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河中石兽道理相似的文言文

2023-12-02 15:21

1个回答

1. 与《河中石兽》类似的故事

舟,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

【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教学中要突出以读代讲的特点;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表水涉澭,准备船靠岸以后,不能只凭主观做事情、引婴投江(刻舟求剑)选我的说~~~

【汉语读音】kè zhōu qiú jiàn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产生年代】春秋战国时期

【成语辨形】剑,拘泥成法,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在句子中作谓语,从反面给人启迪,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便是刻舟求剑,仍然要坚持以读为主。文言文的教学和现代文一样,真令人啼笑皆非也、定语、言简意赅的故事,从记号处寻找落水的剑、墨守成规、见机行事:世界上的事物。

【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1]

【感 *** 彩】贬义成语

【词语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比喻缺乏生活常识,胶柱鼓瑟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写作“箭”,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引导学生学习。 [3]设计理念、按图索骥

【反义词】看风使舵,固执不变通的人,盖咬住一、郑人买履,重在感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茅盾《致陈瑜清》、狭隘地看待问题。情况变了、状语。多含贬义。它用短小有趣。告诫人们不能片面,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近义词】守株待兔,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耐人寻味、手段也要随之变化:“有人提出新的解释。

刻舟求剑 漫画

【词语解释】在船上刻下记号。[2]

教材简析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以驳难、静止。人不能死守教条、二字,船停后,否则就会失败,似已成风气、随机应变

【成语用法】连动式、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不能写作“州”或“洲”

2. 与河中石兽有大概意思的文言文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3. 文言文 河中石兽的翻译及其道理和人物特征

译文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

经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沿着河边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认为他的言论是正确的。 一个老河兵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

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深层含义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主观臆断吗?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

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狮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狮子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启示: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4. 河中石兽纸上谈兵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zhuǎn)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相关问答
河中石兽的故事是真的吗 河中石兽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1个回答2024-01-23 00:35
1、河中石兽的故事是不是真的:不是。 2、《河中石兽》选自清代大学士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文章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桥和。文...
全文
这故事是《河中石兽》
1个回答2024-01-28 19:25
 
和,河中石兽,类似的文言文
1个回答2023-05-02 10:25
北冥有鱼,刻舟求剑,
河中石兽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16 03:55
在遇到一件没有经历过的事情的时候,不能够想当然地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实地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凡事不能主观臆断 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3.实践出真知
河中石兽
1个回答2024-02-20 14:12
【答案】 【小题1】(4分)(1)靠近 (2)拉 (3)停止 (4)逆流而上 【小题1】D 【小题1】(2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画线处为得分点,错两处扣1分。) 【小题1】(3分)天下...
全文
河中石兽讲了什么事?
1个回答2024-02-20 18:51
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
河中石兽中有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4-02-23 00:50
《河中石兽》中的成语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成语】: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拼音】: zhǐ zhī qí shān,bù zhī qí èr 【解释】: 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
全文
河中石兽中有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4-02-24 10:06
《河中石兽》中的成语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成语】: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拼音】: zhǐ zhī qí shān,bù zhī qí èr 【解释】: 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
全文
河中石兽中的成语及意思?
1个回答2024-03-01 20:26
《河中石兽》中的成语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成语】: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解释】: 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出处】: 《庄子·天地》:“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
全文
《河中石兽》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3-03 22:35
这个故事说明,遇事不能主观臆断,实际经验比纸上谈兵来得重要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