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问孔老关于愚公的故事

2023-12-07 05:43

1个回答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 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以臣名之 名( ) (2)臣故畜牸牛 畜( )
(3)公诚愚矣 诚( ) (4)管仲正衿再拜曰 正( )
答案:(1)命名 (2)养 (3)确实(或:真) (4)使……正(或:整理好)
细解:本题考词义解释。词义的解释,一是靠平时积累,掌握常用虚词、实词的基本义项和用法(包括活用),二是靠基本的语法分析,弄清某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1)中的“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活用为动词,是“命名”之意。(2)小题中的“畜”是通假字,同“蓄”,是“饲养、养”的意思。(3)“诚”,确实、的确的意思。(4)“正”是使动用法,使……正。

2.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之
C.以臣为愚 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答案:B
细解:本题考词的用法辨析。解这类题主要靠语法分析,当然也要有基本积累。B项“何为以公名之”是个疑问句,有宾语前置的现象,所以选定B项。A中的“为”是动词,可译为“是”;B中的“为”是介词,可译为“因为”;C中的“为”是动词,可译为“是”;D中的“为”是动词,可译为“作、为”:A C D中的“为”都是动词。B项“为”是介词,因为。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重点词:“使”“理”“安”,兼顾全句)
答案: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
(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答案: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重点词:“见”“暴”“与”,兼顾全句)
细解:第(1)句中“使”应解释为”假使”;“在上”指主持政权;“为理”指做法官;“安”表疑问,译为“怎么”。第(2)句“见”译为“被”,“暴”译为“欺负”,“与”译为“给”。把古文句子译为现代文,必须译准关键词,补出重要省略成分,理顺特殊句式,并使文句通畅。 (1) 中重点词:“使”“理”“安”,兼顾全句的通顺;(2)中重点词:“见”“暴”“与”,兼顾被动句。这两句话都要翻译为假设关系复句。
4.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答案:C
细解:桓公以为愚公是愚者,有“桓公曰:‘公诚愚矣!’”为证。管仲不认为他是愚者,有“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为证。本题考理解判断。解这类题目,应当细读原文,抓住关键语句。从此题来看,应当选择C项。本题A项陈述显然错误:桓公并没有听懂愚公的真正意思,而管仲则理解他是对社会不满而故作愚语。
5.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__________ ,“修政”的内容是__________ 。 (2分)
答案:狱讼之不正 完善法制
细解:“请退而修政”是紧接“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因此“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狱讼之不正”现象的存在。“修政”的内容也当然是指法制建设。本题考理解归纳。此题答案要从文中提炼、推论出来。题目问的是管仲,当然到他的话中去找答案。从文中可知老人所“知”的,就是管仲所忧的,即“狱讼之不公”;“修”就是要变“不公”为“公”。
相关问答
齐桓王是齐桓公吗
5个回答2022-08-28 19:34
没有齐桓王这个名字,是齐桓公。历史上是有齐桓公这个人物的,他是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和齐桓有区别吗?
1个回答2023-08-23 15:20
不一定,要看语境。 在古文中,绝大多数情况,只要提到“齐桓”,基本就是“齐桓公”。 但是, 在现在语境中,“齐桓”,可能只是个普通人名的可能性也不小。
齐桓公叫什么名字 扁鹊见齐桓公是怎样一个故事
1个回答2024-02-23 11:52
扁鹊是春秋末年时期的名医。齐桓公是齐国的君王。他第一次召见扁鹊时,扁鹊说齐桓公的皮肤里有病,用汤药可以医治。齐桓公不信自己有病,不予理会。第二次,扁鹊说病入血脉,用针灸可以医治。齐桓公仍然不信。到...
全文
有关齐桓公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9 13:51
病入膏肓 bìng rù gāo huāng 【解释】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左传·成公十年》...
全文
齐桓公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04:12
  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
全文
齐桓公之死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7 21:51
齐桓公之死的成语,等到齐桓公死的那一天,哥儿五个相互攻击,闹得不可开交,以至于宫里没有齐桓公的亲人相守,别人谁也不敢把齐桓公装进棺材,过几天齐桓公就死了,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句成语,叫作讳疾忌...
全文
齐桓公小故事
1个回答2023-11-01 12:01
老马识途。。
与齐桓公有关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5 01:47
高冠博带    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国富民安    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谲而不正    谲:欺诈。诡诈...
全文
与齐桓公有关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0 03:04
高冠博带    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国富民安    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谲而不正    谲:欺诈。诡...
全文
关于齐桓公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4 11:33
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为支持纠继位,管仲曾射杀小白,小白诈死,提前回国继位,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小白做了国君,鲍叔牙举荐管仲,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鲍叔牙劝道:“难得的是臣...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