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的母亲如何为范路逵一行人与车马张罗食物??

2023-12-13 21:52

2个回答
陶侃的母亲湛氏有一头乌黑亮丽、长度及地的头发,她剪下头发,买了几斗米回来,又把睡觉用的草垫一割为二,做为马匹的粮草,再砍断屋柱作柴薪,就这样,为范逵一行人马准备了食物,使范逵主仆受到了周全、热忱的招待。
陶侃家境贫困,尽管如此,陶母仍是宽厚待人,保持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和礼节。

有一天,陶侃父亲的好友范逵等数人途经陶侃的家乡新淦,见冰雪封道,且又天色将晚,特来陶侃家借宿。陶侃有心待客,可是家中室如悬磬,着实没有招待客人的东西,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范逵似乎也看出了陶侃的尴尬,便觉自己的行为颇为冒失。

这一切都被湛氏看在眼里。她觉得家中虽然贫寒,但做人不可失礼。于是她连忙上前热情招呼客人,并要侃儿和客人聊聊天,叙叙旧。然后,她便转过身去安排食宿问题。

家中早已无钱买米,怎么办呢?湛氏习惯性地用手捋了一下鬓角,顿时想出了办法。她趁客人们闲坐交谈之际,毫不犹豫地拿出剪刀,将长发剪下,编成假发,旋即出门卖与邻人,换回了米油酒菜,又撬下家中几块旧楼板当柴烧,把垫在床上的禾草席子拿出来切碎喂客人的马。这就是作为母亲的湛氏”截发筵宾”的动人故事。

范逵等人被陶母的情谊深深感动,连声赞道:“没有这样的母亲教育是出不了陶侃这样的人啊!”

母亲“截发筵宾”的待人美德,深深铭刻在陶侃心上。故陶侃为官以后,始终保持着“恭而好礼”,“引接疏远,门无停客”的待人作风。
相关问答
陶侃母亲是如何教育陶侃的?
1个回答2024-04-02 04:10
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陶母时常诫子务“使结交胜己”。(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强的人.)古书有载: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於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罄,而...
全文
陶母湛氏 归侃父丹为妾 范逵说非此母不生此子有何用意
4个回答2022-12-20 21:35
范逵说,若不是这个母亲。那里生得出像陶侃这样的儿子来呢。-- 儿子很好,全亏他妈妈教得好。 范逵很赞叹陶侃的才干口才,又感受他深厚的情意。答应到洛阳之后,一定替他美言扬名。范逵到洛阳后,向羊晫、顾荣等...
全文
陶侃的母亲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1-30 05:25
陶侃的母亲湛氏,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她以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称道于世。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 陶母“截发筵宾”、“封坛退_”等典故被广为传颂,大家...
全文
陶侃的母亲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1-27 01:33
陶侃母亲的典故是截发筵宾。 1、截发留宾,汉语成语,拼音是jié fā liú bīn,意思是以之为贤母好客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贤媛》。 2、东晋时期,范阳孝子范逵去陶侃家投宿,陶侃有名气,...
全文
陶侃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3-19 20:47
陶侃的母亲湛氏是豫章新淦人,早年被陶侃的父亲纳为妾。生下陶侃后,陶家更加穷困,湛氏每日辛勤的纺织供给陶侃日常所需 ,是一位含辛茹苦,勤劳的人
陶侃母亲为什么退还陶侃送的腌鱼
1个回答2024-01-25 22:08
陶侃母亲退还陶侃送的腌鱼,其目的就在于注重培养儿子廉洁奉公的好品质。陶母是历史上著名的好母亲,陶侃曾担任荆江两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做官名声很好,这与陶母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 希望对您有帮...
全文
陶侃母亲是如何教育陶侃的?
1个回答2023-12-02 20:37
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陶母时常诫子务“使结交胜己”。(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强的人.)古书有载: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於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罄,而...
全文
陶侃留客从文中看出陶母是个怎么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2-01 02:01
陶侃母亲谌氏(243-318年)古代饶州人,今江西省鄱阳县人,(是我的老乡啊,呵呵.)是我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陶母以身垂范,育子成才的事迹,千古传颂.以下为其育儿二事. 截发延宾 陶侃幼为孤子,家...
全文
陶侃留客中的陶母是怎样一个人
1个回答2024-02-07 05:56
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陶母时常诫子务“使结交胜己”。(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强的人.)古书有载: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於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
全文
陶侃留客 从文中看出陶母是个怎么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2-07 05:56
这是一个典故叫:截发留客。 晋书·陶侃母湛氏传》记载:陶侃年轻时家境贫寒,一次范逵来到他们家投宿,没有东西招待客人。他母亲湛氏悄悄剪下头发卖给邻人,买了些酒菜招待范逵。范逵知道此事后赞叹说:“非...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