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薪救火的道理

2023-12-04 13:19

1个回答

抱薪救火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解决问题要用恰当的方法,如果不采用有效的办法,往往会有相反的效果。
释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反而使灾祸扩大。
近义词:火上浇油、饮鸩止渴、雪上加霜。
反义词:雪中送炭、根除祸患、釜底抽薪。
历史典故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_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_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_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_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_王本来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合的事后,就对安_王说:“侵略者都是贪得无厌的,你想用领土、权利,去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安_王只顾眼前的太平,一味地委屈求和,根本不听苏代的话,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前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相关问答
抱薪救火的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1-20 16:15
抱薪救火的读后感《抱薪救火》成语意思:抱着柴草去救火。故事内容:秦国攻打魏国,魏国的君主想割地求和。但魏国的谋士苏代不想割地求和,说这样做是抱薪救火,因为秦国太贪婪了,秦国的最终目标是把魏国完全归为...
全文
抱薪救火的故事。简写?
1个回答2024-01-24 09:44
战国末年,秦国不断并吞邻近的国家,扩大自己的领土。有一回,秦国又派兵攻打魏国,魏国于是请韩、赵两国援助,可惜兵力太弱,最后还是被打败。大将段干子提议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战略家苏代却持反对的意见,他...
全文
求抱薪救火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21:34
公元前276-274秦接二连三向魏进攻占魏许土杀伤魏许军队百姓公元前273秦向魏兵魏内少秦打怕敢抵抗魏领段杆建议魏王割让南阳区给秦向秦求谋士苏代向魏王指:段杆割求主意卖想夺王位;秦呢确实休止要土魏土割...
全文
抱薪救火的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1-23 16:03
答:抱薪救火--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魏世家》中苏代与魏安厘王的一段对话"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意为: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它...
全文
抱薪救火是什么意思啊
1个回答2024-02-01 21:34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抱薪救火出处
1个回答2024-02-16 16:26
出处   《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抱薪救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人想消灭灾害,但使用的方法不当,反而使灾害扩大,变得更严重了。
急急急!!!求抱薪救火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20 00:58
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魏世家》中苏代与魏安釐王的一段对话“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意为: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它告诫我们解决问题...
全文
抱薪救火的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2-08 17:32
答:抱薪救火--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魏世家》中苏代与魏安厘王的一段对话"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意为: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它告...
全文
抱薪救火的道理?
1个回答2024-03-08 10:25
抱着柴火去救火,会是什么结局,想吧。用错误的方法,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是问题越来越大。
抱薪救火的作者是谁?
1个回答2024-01-27 04:26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原作者:司马迁 出处:出自《史记》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