他也要死命维护着自己破旧的长衫,不肯低下读书人清高的头颅,与广大劳动人民站在一起。

他到底是把自己看成了读过书的人,自认为与短衫帮的人不同,比他们高级,但是倒头来却被短衫帮们嘲笑。

要是他能够平等地看待劳动者和读书人,那么他就能放下架子融入底层人民的生活之中,而不是两边都不讨好。

孔乙己的真名恐怕并不是孔乙己,他的名字是绰号,别人连他正经的名字都不知道,可见他在别人的眼里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孔乙己的悲剧跟他所在的畸形社会有关。

众人看见孔乙己脸上添了新的伤疤不是同情他而是取笑他,令他更加难堪,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如此畸形的社会是在啃噬着弱者的悲哀,把弱者当作跳梁小丑看待。

此后,孔乙己又到了丁举人家抄书,结果他又偷东西,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同为读书人的丁举人对未曾如愿以偿、同样身为读书人的孔乙己没有丝毫善意,反而是更加地凶狠地对待他。按理说,读书人习得孔孟的仁义道德多少会待人宽厚,可丁举人没有,由此窥见那时的上层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冷酷,在他们眼里孔乙己的命不算什么,死了也不可惜。

社会是冷漠的,对孔乙己这样的弱者毫不留情,最终他到底是死是活谁也不曾知晓,更是没人关心,只有那个掌柜因为他欠着酒钱而挂念他何时还钱才多问了一句。

社会对弱者的冷漠和无情注定了孔乙己的悲剧。
相关问答
《孔乙己》为什么叫孔乙己?
2个回答2023-03-04 11:41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这就是他名字的由来。
《孔乙己》里的孔乙是个什么样的人?急啊!!!
2个回答2022-09-22 03:25
一个受封建思想荼毒的腐儒,自欺欺人,自以为是…
孔以及为什么叫孔乙己
1个回答2022-11-13 14:10
“上大人孔乙己”
上大人,孔乙已,是什么意思?真有孔乙已其人吗?
3个回答2023-02-12 01:35
没有孔乙已,但有孔乙已的原形。 在绍兴,叫“亦然”先生。其经历与孔乙已差不多。
孔乙己!
1个回答2022-06-23 07:46
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既是整个社会环境逼迫的结果,也是他那可怜又可笑的个性特征所致:他“站着喝酒”已说明自己根本就没有资格像那些身穿长衫的阔绰者一样,踱进酒店去慢慢地“坐喝”,只能与“短衣帮”为伍;但他却始...
全文
孔乙己本名是什么
4个回答2022-08-16 21:10
孔乙己姓孔,但是“孔乙己”只是别人从描红纸上给他取的绰号,他实际上有姓无名,说明他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孔己乙是什么作品中的
1个回答2024-01-23 13:26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文章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2篇白话小说。
孔乙己的主题思想
1个回答2023-02-01 23:03
“迂腐,封建”
孔乙己故事情节?
1个回答2024-02-05 22:13
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这篇小说以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
全文
《孔乙己》
1个回答2024-02-27 19:55
肯定死了 因为他搏宏好喝懒做 并雀岩且好偷 况且他的腿又被打折了 不折基岁册时还有生存能力 还有当时的社会时代不允许他活下去 他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这种制度又被取消 他没有办...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