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黄羊举荐文言文翻译

2023-12-03 17:47

1个回答

1. 祁黄羊举荐的译文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南阳缺个县令,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祁黄羊说:“解狐可以胜任。”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 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推荐外面的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2. 祁黄羊公而忘私文言文翻译

原文

晋平公问于祁(qí)黄羊①曰:“南阳无令②,其③谁可而④为之?”黄羊对曰:“解狐⑤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qí)黄羊曰:“国无尉⑥,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qí)黄羊之论也!外举⑦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缺个县令,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祁黄羊说:“解狐可以胜任。”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晋平公(称赞)说:“好!”于是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

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推荐外面的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注释

1. 祁黄羊:名奚,字黄羊,晋国大夫。于:向

2.令:县官。

3.其:语气词,无义。

4.而:同“以”。

5.居有间:过了些时日。

6.尉:军事,长官。

7.举:举荐,推荐。

8.其谁可而为之: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可,合适;其,语气词,无义。

9.外举:推荐外面的人。“外举”二句:对外人,不因为和他有仇而避不举荐;对自己,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亲戚而避不推荐。

10.为:当,担任。

3. 《祁黄羊举荐》读文言,写白话:

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家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为:能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等重点词的意思。教学难点为: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诱疑导读。

新课开始,先让孩子们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然后又让孩子们回到课文里找答案。问题源于学生,终于文本,我始终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研读对话,加强感悟。

学习重点段3——11自然段时,分成两个层次进行,重点指导学习3——7自然段,“外举”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8——11自然段,“内举”部分。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老师认为他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人。”学生表示不同意,“想说服老师吗?”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当时人物会怎么想,怎么说,如:“祁黄羊想了想,他在想什么?”“祁黄羊的亲朋好友听说他居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时,他们会怎么说?”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此外,教学这部分课文内容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我们可以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

4. 文言文翻译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缺个长官,谁适合担任?”祁黄羊答道:“解狐适合(补这个缺)。”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是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

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过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

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

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5. 《祁黄羊举荐》读文言,写白话:

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家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为:能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等重点词的意思。教学难点为: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

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诱疑导读。新课开始,先让孩子们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然后又让孩子们回到课文里找答案。

问题源于学生,终于文本,我始终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研读对话,加强感悟。

学习重点段3——11自然段时,分成两个层次进行,重点指导学习3——7自然段,“外举”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8——11自然段,“内举”部分。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老师认为他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人。”

学生表示不同意,“想说服老师吗?”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

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当时人物会怎么想,怎么说,如:“祁黄羊想了想,他在想什么?”“祁黄羊的亲朋好友听说他居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时,他们会怎么说?”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此外,教学这部分课文内容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我们可以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

6. 祁黄羊推荐中军尉的古文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为善,故能举其类。《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翻译:祁奚请求告老退休,晋侯向他询问接替他的人选。他称道解狐,这是他的仇人。晋侯打算任命解狐,他却死了。晋侯又问祁奚。祁奚回答说:“午可以胜任。”当时羊舌职死了,晋侯说:“谁可以接替他?”祁奚回答说:“赤可以胜任。”由于这样就派遣祁午做中军尉,羊舌职为副职。

君子认为祁奚为这种情况下能够推举有德行的人。称道他的仇人而不是谄媚,安排他的儿子而不是勾结,推举他的副手而不是结党。《商书》说:“不偏私不结党,君王之道浩浩荡荡”,这说的就是祁奚啊。解狐能被推举,祁午能被安排,羊舌赤能有官位,建立一个官位而成就三件事,这是由于能够推举好人的缘故啊。唯其有德行,才能推举类似他的人。《诗》说:“正因为具有美德,推举的人才能和他相似。”祁奚就是这样的。

7. 郑黄羊举荐古文意思是什么

你问的应该是下面这段吧?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这段出自《吕氏春秋》的《去私》。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举贤不避亲仇。

