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名词解释

2023-12-19 10:51

1个回答

中庸是指儒家的道德标准,为历代儒客遵循与推崇之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资料扩展: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主要注本有程颢《中庸义》、程颐《中庸解义》、朱熹《中庸章句》、李塨《中庸传注》、戴震《中庸补注》、其昶《中庸谊诂》和胡怀琛《中庸浅说》等。

作者子思,鲁国人,姓孔,名伋,孔子之孙,春秋战国之际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历史上称之为“述圣”,他开创的学派被称为“子思之儒”,与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其主要作品有《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二十三篇,已佚。

相关问答
中庸之道的成语解释,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19 08:17
中庸之道 zhōng yōng zhī dào [释义] 中:折中;庸:平常。儒家的一种主张。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则和态度。 [语出]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正音] 中...
全文
《中庸》的解释
1个回答2023-08-15 15:32
对于中庸的解释,宋朝大儒程伊川先生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意思是说“不偏于一边的叫做中,永远不变的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小生不之乎者也,简单解释什么是中庸
1个回答2024-02-27 07:20
  中庸,儒家的道copy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
全文
中庸的名词解释
2个回答2023-03-09 02:05
中庸有“中正不偏,中和为贵,允执其中”的意味,也是一种处世之道。顺颂祺祥!
附庸风雅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1个回答2024-01-24 18:05
附庸风雅 [fùyōngfēngyǎ]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fùyōngfēngyǎ]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出处清·吴趼人《...
全文
附庸风雅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1个回答2024-02-07 03:58
附庸原指依附大国的小国,此指依附之意。 风雅指诗经中的国风与大、小雅。 附庸风雅是一个成语,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
名词解释:中庸
3个回答2022-09-30 14:33
中庸,四书之一,是一种儒学理论,是孔孟之道的最核心的思想。《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无庸,将自及。如何解释
2个回答2022-09-09 19:14
无庸,将自及。庸:同"用"。自及:自己遭殃的意思。 该句出自《古文观止》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邺》郑伯的意思是说:不用管他,他自己会遭到灾祸的。
庸人自扰解释
1个回答2023-09-21 03:16
庸人自扰的意思是本来没事,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庸人自扰的近义词有杞人忧天、鳃鳃过虑等,出自《新唐书·陆象先传毕此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在庸人自扰中,“庸人”指手旦的是平常人、不高明的人。...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