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李广射虎的翻译

2023-12-02 17:49

1个回答

【原文】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全文翻译】

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头,以为是老虎就一箭射去,射中石头箭头没入其中,近看才发现是一块石头。于是李广又重复射石头,但是最终也没能再将箭射进石头里。李广以前住过的郡里曾经有老虎,他曾经亲自去射。李广在右北平时也射过老虎,老虎跳起来伤了他,李广最终杀死了老虎。


【注释】

1、之:第三人称代词,它

2、中:射中

3、镞:金属制作的箭头。

4、视:看,观察

5、以为:认为

6、因:就,于是

7、复:再、又

8、更:再

9、终:自始至终

10、矣:了

11、右北平:古地名,今河北境内。


【相关诗词】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人物介绍】

李广,陇西(今甘肃)人,是汉朝大将,善骑射,祖辈精通箭术,故他自幼即练就了过硬的射箭本领,在历次战斗中,勇猛杀敌,屡立战功。

汉武帝时,李广为右北平郡太守。当时这一带常有老虎出没,危害人民。出于为民除害,李广经常带兵出猎。

一日,李广狩猎回来,路过虎头石村,已是夜幕降临时分,月色朦胧。这里怪石林立,荆棘丛生,蒿草随风摇曳,刷刷作响。行走间,突然发现草丛中有一黑影,形如虎, 似动非动。这时,李广让士兵闪过,拉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正中猎物,于是策马上前察看,当正要搜取猎物时,不觉大吃一惊,原来所射并非一虎,而是虎形巨石。仔 细一看,镞已入石。这时众随从也围拢过来观看,均赞叹不已。当时李广也不自信,又 回到原处上马重射,比前更加用力,可是连射数箭,都没入石。

事后,当地百姓闻听此事更加敬慕。匈奴也闻风丧胆,多年不敢入侵。

李广任太守时,关心士兵,将士同心,爱护百姓,水乳交融,深受军民爱戴。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出塞》中也提到过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龙城,指今河北省卢龙县,坐落在卢龙城南六里之处,称为"虎头唤渡"的古渡口,就相传是其射虎之地。

因为李广大将军的勇猛,所以受到了民众们的爱戴。


李广(?-前119),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中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李广射虎故事发生地考证: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是唐代诗人卢纶(约737年-约799年)的《和张仆射塞下曲》,一首千古名诗,传世之作,记述了汉代名将李广的一段故事。而故事的出处,来自司马迁的《史记》。


一、《史记》中关于"李广射虎"的记载

《史记》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前90),是和汉代名将李广同时代的人,他对李广事迹的记述,应该是比后世的史书记载或文人杜撰,更可信。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史记》中虽然没有明确写出射虎地在右北平郡,但按照司马迁文字的顺序,则最可能是在李广在右北平郡驻守时所为。李广驻守、征战过的地方,可以说遍及汉朝北地和匈奴领地,但在"李广射虎"这段文字中,没有提到其它地点,只提到了右北平郡。《史记》中提高的李广驻守和出征最多的地方,也是右北平郡。


二、右北平郡的历史沿革

右北平郡,战国时期燕国置。右北平的郡治平刚城属于燕国辖地。治所在平刚,即今内蒙古宁城县黑城古城。秦王朝建立后,曾沿袭战国时期的郡县,在这里设置了右北平郡,史籍上未载有所属县名。汉承秦制,继续在这里设置右北平郡。平刚城自战国时期始建;秦汉两代沿袭利用,至西汉末年废弃,大约延续使用了约四百年。李广是汉朝名将,善于骑射,膂力过人,弓马娴熟,曾任右北平郡太守。

平刚城城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甸子镇黑城古城。考古工作者在黑城古城进行调查证实:这座古城的"花城"部分,地下埋藏有丰富的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存。说明早在西周至春秋时期;北方民族曾在这里定居过,是这片土地上最先开发的居民。

战国时期,燕国势力向北扩张,兴筑了西起造阳、东至襄平的燕北长城,在长城以南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现今赤峰市市区北面东西横亘的战国长城,就是燕北长城的一段,今赤峰市市区附近及其以南地带都属于燕国的辖境。现今黑城的"花城"部分,地面分布有不少战国时期的遗物,因此推断与燕国的右北平郡郡治有关。

