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张仲景原序》里所蕴含的行医准则

2023-12-12 20:57

1个回答

《伤寒论》的开篇为张仲景原序,这篇序言里蕴含着张仲景的行医准则,也体现了张仲景的医德医风,序言里对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医生有严格的要求,那么就来看看这篇序里对于做一个好医生有什么要求。

1.当医生要有一颗普救众生之心:

序中说 :“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意思就是:上可以治疗父母尊上的疾病,对下用来解救贫苦人的病灾和困苦,对自己用来保持身体长久 健康 ,达到 养生 的目的。这三句话即是当医生的好处,也是做医生的目的。

2.当医生要反对迷信:

序中张仲景感慨,某些病人在得病后 “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大意是:得病后降低自己的身份、卑躬屈膝的把希望寄托在巫术和祝由术上,等来的只有失败。在两千年前的东汉,张仲景就开始反对迷信,可见其卓识远见。

3.当医生要不断学习:

张仲景自己提到,他的《伤寒杂病论》是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 等医书,并且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而写成的,这得益于他的不断学习、丰富学识;同时,他批评当时的医生 “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 大意就是:他们不想思考研求医学经典著作的旨意,用来扩大加深他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只 是各自禀承着家传的医技,始终沿袭旧法;正如张仲景批评的那样,不去学习又怎么能提高自己的医术呢?所以,他在序文最后面引用了孔子的一段话: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作为一个医生,必须多闻博识。

4.看病要认真仔细:

张仲景批评当时的医生: “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 大体的意思是:给病人看病,随便问几句,一转眼的功夫,方子就开好了;脉也没仔细摸,望诊更不仔细,如此看病无异于管中窥物,还想辨别生死,那是不可能的。张仲景说的这种看病态度,好像在影射现代的我们。

可以看出,生活在2000年前的张仲景,他所要求的行医准则,和现代的行医准则是一样的,张仲景处处为病人着想,提现了它崇高的医德医风,时代在变迁,但是为人民服务的行医准则永远不会改变,吾辈当谨记之、践行之。

相关问答
张仲景的伤寒论
1个回答2022-09-03 07:30
价值不能太高吧 要是张仲景的原书就发了
张仲景之《伤寒论》主要记载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2-08 01:36
《伤寒论》全书10卷,22篇,除重复外,共397法,113方。在传染病的辨证与治疗上,张仲景首倡以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辨证为纲,对伤寒各病的辨脉审证大法和立方用药规律作了全面论...
全文
为何张仲景的"伤寒论" 以伤寒为名?
2个回答2023-08-22 11:58
伤寒二字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疾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一般认为《伤寒论》是讨论广义伤寒的。
医圣张仲景的医书是《伤寒杂病论》还是《伤寒染病论》或二者都有?
4个回答2022-09-19 06:42
《伤寒杂病论》这部书到了晋代,王叔和这个人重新编排了,把它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现在我们看到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就是仲景先生的《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不是张仲景吧
3个回答2023-04-09 11:58
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金匮要略》。
张仲景怎样写出《伤寒杂病论》的?
1个回答2022-06-02 23:26
十二指肠癌恶化正么办
《伤寒杂病论》是谁写的,是张仲景吗?
1个回答2022-09-23 02:49
据传说是张仲景所著。
伤寒论张仲景厉害吗
1个回答2023-08-06 23:13
你给世界什么姿态,世界将还你什么样的人生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那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希望去努力,静待美好的出现你可以不强大,但你不能没有梦想!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放弃努力!
张仲景之《伤寒论》有什么价值?
1个回答2023-08-15 14:40
《伤寒论》比较正确地反映了急性传染病发展变化的一些规律,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汉代以前对急性传染病诊治的丰富经验。由于仲景注重理、法、方、药的契合,选录的方剂又多实用有效,故本书有着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全文
伤寒论后序谁写的?
1个回答2023-02-18 03:55
我也想知道,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