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史记的成语和人物

2023-12-16 16:26

2个回答

安枕而卧    放好枕头睡大觉。比喻太平无事,不必担忧。    

按辔徐行    辔:马缰绳。轻轻按着缰绳,让马慢慢地走。    

拔山盖世    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拔山扛鼎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拔帜易帜    帜:旗帜;易:换。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霸陵醉尉    形容失官之后受人侵辱。    

霸王别姬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白虹贯日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    

白头如新    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白鱼入舟    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百步穿杨    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拔山扛鼎】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语出《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又:「力拔山兮气盖世.」
【杯羹之让】
《史记·项羽本纪》载,楚汉相争,汉军断绝楚军粮草,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对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刘邦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后因以「杯羹之让」谓受人挟持,惹人讥诮.
【搏牛之虻】
原意是说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仗.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史记·项羽本纪》:「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不胜杯杓】
杯杓bēisháo:杯,古同「杯」,酒具,借指饮酒.谓酒量有限,不能再饮.《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才气过人】
才能与气魄超过一般人.《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己惮籍矣.」
【破釜沈舟】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后遂以「破釜沈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
.
【冲冠眦裂】
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锦衣行昼】
谓富贵须归故里.语本《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弃书捐剑】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后因以「弃书捐剑」比喻立大志者不屑细事.
【取而代之】
排除别人或别的事物而占有其位置.语本《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面楚歌】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以比喻处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亡秦三户】
《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后因以「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后以「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於坐,杀之』……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於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后用为典故.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虽有正当好听的名目,实质上却别有用心地把矛头针对某人或某事.
【政由己出】
政令由一己发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语本《史记·项羽本纪》:「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彘肩斗酒】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瞋目视项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后因以「彘肩斗酒」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作壁上观】
《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在局外旁观,不表示意见或态度.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季布一诺】
释 义 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出 处 《史记·季布栾列传》:“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之间哉?’”
【助纣为虐】
释 义 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出 处 《史记·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毛遂自荐】
释 义 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 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释 义 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出 处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优孟衣冠】
释 义 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出 处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楚庄王受到感动,封了孙叔敖的儿子.
【助纣为虐】
释 义 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出 处 《史记·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肖规曹随】
比喻一切按前人成规办理,不做一点改变.
肖何是刘邦的同乡,和刘邦一起打天下,刘邦当上皇帝论功行赏,肖何功劳最大,受位最高.刘邦的另一个同乡曹参居第二位.肖何与曹参以前是好朋友,但当上将相后矛盾一天天大了,谁也不理谁了.相国肖何病危时,皇帝问了谁能继任相国.肖何说,曹参可以.曹参继任后,一切规章制度都不改动,全照着肖何的原样办.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发 音 hán xìn jiàng bīng,duō duō yì shàn
释 义 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出 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
相关问答
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各个时期,及其重大历史事件,谢谢
1个回答2024-01-28 07:43
世界历史年表 约300、400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出现。 约200、300 - 1万年前:人类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流行,已使用火,晚期大量使用骨、角器。狩猎和采 集业发展,血缘家族及母系氏族公社产...
全文
什么是正史,霸史,别史和杂史
1个回答2023-03-25 06:41
资料来源不同
南明史和二十四史有什么关系?二十四史包括南明史吗?
1个回答2023-04-01 17:21
二十四史不包括南明史
求中国历史故事的名字!常见的中国历史故事的名字注意:不是中国历史故事里人物的名字。是他的题目!!!
1个回答2024-01-26 17:34
楚庄王一鸣惊人 二桃杀三士 晋文公退避三舍 墨子破云梯 甘罗拜相
求中国历史故事的名字!常见的中国历史故事的名字注意:不是中国历史故事里人物的名字。是他的题目!!!
1个回答2024-02-25 11:29
楚庄王一鸣惊人 二桃杀三士 晋文公退避三舍 墨子破云梯 甘罗拜相
求中国历史故事的名字!常见的中国历史故事的名字 注意:不是中国历史故事里人物的名字。是他的题目!!!
1个回答2024-01-30 09:26
楚庄王一鸣惊人 二桃杀三士 晋文公退避三舍 墨子破云梯 甘罗拜相
《史记》是正史还是野史
1个回答2024-03-03 18:27
早期我国史书如《春秋》等都为编年体史书,后司马迁在编写《史记》过程中增补了本纪、世家、列传、志、表,班固编写《汉书》沿用此体例,但删去世家。此后纪传体被各朝奉为正规体列。而已纪传体为编写体例的书...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