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典故

2023-12-04 14:26

1个回答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下面为大家带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典故,快来看看吧。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释义】烹:煮烧。飞鸟打尽,弓被搁置不用;兔被捕杀后,猎狗则被烹食。比喻事情办成,功臣被害。

【历史典故】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复国,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他的两大功臣:范蠡和文种。

勾践打败了吴国,称霸一时。就在欢庆胜利的时刻,范蠡急流勇退,隐姓埋名,弃政经商去了。他出走之后,给文种写了一封信说:“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种以为范蠡太多心了,不过,从此以后他也不大过问国事了,终日称病在家。可是,勾践并没有放过他。一日,他借探病为名,来见文种,问道:“先生曾以灭吴的七种手段指教过我,我只采用了其中的三种,便将吴国灭了,剩下四种,你打算再怎么去使用呀?”

文种说:“我看不出它们还有什么用处。”

勾践说:“请先生带了这四种手段,到九泉之下去辅佐我的先人吧!”说罢起身登车而去,留下了一把名为“属镂”的利剑。

文种明白,勾践容不下他了,便自刎而死。

【成长心语】

鸟尽弓藏,对于一些掌权者来说,有能力的人是他们的'工具,用完了不会让其与自己分享胜利果实,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但兔死狗烹之事有违正道,乃小人之流的卑鄙行径,长此以往,必然大失人心,众叛亲离。朋友是处出来的,关系是走出来的。朋友之间的帮忙也需要讲究感恩之情。

时刻记住别人对你的好、对你的帮助,你就会对他好,循环下去,你们彼此友好地处下去,友谊不是更坚固吗?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欢迎别人,以施惠于人为乐,享受施与的快乐,那才是人间最美的事。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讽刺用语。

【感情色彩】 贬义词

【近义词】 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得鱼忘筌

【反义词】 感恩戴德、始终不渝

相关问答
兔死狗烹 鸟尽弓藏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1-22 19:34
释义:事情成功后,把出过力的人抛弃或杀死。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白话文:飞鸟没有了,好的弓箭只...
全文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意思和来历是?
1个回答2023-12-18 20:23
飞鸟打尽,弓被搁置不用;兔被捕杀后,猎狗则被烹食。比喻事情办成,功臣被害。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最早是出自哪里?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讲述了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3-12-11 13:17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最早是出自哪里?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讲述了什么道理?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是指在功臣在为主公完成任务之后,被主公赐死或杀死,也指在利用完有能力人之后直接将他抛弃,不给予他应得...
全文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出自何处?
1个回答2023-12-03 11:52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就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出处,这里的走狗是跑的很快的狗,在古汉语里面走是跑的意思,把鸟打尽了,打完了,那良弓就没有用处了,兔子已死,那狗也没用了,不如烹了吃了。...
全文
“兔死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3-12-11 13:16
飞鸟射尽了,弓箭就会藏起来,再也不用了;兔子打死了,猎狗也会被主人杀掉烧熟吃掉的。文种没有听从范蠡的忠告,最后果然被勾践杀掉了。
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对什么
1个回答2023-11-30 03:36
机敏的兔子被聪明的猎人捕获,无用的狗被淘汰。 这句话传达了一个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意味着那些聪明、机智的人或动物会逃脱危险,那些愚蠢、无用的人或动物会被淘汰或受到惩罚。“高鸟”指的是聪明的猎人,“良弓”...
全文
藏弓烹狗是什么动物
1个回答2024-02-07 06:18
鸟和狐狸 因为,鸟尽弓藏,狐死狗烹。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11 00:49
最佳答案:鸟打完了把弓藏起来;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一、原文:出自西...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藏弓烹狗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1个回答2024-02-17 01:42
cáng gōng pēng gǒu 成语释义 飞鸟射尽了就把良弓收起,狡兔被捉就把捕兔的猎狗煮了吃肉。旧时比喻统治者得势后,废弃、杀害有功之臣。 成语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
全文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出自?
2个回答2023-12-10 16:00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出自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具体出处是在第五十四回的故事情节中,形容贾宝玉在权力斗争中掌握对手的机会,用来比喻力量强大的人能够克制、处置弱者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