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谓简介 丁谓一举三得修复皇宫 丁谓巧送书信的故事 丁谓是哪个朝代的

2023-12-03 18:13

1个回答

  中文名:丁谓

  别名:字谓之,后更字公言

  籍贯:江苏长洲县(今苏州)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公元966年

  去世年月:1037年

  职业:宰相户部侍郎权三司使

  代表作品:《丁谓集》、《虎丘集》、《刀笔集》、《青衿集》、《知命集》

  丁谓——宋代宰相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至九年(1012–1016)任参知政事(次相),天禧三年至乾兴元年(1019-1022)再任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

  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通籍后丁谓官运亨通,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工部员外郎、三司盐铁副使。大中祥符元年(1008),召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加枢密直学士。后历任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工、刑、兵三部尚书。

  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丁谓以参知政事身份任平江军节度使,衣锦归里,“建节本镇,一时为荣”。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据《中吴纪闻》、《姑苏志》等记载,丁谓第宅在苏州大郎桥,“堂宇甚古,有层阁数间临其后,号晋公坊。”龚明之曾到其故宅与他的孙子德隅过从。又据《吴门表隐》记载:“甫桥丁家巷,宋丁谓旧宅。南濠丁家巷有丁家园,为谓之别业。今道旁有青石座椅、上马石”。又据《吴县志》记载,大中祥符间,丁谓任苏州军节度使时,宋真宗曾为他在苏城西南横山吴王拜郊台后丁家山下建造过第宅。又,蓝家巷(今钮家巷)原有丁晋公庙。

相关问答
丁谓一举三得是哪三得?
1个回答2024-02-26 16:15
  他首先让民工把宫里的大道凿开,从中取土施工, 这样就不必舍近求远了。大道挖成沟后,丁谓又命将附近的汴水引入大沟, 于是,船就可以把各种建筑材料运进工地。当宫殿建成后,排除沟水,再把 施工废物和焚...
全文
丁谓的人物简介
1个回答2024-05-02 07:06
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通籍后丁谓官运亨通,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工部员外郎、三司盐铁副...
全文
何谓布丁?做法怎样?布丁得名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2-29 06:12
布丁 【食物】 英语pudding的译音。西餐食品,用面粉、牛奶、鸡蛋、水果等制成。 布丁有很多种:鸡蛋布丁.芒果布丁.鲜奶布丁.巧克力布丁.草莓布丁............
全文
“白丁”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1个回答2022-11-30 02:06
出自陋室铭吧!
丁谓一举三得的启示?
1个回答2024-02-22 23:42
据《梦溪笔谈》记载:北宋年间,汴梁皇宫为大火烧毁,大臣丁渭受命限期重建。 工地“患取土远”,又远离水道,运输材料困难,面对如此多的困难和即将到来的最后期限,他该怎么办呢?经过勘察和思考,他终于找到...
全文
丁薇唱的所谓。
1个回答2022-09-30 07:37
所谓痛苦 所谓幸福 所谓一刻的满足 所谓错误 所谓弥补 所谓成熟不成熟 所谓宽恕 所谓领悟 所谓对现实认输 所以糊涂 所以装作麻木 我们已变得生疏 不像当初 没有了温度 我们还是...
全文
丁谓建宫可用什么成语概括
1个回答2024-01-27 12:07
一举而三役济做事情要学会合理安排,科学调度。
庖丁解牛中所谓的养生之道?
1个回答2024-01-20 20:05
从《庖丁解牛》析养生之道 主旨 本文借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说明养生之道,凡事要顺应自然,不勉强硬碰,还要抱持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这样便可以保全生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 段落大意 本文...
全文
请问所谓“拉丁”到底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10-11 11:15
拉丁语原本就是一个地方的方言! 拉丁语原本是意大利中部拉提姆地方(Latium,意大利语为:Lazio)的方言,后来因为发源于此的罗马帝国实力扩张而将拉丁语广泛流传于帝国境内,并定拉丁文为官方语言。
往来无白丁,白丁指什么?在古代与白丁指代义相同的别的称谓还有什么
3个回答2022-12-21 06:32
白丁指,平民百姓,无学识的;“往来无白丁”出现在初二课文中的《陋室铭》,在古代与白丁代义相同的别的称谓有“吴下阿蒙”,还有庸人(奴)等等。。。。。。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