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材(8)——屈原的故事

2023-12-12 16:13

1个回答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保守的贵族势力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公元前320年,仲春三月,屈原应楚怀王之召出山进京。这一年他在鄂渚为县丞。

公元前前319年,升任楚怀王左徒。这一年深秋,屈原首次出使齐国。

公元前318年,忙于楚之内政外交工作。楚、魏、赵、韩、燕五国联兵攻秦,屈原随军而行。

公元前317年,屈原忙于变法改革,制订并出台各种法令。

前316年,继续进行变法改革,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

公元前前315年,深入进行变法改革,民心沸腾;楚之形势大变,旧贵族面临着覆灭的命运。

公元前前314年,屈原因上官(上官子兰,楚怀王小儿子)大夫之谗而见疏,被罢黜左徒之官,任三闾大夫之职。

公元前前313年,屈原第一次流放汉北地区(今河南西峡、淅川、内乡一带)。秦国张仪破楚齐联盟,楚怀王两次兴师伐秦,结果都被秦打败,汉中郡沦陷,史称“丹阳之战”。

公元前前312年,楚国发兵反击秦国,在蓝田(今陕西蓝田一带)大败。楚怀王重新启用屈原,让他出使齐国,目的是让齐楚两国缔结新的联盟。

公元前前311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攻取楚召陵。惠文王愿分汉中之半给楚,与楚结盟。楚怀王比起汉中的土地,更想要获得张仪。张仪来到楚国,由于重金贿赂了靳尚,并得到楚怀王宠姬郑袖进言,得到释放回到秦国。秦惠文王死,子武王荡立。

屈原出使齐国,回到楚国的时候张仪已经离开,屈原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派人追张仪没有追到。

公元前前310年,秦武王元年,张仪由于不被武王满意,离开秦国到魏国。

屈原仍事怀王为三闾大夫。怀王领悟到被张仪欺骗,出于一时权宜之计起用屈原为齐使,当屈原从齐国回来后马上便被楚怀王疏远。

公元前前309年,秦武王二年,齐宣王欲为纵长,恶楚之与秦合,遣使遗楚王书,怀王犹豫不决,昭睢力谏,遂不合秦而合齐以善韩。屈原不能参与朝政,极可能通过昭睢等大臣敦怀王合齐。

公元前前308年,秦武王三年,甘茂取韩宜阳。屈原居住在郢都,设坛教学。

公元前298年,秦昭王发兵出武关,攻楚,斩首五万,取析(今河南淅川)及左右十五城而去。

流放汉北

公元前304年,屈原流浪汉北(汉江以上,今河南南阳西峡、淅川一带)。秦楚复合,与屈原谋划相反,而奸人必有谗言害之,避地汉北,当有不得已之情在,故《九章·抽思》有欲归不得之意。

公元前302年,齐、魏、韩三国联军攻打楚国,楚怀王派太子横到秦国为人质,请求秦出兵援救。秦王命客卿通率兵救楚,击退了三国联军。次年,秦国一大夫与太子横因为私事争斗被杀死。太子横惧怕秦昭王怪罪,私自逃回楚国。此事使秦、楚两国关系恶化,导致了此后秦国对楚国的频繁进攻。

屈原憎恨楚怀王听信小人谗言,让不真实的语言蒙蔽了正确的语言,这些谣言将会损害楚国的利益,是方正的人不能容忍的,所以屈原在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公元前299年,屈原此时已从汉北的流放地返回,和昭雎等一起,力劝怀王不要赴会,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可怀王的幼子子兰怕失去秦王欢心,竭力怂恿怀王前去。结果怀王一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劫往咸阳,要挟他割让巫郡和黔中郡。

楚怀王被劫往咸阳,楚由齐迎归太子横立为顷襄王,公子子兰为令尹,不肯向秦割让土地,秦又发兵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十六城。

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诸侯由此认为秦国不义。秦、楚绝交。屈原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他从郢都出发,先到鄂渚,然后入洞庭。

公元前295年,屈原到达长沙,在这楚先王始封之地遍览山川形势,甚起宗国之情。

公元前293年,楚顷襄王六年,秦国派白起前往伊阙攻打韩国,取得重大胜利,斩首二十四万。秦国于是送给楚王书信说:“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准备率领诸侯讨伐楚国,决一胜负。希望您整顿士卒,得以痛快地一战。”

楚顷襄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怀王最后落到客死他国的下场,就是因为“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公元前294年到前279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这次流放的路线,按《九章·哀郢》分析,是从郢都(今湖北江陵)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今湖北沙市东南)、遥望龙门(郢都东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今湖北汉口),最后到了陵阳(据说是今安徽青阳县南)。时间长达十六年,在这之间并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九章·悲回风》等。

公元前280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

公元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一身殉国。
相关问答
惟楚有才 惟楚有材是指什么
1个回答2024-03-14 19:17
1、惟楚有材,出处源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本意是说楚国物产丰富,但出产的杞木、梓木、皮革都被送往了晋国使用,声子意为借此劝服楚国令尹,帮助好友伍举回国(伍...
全文
是“惟楚有材”还是“惟楚有才”?还是两个都行?
2个回答2023-02-01 07:32
“惟楚有材”,“惟”乃语气助词,古语“材、才”通用,现代语意缩小,“人才”之意仅用“才”,这句话理解为“楚有才”。 “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 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才,晋实用之。"惟,系语首助词...
全文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意思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出处
1个回答2023-07-28 03:10
1、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意思是:只有楚地人才众多,而在岳麓书院尤为兴盛。长期来,三湘学子内常常以此纳磨联孙者语引为容自豪,以为则茄薯这千年学府人才辈出,足以睥睨自顾。 2、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出处: ...
全文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谁写的?
1个回答2023-07-28 03:20
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即楚材晋用的典故。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源颂斯为盛。”,本为孔子盛赞周武王时期人才鼎盛局面。 惟,语助词...
全文
惟楚有才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9 08:53
惟楚有才的惟字是个语气助词,在这里没有任何意义,也可以用唯或者维或者惟,“惟楚有才”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楚有才”的意思,因为古人说话都喜欢用双音节的词,所以就在“楚有才”前面加了个“惟”字,只是为...
全文
“惟楚有才”中的“楚”具体是指的哪?
1个回答2024-03-08 03:09
指的是湖南。我以为是湖北呢(我是湖北的)。“惟楚有才 于斯为胜”的来历 这副对联据说是清代嘉庆年间当时岳麓书院的山长,叫袁名曜,他从《左传》里面集了这个上联,惟楚有材,...
全文
屈原被楚王流放的主要原因是
1个回答2022-12-24 06:51
要求革新图强
屈原是什么人,是楚国人吗?
1个回答2023-01-05 05:50
屈原是楚国贵族,
楚怀王与屈原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17:22
历史,被掩藏在了风俗的背后。 屈原与其宠妃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促使他以政治名义放逐屈原,使人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十几年后,楚怀王驾崩,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卷土重来,楚国王室遵照楚怀王的遗...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