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读书笔记

2023-12-03 01:20

1个回答
《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

“大部分方法是受最初的依恋理论提出者、精神科医生约翰·鲍尔比的启发的。他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纽带的理解是从数千小时的观察中得来的。他的观察内容是母亲与婴儿、父母与孩子间的互动。他的结论很简单,如果父母能够有效地识别并满足孩子在婴儿期的情感需求,一个“安全依恋”就会形成并保持下去。这份依恋是孩子能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象,以及从小到大的良好的总体幸福感的基础。 通过依恋理论看情感健康,我们发现父母至少要有三个关键的情感技能:

(1)父母能感到与孩子有一种情感连接。 (2)父母关注自己的孩子,并视他为一个独特而独立的个体,而非自己的延伸、所有物甚至负担。

(3)基于这份情感连接和对孩子的关注,父母适当地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

蒂姆的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在培养他的过程中如此要求他,于是他对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要求。 这些用意良好的人都不知道,他们没有给他们的孩子提供一个快乐、有情感连接的生活所必需的养料。他们每个人都只是在重复他们在自己的童年所经历的东西。

情感忽视的一个不幸的特点是,它会自我传播。情感上被忽视的孩子长大后会形成一个对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情感盲点。当他们自己成为父母,他们不明白自己孩子的情绪,他们抚养的孩子都会有相同的盲点,继而重蹈覆辙。

生命的燃料是感觉。如果我们没有在童年时代得到充足的养分,我们必须在成年时填补自身。否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活在虚无中。

述情障碍表示一个人的情感有缺陷,不论在知识层面还是在意识层面。述情障碍在一个人身上最极端的表现是他无法辨认自己的情感,也无法辨认其他人的情感。有述情障碍的人在生活中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容忍,甚至感受任何情绪、情感。我观察到很多有述情障碍的人有易怒倾向。他们很容易毫无理由地对其他人发火,而这显然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这能让他们和人们保持一定距离,即使这样他们会感到极为孤独。

没有被自己认知和表达的情绪往往会混做一团,以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曾被压抑的各种感觉无法再被压制。这个时候,偶尔泄露出的怒气就会伤害身边的人。

只有情感和连接才给我们称之为“活着”的奇怪事情带来意义。

提醒自己,逃避只会让你越来越偏离你所期望的轨道;提醒自己,所有值得拥有的事物都需要付诸努力。 填补缺失前,我们需要花点时间想想“改变”这件事:改变是如何发生的,怎样又不会发生,是什么阻碍了改变,当改变不随心愿时要怎么做。

神经科学家广泛地研究了人脑的进化发展。对人类来说,进化出感知情绪的能力比思考能力早了几百万年之久。人类的情绪来源于边缘系统,边缘系统深埋于大脑皮层之下,而大脑皮层才是产生思维的脑区。由此说来,比起思维,我们的情感是组成我们的更为基础的一部分。

IAAA四步骤

IAAA看似一个退休基金的缩写,实则不然。这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着“识别”(Identify)、“接纳”(Accept)、“归因”(Attribute)和“行动”(Act)。这些步骤综合了上述三个原则,最大化情绪的价值,并从中汲取能量,获得指导。首先,识别情绪;其次,接纳情绪,不以对错来评断它;接着,试着察觉产生这个情绪的原因,也就是归因;最后,看看情绪是否对应着某个行动,如果是,以合适的方法来应对。

记住,情绪本身不是坏事,如何对待情绪才是最重要的。一个有效控制和利用情绪的力量的方法就是适当地表达情绪。不要消极、冲动地表达情绪,而要自信而平和、有同理心地表达。“自信而平和”常出现在很多商业培训和研讨会中,但这个词是有特殊含义的。当你自信而平和地表达某些东西时,表达的方式是要让其他人可以接受的。为了保证充分的自信而平和,你必须对人有同理心、感同身受,要知道自己说的话会如何影响他人。

友情单靠共同的兴趣就能维持,起码能维持一段时间,而对爱情来说,感情相通不仅是需要,更是其基石。感觉是浪漫、相爱和长久关系的基础。

以下是我对婚姻中建立情感连接的几点建议:

1.每天练习识别和命名感觉。

2.遵循IAAA步骤。

3.自信、富有同理心地对待你的另一半。

4.提问!向你的另一半提问,听他的回答,再问更多问题。参考以下内容。

横向及纵向提问

找到事情的核心或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方法是练习在横向提问的同时加上纵向提问。横向提问的目的在于获取信息,而纵向提问旨在获得理解。

事实上,要给孩子你没有的东西,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你自己拥有所缺失的东西。只有这样你的孩子才能受益。

你也许还记得第一个自我同情原则是反向黄金法则。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这个法则变形为: “像你希望以前父母对待你的方式一样对待孩子。”

一个幼年经历过情感忽视的家长不应该在养育孩子时沿用自己的默认设置。因为默认设置是由她最初的监护者决定的,很可能导致她将情感忽视同样加诸自己的孩子身上。作为父母,克服自己默认的设定,为孩子创造更健康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当你的孩子做了不好的决定,搞砸了事情,做事不经大脑或者做错事,你最好尽力做到不要立即做出反应。冲动而情绪化的反应是由你默认的设置所决定的。你应该花点时间想想:如果我是他,现在我需要从我父母那里得到什么,才能让我能学到教训,再继续往前走?

