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文言文画节奏

2023-12-03 02:45

1个回答

1. 南辕北辙古文如停顿,断文,在线等

你说的“断文”就是“断句”。

古籍没有标点符号,需要自己断句,而现代人读到的文言文,大多已经用标点符号断开了。你引用的这段文字,已经断句,标点符号处就是断句。

停顿指阅读时的节奏变化,即一个句子中的若干小停顿,也叫“划节奏”。基本方法是:将句首发语词分开;将主、谓、宾分开;将容易误解的单音节词分开;在省略成分处停顿;将意义独立的词语分开。

此文可以这样划分: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卷皱)/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路),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2. 南辕北辙古文如停顿,断文,在线等

你说的“断文”就是“断句”。古籍没有标点符号,需要自己断句,而现代人读到的文言文,大多已经用标点符号断开了。你引用的这段文字,已经断句,标点符号处就是断句。

停顿指阅读时的节奏变化,即一个句子中的若干小停顿,也叫“划节奏”。基本方法是:将句首发语词分开;将主、谓、宾分开;将容易误解的单音节词分开;在省略成分处停顿;将意义独立的词语分开。此文可以这样划分: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卷皱)/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路),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3. 文言文怎么画停顿

有以下六个大方面:

1、根据注解标点弄懂文意,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2、掌握文言文的词语特点(例如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中是两个单音节词,需要分开读),读对单词;

3、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以读对停顿,

a、主谓间需稍停顿,

b、动宾短语中,动宾间应稍停顿,

c、介宾后置时,其前应稍停顿,

d、宾语前置时,其后于主语间应稍停顿,

e、转折连词前稍停顿,

f、承接指示代词后要停顿,

g、根据语气助词确定停顿节奏;

4、一些表示议论、推断、反问语气的句子中,如果前面有“夫”、“盖”、“其”等词时,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

5、偏正短语和介宾短语一般不停顿,否则会影响文章大意;

6、特殊说明,

a、了解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地名以及人名,以免停顿错误,

b、停顿应体现出省略部分,

c、表示时间和方位的词之后也应该稍作停顿。

需要注意的是:

1、在具体划分节奏停顿时,不要太琐碎;

2、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语境,反复研读,在充分正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才能找到正确的停顿位置。

4. 文言文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

原文 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⑨使②人吹竽,必③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④为王吹竽,宣王悦⑤之,廪食以⑥数百人⑦。宣王死,湣(min)王⑧立,好⑩一一听之,处士逃。

编辑本段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就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①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混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混子就难混。滥:失实的。

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

充数:凑数。 ②使:派,让,指使。

③必:一定,必须,总是。 ④南郭: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

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这里是戏 称。请:请求。

⑤说:通“悦”,喜欢。 ⑥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

廪:粮仓。食:给东西吃。

以:同“与”。 ⑦等:同等。

⑧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

⑨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⑩好∶喜欢。 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讽刺了混入内行,冒充有本领而无真才实学的人。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

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大家里面充数,一定是要败露的。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鬻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翻译 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玉装饰它,再用火齐珠镶嵌它,最后用翠鸟的羽毛点缀它。

但那个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启示: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可笑,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成语典故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犁耙,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没有再获得,而他自己也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启示与借鉴 偶然性不等于必然性。奔走的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是偶然的一次,而那个宋国人以为总会有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因此农活也不干了,整日想捡野兔子。

这种想法很愚蠢,因而会被世人所嗤笑。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编辑本段译文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

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

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成语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名著《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张翼谏曰:“将军战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原文①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释 (1)狐:狐狸。假:借助。

虎威:老虎的威势。 (2)荆宣王:即楚宣王,公元前370年即位。

(3)北方:指中原各诸侯国(北方人)。昭奚恤:楚名将。

(4)果诚何如:实际上怎么样? (5)江一:魏人,有智谋,仕于楚。一:也写作“乙”。

(6)无敢:不敢。食:吃。

(7)逆:背,违背。 (8)故:所以 (9)遂:于是就 (10)属:同“嘱”,委托。

(11)假:借 (12)威:威风,威力 (13)长:长。

5. 大家帮个忙

《贞观政要》写作的目的:让国君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晏子的真正用意: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确是很有益的.”晏子用的方法是欲擒故纵 旁敲侧击 从侧面说服别人改变主意 劝皇帝施仁政“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意思: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南辕北辙》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以上史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习惯说作“南辕北辙”,并引申出另一个成语“背道而驰”,意义和“南辕北辙”相同.。

相关问答
南辕北辙中的辕指的是什么?辙指的是什么?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21 00:24
南辕北辙中“辕”是指车辕,古代牲口拉的车,车前面的两根杠就是车辕;“辙”是指车辙,就是车轱辘印的意思。 南辕北辙就是说想往南边拉车,结果却向北走了。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结果和目标越来越远。这...
全文
南辕北辙的故事,南辕北辙有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07 06:04
  南辕北辙的故事,南辕北辙有什么道理?   故事: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呢?'他说:'我的马...
全文
有什么成语像南辕北辙那样?由于地球是圆的,所以南辕北辙也不是不可能的?不知道还有...
1个回答2024-01-22 07:08
一、除了一楼的背道而驰之外,一意孤行也可以. 二、理由:南辕北辙的寓言故事如下:(有很多一意孤行的成分)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
全文
南辕北辙中的辕和辙各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12-04 06:17
“她的故事”是一个汽车保险杠; “辙”是留在马路对面的比喻行动和目的的车轮痕迹
南辕北辙中辕辙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3-12-07 15:55
《南辕北辙》寓言故事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南辕北辙”这则成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
全文
南辕北辙的辕和辙的意思?
4个回答2023-11-30 17:38
“南辕北辙”这则成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
3个回答2023-07-28 22:35
南辕北辙意思是: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南辕北辙中的辕指的是什么?辙指的是什么?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31 20:25
南辕北辙中辕是指车辕,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牲口拉的车,车前面的两根杠就是车辕。辙是指车辙,就是车轱辘印的意思。南辕北辙就是说想往南边拉车,结果却向北走了。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结果和目标越来越远。这个成语...
全文
南辕北辙里面的辕和辙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07 21:01
辕:车,辙:车轮压过的痕迹。
南辕北辙的辕和辙分别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3-11-30 09:36
辕 (辕) yuán 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辕马。车辕。驾辕。南辕北辙。 旧时指军营、官署的外门,借指衙署:辕门。行(x妌g )辕。 辙 (辙) zhé 车轮压的痕迹:覆辙。车辙。南辕北辙。 车行的...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