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厉王有警,为鼓以与

2023-12-13 16:07

3个回答
楚厉王有警①,为鼓以与百姓为戍②。饮酒醉,过而copy击之也③,民大惊。使人止曰:“吾醉而与左右④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⑤。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
①古代国君常同国家并称。楚厉王有警,也即楚国有警。
②戍,防守、抵御。
③前句“过而击之也”,糊糊涂涂就打起鼓来了;后句“过击之也”,错误地打起鼓来了,带有歉意。
④左右,随从人员。
⑤不赴,没有紧急赶去。

译文:楚厉王(楚国)遇到zhidao危急的情况,用击鼓发出信号,动员百姓严加防守。有次,厉王饮酒,酩酊大醉,糊糊涂涂敲起鼓来。百姓们大为惊动,厉王派人阻止大家说:“厉王喝酒醉了,同身边的侍从开了个玩笑,击错鼓了。”众多急忙赶来的老百姓只得回家了。过了几个月,真的有了紧急情况,鼓声响起,而百姓们都没有响应。于是,不得不更换击鼓而改另外明确的报警信号,才取得百姓的信任。
参考资料:
楚厉王有警①,为鼓以与百姓为戍②。饮酒醉,过而击之也③,民大惊。使人止曰:“吾醉而与左右④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⑤。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
①古代国君常同国家并称。楚厉王有警,也即楚国有警。
②戍,防守、抵御。
③前句“过而击之也”,糊糊涂涂就打起鼓来了;后句“过击之也”,错误地打起鼓来了,带有歉意。
④左右,随从人员。
⑤不赴,没有紧急赶去。

译文:楚厉王(楚国)遇到危急的情况,用击鼓发出信号,动员百姓严加防守。有次,厉王饮酒,酩酊大醉,糊糊涂涂敲起鼓来。百姓们大为惊动,厉王派人阻止大家说:“厉王喝酒醉了,同身边的侍从开了个玩笑,击错鼓了。”众多急忙赶来的老百姓只得回家了。过了几个月,真的有了紧急情况,鼓声响起,而百姓们都没有响应。于是,不得不更换击鼓而改另外明确的报警信号,才取得百姓的信任。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相关问答
周厉王打鼓寓意故事?
1个回答2024-01-14 08:59
西周的楚厉王是个暴虐无度的君王。为了以防有变,能够及时通报敌情,他特意将一面巨大的警鼓设置在宫殿外面,并告示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一旦听到鼓声,就必须立即防守城池、及时备战。谁不听从命令,就满门抄斩。...
全文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翻译
1个回答2023-12-02 10:43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翻译:楚厉王遇到紧急的情况就用击鼓来召集老百姓守城。出自文言文《击鼓戏民》。从楚厉王承认自己“过击之也”的话和他“使人止之”、“更令明号”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知错能改...
全文
世界上最厉害鼓手,架子鼓
1个回答2022-09-21 02:06
叶世荣亚洲鼓王
楚厉王打鼓的原因和结果?
1个回答2024-01-20 14:09
这个是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的一个典故 意思是说楚厉王会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就击鼓着急百姓一起来抵御外敌,有一次他喝醉酒了开始击鼓,然后百姓纷纷出门,他就派人去阻止他们,解释说是自己喝醉了酒...
全文
关于西周的周厉王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2 03:38
周厉王,周夷王之子。西周第十位国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胡。约公元前857年即位,在位37年。在位期间,任用荣夷公实行“专利”,即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不准国人(指工商业者)依...
全文
楚厉王打鼓的寓言道理
1个回答2024-01-19 13:07
信用是很宝贵的财富,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当我们数次失信于人时,就很难困野再取汪或喊得他人的信任了。楚厉王击鼓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内容是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
全文
楚厉王击鼓与哪个故事相类似
1个回答2024-02-04 17:00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鼓励与严厉的爱
1个回答2024-04-06 00:40
严厉的爱:用这个题目可以体现父母(或其他)对他的爱,严厉并不是错鼓励的爱:用这个题目可以体现老师(或其他)对她的爱,从而能在故事结尾留下好的印象
鼓励的名言警句
1个回答2023-05-01 11:35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 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
全文
鼓励的名言警句。
3个回答2023-04-23 06:41
1、每天坚持三件事,看脸、看秤、看余额。如果脸不够美,秤不够低,余额不够多。那么,请继续奋斗! 2、即使遭遇了人间最大的不幸,能够解决一切困难的前提是——活着。只有活着,才有希望。无论多么痛苦、多么...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