具体翻译过来就是: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没有地方长官,谁适合去补这个缺?”祁黄羊说:“解狐适宜。”平公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道:“您问的是谁适合,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仇人。”

晋平公说:“很好。”于是晋平公任命解狐做南阳的地方长官,国人都称赞任命的对。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缺少掌管刑狱兵事的人,谁适宜担任这个工作?”祁黄羊回答:“祁午适宜。”晋平公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儿子。”

晋平公说:“很对。”于是任命了祁午。

国人都称赞任命得好。 孔子听到这些事,说:“祁黄羊说得好!推荐外人的时候不把仇人排除出去,推荐自己人的时候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

8. 郑黄羊举荐古文意思是什么

你问的应该是下面这段吧?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这段出自《吕氏春秋》的《去私》。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举贤不避亲仇。

具体翻译过来就是:

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没有地方长官,谁适合去补这个缺?”祁黄羊说:“解狐适宜。”平公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道:“您问的是谁适合,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仇人。” 晋平公说:“很好。”于是晋平公任命解狐做南阳的地方长官,国人都称赞任命的对。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缺少掌管刑狱兵事的人,谁适宜担任这个工作?”祁黄羊回答:“祁午适宜。”晋平公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儿子。”晋平公说:“很对。”于是任命了祁午。国人都称赞任命得好。 孔子听到这些事,说:“祁黄羊说得好!推荐外人的时候不把仇人排除出去,推荐自己人的时候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

相关问答
祁黄羊举荐祁午,祁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1个回答2024-02-27 07:30
祁武会想:父亲这样推荐他,会背上偏心的罪名,我一定要做好中军尉,让别人知道,父亲的所作所为是对的!
祁黄羊举贤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2-07 03:14
《祁黄羊举贤》主要讲了春秋时代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个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
解狐和祁午知道了祁黄羊举荐他们,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这么做??
1个回答2024-02-12 04:13
解狐在病床上听到使者说是祁黄羊向悼公举荐自己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激动的说:“我杀了他的父亲,他不记仇,举荐我担任国家的重大官职,真是了不起啊!可惜······”眼泪已经布满了脸面。 祁午...
全文
祁黄羊为什么要选举解狐和祁午?
1个回答2024-03-09 18:06
因为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亲
祁黄羊举荐祁午,晋悼公十分惊讶,这是因为什么!
1个回答2024-02-17 18:47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原文如下: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也?”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
全文
祁黄羊有关对话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14:29
摘自《吕氏春秋·去私》 《晋平公问祁黄羊》(又名《祁黄羊去私》)原文如下: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问:“解狐非子之仇也?...
全文
祁黄羊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7 08:02
这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去私》。晋平公作皇帝的时候,有一个叫南阳的地方缺一个官。晋平公问祁黄羊:“你看谁可以当这个县官?”祁黄羊说:“解狐这个人不错,他当这个县官合适。”平公很吃惊,他问祁黄羊:“解狐...
全文
祁黄羊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4:56
祁奚荐贤 祁奚请求退休。晋侯公问祁奚谁可接任,祁奚推荐仇人解狐。正要立解狐,解狐却死了。晋侯公征求意见,祁奚推举自己的儿子祁午。正当此时,祁奚的副手羊舌职也死了。晋侯公又问:“谁可接任?”祁...
全文
9祁黄羊的人物介绍和故事
1个回答2024-03-17 10:34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去私》。晋平公作皇帝的时候,有一个叫南阳的地方缺一个官。晋平公问祁黄羊:“你看谁可以当这个县官?”祁黄羊说:“解狐这个人不错,他当这个县官合适。”平公很吃惊,他问祁黄羊:“解狐不是...
全文
祁黄羊的生平简介
1个回答2024-05-14 02:21
祁奚(前620(壬申年)--前545),姬姓,祁氏,名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人(今山西祁县人),因食邑于祁(今祁县),遂为祁氏。周简王十四年(前572年),晋悼公即位,祁奚被任为中军尉。祁奚本晋公族...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