秦王朝建立后,曾沿袭战国时期的郡县,在这里设置了右北平郡,史籍上未载有所属县名。汉承秦制,继续在这里设置右北平郡,所属十六县中,应是沿袭秦代名称,这些县名是:平刚、无终、石成、廷陵、俊靡、徐无、土垠、白狼、夕阳、昌城、骊成、广成、聚阳、平明等。右北平郡管辖区域约为今辽宁朝阳地区、河北承德地区及赤峰市市区以南的广大地区。

平刚城自战国时期始建;秦汉两代沿袭利用,至西汉末年废弃,大约延续使用了约四百年。

辽代。平刚城荒废约千年以后,辽王朝于公元1013年(辽开泰二年)才又在这里修筑城市,为辽中京直辖的富庶县城(有人考证为劝农县城)。宋辽两国结盟以后,宋使入辽的行程录中,记载距中京城一日里程的富峪馆,位于中京城西九十里,后来两国使节频繁往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里兴筑了富庶县城,因此这座县城的规模是按上等县城的营建制度规划的。这座县城,金元两代沿袭使用,金代为北京路大定府所属富庶县,元代为大宁路所属富庶县。元代还曾在这里设置站赤,名叫富庶站。明代亦曾在这里设置富峪卫。1387年(洪武二十年)先在这里设置和修筑了富峪守卫千户所,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改为卫,属北平行都指挥使司(设在辽中京城址内)管领,1404年(永乐二年)北平行都使司和大宁卫内迁,富峪卫城也随之废弃。

隋朝时候的右北平郡,治所即在现在的卢龙。


三、"李广射虎"故事发生地,最可能是在今内蒙古宁城县甸子镇黑城村附近

《史记》的记述顺序,说明"李广射虎"的故事,最可能发生在他做右北平郡太守之时。右北平郡治所在平岗,既今内蒙古宁城县甸子镇黑城村。李广射虎,也应该是在今宁城县黑城村附近。

宁城县打虎石,位于黑里河(老哈河,既西辽河源头)中下游,离黑城不到二十里,因李广射石传说而得名,现在附近建有打虎石水库。距离黑城村不到十公里,从距离上也比较符合。因此,李广射石的故事,应发生在宁城县黑城村周边,最有可能是在打虎石水库附近。

相关问答
李广射虎相似故事
1个回答2024-01-21 02:03
唐名将薛仁贵好像有这样的事
李广射虎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6 13:11
【李广射虎】李广,陇西(今甘肃)人,汉朝大将,善骑射,精箭术。 汉武帝时,李广为右北平郡太守。当时这一带常有老虎出没,危害人民。出于为民除害,李广经常带兵出猎。一日,李广狩猎回来,路过虎头石村,...
全文
李广射虎说明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26 17:27
李广射虎说明地道理是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李广射虎主要写什么?
1个回答2024-02-28 05:59
《李广射虎》这篇课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
全文
李广射虎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03 18:58
  当人在遇到危急情况的时候,能作出超出以往的表现;同时也借以形容人或者团体,能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就能避免出现死于安乐的情况发生。   李广射虎是记载于司马迁史记里面的故事,原文是:李广出猎,见...
全文
李广射虎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0:32
汉武帝时,李广为右北平郡太守。当时这一带常有老虎出没,危害人民。出于为民除害,李广经常带兵出猎。 一日,李广狩猎回来,路过虎头石村,已是夜幕降临时分,月色朦胧。这里怪石林立,荆棘丛生,蒿草随风摇...
全文
李广射虎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2 01:24
汉武帝时,李广为右北平郡太守。当时这一带常有老虎出没,危害人民。出于为民除害,李广经常带兵出猎。 一日,李广狩猎回来,路过虎头石村,已是夜幕降临时分,月色朦胧。这里怪石林立,荆棘丛生,蒿草随风摇曳,...
全文
类似李广射虎 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16:55
1. 史载有孙权射虎事:《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城:“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
类似李广射虎 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02:10
1. 史载有孙权射虎事:《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城:“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苏轼有“亲射虎,看孙郎”句。 2. 周处射...
全文
李广射虎形容什么?
1个回答2024-03-08 10:35
骁勇善战 勇猛,善于战斗.李广不侯 见“李广未封”.李广难封 见“李广未封”.李广未封 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因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