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23-12-09 04:38

1个回答

《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如下:

1、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叛),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式。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凭借险要的山河,威慑天下不能凭借锐利的武器。

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关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

1、商业领域

在商业领域中,那些能够遵守商业道德、尊重合作伙伴、诚信经营的企业,往往会得到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客户的支持。相反,那些不遵守商业道德、欺骗合作伙伴和客户的企业,往往会遭到市场的惩罚和客户的抛弃。 

2、政治领域

在政治领域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也有很多体现。一个好的政治领袖应该遵循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尊重民意,关心民生,赢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任。而那些违背人民利益的政客,往往会遭到民众的反对和唾弃。

3、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同样适用。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那些只顾自己利益、忽视他人感受和需要的人,往往会遭到他人的疏远和排斥。

相关问答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是不是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2-09 13:16
是八字成语。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拼 音】:dé dào duō zhù; shī dào guǎ zhù     【解 释】:道:指道义;正义;寡:少.指坚持正义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
全文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道理
1个回答2024-03-01 21:29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这篇古文说的道理是: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陷于孤立。   分析: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
全文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哪部书?
1个回答2022-12-05 16:28
出自《孟子》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道理
1个回答2024-03-10 08:50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这篇古文说的道理是: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陷于孤立。   分析: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
全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道和人和的关系?
1个回答2024-06-08 11:37
“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他参考不管什么时...
全文
提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是孟子?
2个回答2022-11-19 06:51
提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是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会得到多数人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心思想
1个回答2022-12-14 19:17
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人和”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由此推出“得道得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