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仪休相鲁而嗜鱼,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谏之

2023-12-07 05:59

1个回答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谏曰:“嗜鱼不受,何也?”公仪休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受鱼而免于相,则不能自给鱼,无鱼而不免于相,长自给于鱼。”

公仪休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一个楚国人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的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就会被罢免相位,我就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

公仪休:周代鲁国穆公的相。 复姓公仪,名休。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公仪子:对公仪休的尊称。   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嗜:喜欢。    下人:退让别人,不敢要求别人。   色:脸色   枉:违法曲断。   给:供给。   明:明白。   夫:助词,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一:全,整。   恃人:依赖别人。   即:必定。   虽(虽不受鱼):即使。   故(故不受也):这是。

【说明】这则寓言故事说,公仪休爱吃鱼,可不受鱼。公仪休不徇私受贿,这是好的,值得称赞;但他反对贪赃受贿的出发点是怕自己因受鱼而被免相,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

启示
  公仪休嗜鱼拒鱼的故事,千百年来之所以被人们传为美谈,就是因为他能够清醒认识个人好恶与事业兴衰成败之间的关系,始终做到管住小节,抵御诱惑,慎其所好写出了公仪休的清廉。给我们的启示:清白做人,堂正为官。

人物资料
  战国初期鲁国人,由于才学优异做了鲁国国相。他遵奉法度,按原则行事,丝毫不改变规制,因此百官的品行自然端正。他命令为官者不许和百姓争夺利益,做大官的不许占小便宜。
相关问答
公仪休嗜鱼,国人献鱼而不受,为什么?
1个回答2023-12-02 19:36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谏曰:“嗜鱼不受,何也?”公仪休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受鱼而免于相,则不能自给鱼,无鱼而不免于相,长自给于鱼。” 公仪休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一个...
全文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
1个回答2024-03-02 03:34
原文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
全文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
1个回答2023-12-12 18:07
此句出自寓言故事《公仪休嗜鱼》,意思是公仪休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 《公仪休嗜鱼》这则寓言故事是说:公仪休爱吃鱼,可不受鱼。公仪休不徇私受贿,这是好的,值得称赞;但他反对贪赃受贿的出发点...
全文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
2个回答2023-12-14 01:51
原文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
全文
公仪休嗜鱼的原文
1个回答2024-02-29 06:05
1、公仪休相鲁而嗜鱼,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谏曰:“嗜鱼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受鱼而免于相,则不能自给鱼,无鱼而不免于相,长自给于鱼。” 2、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献鱼,公仪子弗受...
全文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的全文的译文
1个回答2024-01-16 22:56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生却不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
全文
公仪休嗜鱼
2个回答2023-11-14 18:06
原文: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
全文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的而是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3-12-12 13:16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的而是君臣关系。鲁是当时代表的臣子,公仪是当时的王。《公仪休嗜鱼》是一篇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说,公仪休爱吃鱼,可不受鱼。原文公仪休相鲁而嗜鱼,国人献鱼而不受。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翻译
1个回答2023-12-03 09:49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翻译如下: 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国人献给他鱼,他却不肯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 他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所...
全文
公仪休嗜鱼的启示
1个回答2024-03-15 16:20
公仪休嗜鱼拒鱼的故事,千百年来之所以被人们传为美谈,就是因为他能够清醒认识个人好恶与事业兴衰成败之间的关系,始终做到管住小节,抵御诱惑,慎其所好写出了公仪休的清廉。给我们的启示:清白做人,堂正为官。...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