自我同情的第二个原则,应用于养育孩子时,包括观察孩子,并在看到孩子对自己太苛责时做出反应。如果你看到孩子因为犯错而惩罚自己,或者过度跟自己生气,你就应该介入并帮助他。告诉孩子他对自己发的脾气有些过了,脾气也不该撒在自己身上。即便当时看上去没什么帮助,这也给孩子的心里埋下了种子,之后会慢慢发芽长大。接着用你自我安慰的技巧来安慰你的孩子,让他也能内化这些方法。 自我同情的第三个原则是让你的孩子受益于你的智慧和同情。为了让孩子学会原谅自己,你必须先原谅他。孩子会内化你对他的严厉程度。这涵盖了前两个原则,因为涉及对孩子的过错进行反馈,即适宜地让他对自己负责;看到孩子对自己太严厉时进行干预;以及帮他理解自己的错误和情况,并最终原谅他。当你为他做了所有这些事情,他会慢慢学习这样善待自己。

帮助你的孩子建立一个有爱而坚定的内心声音,也就是自我同情的第四个原则,让孩子培养对自己的同情至关重要。

20世纪70年代,精神病学家丹尼尔·斯特恩(Daniel Stern)通过录像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依恋理论。斯特恩界定了一个他称为“共鸣(attunement)”的过程,其定义包括母亲回应婴儿的情感表达或行为,能符合或精确反应孩子的情绪情况。斯特恩假设,自孩子出生那时起,母亲与孩子就有情感上的共鸣,让孩子知道自己能被理解,需求能得到满足。正是这种情感的共鸣给孩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让他在未来敢于承担风险,探索世界。

丹尼尔·戈尔曼博士在1995年的《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中,将情商定义为五种技能:了解自己的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的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
相关问答
看人眼神飘忽怎么克服
2个回答2023-02-17 07:11
建立自信,自尊和自我价值感这是一个长期过程。无条件爱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对自己有一个稳定而客观评价!每个人生下来就应该有自信,是天赋人权,现在没有自信的原因是因为各种外界附加的原因,剥夺了自信...
全文
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原因有哪些,老师哪些行为或者疏忽会造成安全事故,如何克服?
1个回答2024-03-04 16:33
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的是老师的行为。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比如幼儿午睡的时候。摔伤。或笑陪者是食物。反流导致的窒息。就是老师行为逗升运忽略造成的安全事故。还有幼儿在活动中。幼儿之山梁间的。...
全文
用忽而,忽而,忽而,忽而,忽而,忽而怎么造句
1个回答2023-01-03 23:27
鹭忽而飞上天空,俯瞰大地,忽而掠过水面,惹起涟漪,忽而停息在芦苇荡里,让人无从寻觅它的身影!那声音忽而低沉 忽而高扬 忽而急促 忽而舒缓。
用“忽而···忽而···忽而···忽而···忽而···忽而···”造句
2个回答2022-12-06 07:07
这本书剧情跌宕起伏,读者们忽而捧腹大笑,忽而泪流满面,忽而微笑点头,忽而摇头叹息,忽而静静沉思,忽而激动不已。
用忽而……忽而……忽而……忽而……忽而……忽而……造一段话
3个回答2022-06-30 14:26
一旦有风,天空的云朵就有了许多变幻。瞧!它忽而变成一只小兔,忽而变成一条小狗,忽而变成一朵花,忽而变成一张人脸,忽而变成汽车的形状,忽而又什么都不像了。多么神奇啊!
忽左忽右 忽上忽下 忽亮忽灭 忽明忽暗 忽高忽低 忽急忽缓 忽冷忽热 忽隐忽现
2个回答2023-04-25 13:06
忽左忽右:时左时右、忽上忽下:时上时下、忽亮忽灭:时亮时灭、忽明忽暗:时明时暗、忽高忽低:时高时低、忽急忽缓:时急时缓、忽冷忽热:时冷时热、忽隐忽现:时隐时现。
用忽而···忽而···忽而···忽而造句
5个回答2022-09-13 04:32
白鹭忽而飞上天空,俯瞰大地,忽而掠过水面,惹起涟漪,忽而停息在芦苇荡里,让人无从寻觅它的身影!!! 那声音忽而低沉 忽而高扬 忽而急促 忽而舒缓 这本书剧情跌宕起伏,读者们忽而捧腹大笑,忽而泪流满...
全文
‘用’忽而....忽而....忽而....忽而,造句
2个回答2022-07-15 02:02
摩天轮,忽而飞在云端,忽而落到地面,忽而慢慢升起,忽而快速降落。
忽而 忽而 忽而 忽而造句
3个回答2022-08-16 05:02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