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狐假虎威中而的释意

2023-12-09 17:04

1个回答

1. 文言文狐假虎威中,江乙的用意是什么

荆宣王问群臣(狐假虎威!)

【原文】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不敢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臣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5000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2. 文言文 狐假虎威里 之的解释

成语:狐假虎威

拼音:hú jiǎ hǔ wēi

搜索关键字:hjhw

成语解释: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成语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举例说明: 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别人狐假虎威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3. “狐假虎威”这篇文言文中的议论句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狐假虎威》的译文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后因以“狐假虎威”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狐狸常用来比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4. 文言文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

原文 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⑨使②人吹竽,必③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④为王吹竽,宣王悦⑤之,廪食以⑥数百人⑦。宣王死,湣(min)王⑧立,好⑩一一听之,处士逃。

编辑本段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就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①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混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混子就难混。滥:失实的。

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

充数:凑数。 ②使:派,让,指使。

③必:一定,必须,总是。 ④南郭: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

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这里是戏 称。请:请求。

⑤说:通“悦”,喜欢。 ⑥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

廪:粮仓。食:给东西吃。

以:同“与”。 ⑦等:同等。

⑧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

⑨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⑩好∶喜欢。 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讽刺了混入内行,冒充有本领而无真才实学的人。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

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大家里面充数,一定是要败露的。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鬻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翻译 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玉装饰它,再用火齐珠镶嵌它,最后用翠鸟的羽毛点缀它。

但那个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启示: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可笑,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成语典故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犁耙,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没有再获得,而他自己也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启示与借鉴 偶然性不等于必然性。奔走的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是偶然的一次,而那个宋国人以为总会有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因此农活也不干了,整日想捡野兔子。

这种想法很愚蠢,因而会被世人所嗤笑。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编辑本段译文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

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

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成语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名著《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张翼谏曰:“将军战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原文①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释 (1)狐:狐狸。假:借助。

虎威:老虎的威势。 (2)荆宣王:即楚宣王,公元前370年即位。

(3)北方:指中原各诸侯国(北方人)。昭奚恤:楚名将。

(4)果诚何如:实际上怎么样? (5)江一:魏人,有智谋,仕于楚。一:也写作“乙”。

(6)无敢:不敢。食:吃。

(7)逆:背,违背。 (8)故:所以 (9)遂:于是就 (10)属:同“嘱”,委托。

(11)假:借 (12)威:威风,威力 (13)长:长。

5. 古文狐假虎威里几个之分别的意思

虎求百兽而食之的之:它们,指百兽。

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的之:的

故遂与之行的之:它,指狐狸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的之:的

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之皆是“的”。

【原文】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

楚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一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有一天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5000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相关问答
是狐假虎威对还是虎假狐威对啊
1个回答2023-08-19 23:59
狐假虎威. 假:假借,凭借。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虎求百兽而食之)求 :寻求,寻找。   (子无敢食我也)子:你。无:没有人。   (天帝使我长...
全文
狐假虎威比喻什么 狐假虎威的意思
1个回答2023-12-08 06:20
1、狐假虎威比喻借别人的威势欺压人。 2、狐假虎威,汉语成语,狐,指狐狸;虎,老虎;威,威风;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出自《战国策·楚策一...
全文
狐假虎威的意思是什么 狐假虎威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2-08 03:53
狐假虎威,狐,指狐狸;假,指假借;虎,指老虎;威,指威风。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表面意思是指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狐假虎威的意...
全文
狐假虎威中威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08 06:08
狐假虎威中威是威风的意思。狐假虎威,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近义词:仗势欺人、狗仗人势、狐虎之威...
全文
对狐假虎威的老虎说些什么?
1个回答2024-02-09 04:14
我想对老虎说,你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特别是那些狡猾的人。很可能被狐狸呀,如果你被狐狸骗了。不能盲目听从,要开动脑筋。
狐假虎威的假的意思是什么 假在成语中的解释
1个回答2023-12-02 10:23
1、狐假虎威的假释义:借。 2、狐假虎威(拼音:hú jiǎ hǔ wēi)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战国策·楚策一》。 3、狐假虎威原义是狐狸假借老...
全文
狐假虎威,中,假,的意思是什么
3个回答2022-10-05 12:20
假 :借的意思 狐假虎威,读音为hú jiǎ hǔ wēi 是一个汉语成语,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 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出自《战...
全文
狐假虎威的假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10-05 16:26
狐假虎威,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
“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10-02 20:07
(狐假虎威) 假:假借,凭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狐假虎威”中“假”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借”的意思?
3个回答2022-12-08 22:53
狐假虎威的意思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这里的假是借助的意思。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