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苏轼原文及翻译

2023-12-21 08:03

1个回答

关于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的全文和赏析如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整首词的意思是: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本词写于州定惠院寓居时,是作者刚从乌台诗案解脱出来,只身到黄州时所写。开头两句写夜深,用“缺”、“疏”“断”几个字写出幽独凄清的心境。接着“谁见”两句,说只有比人独自往来,“幽人”指作者自己,是主;“孤鸿”是对“幽人”的衬托,是宾。

下片把两者合在一起,“孤鸿”也就是写作者自己。有一说是苏轼被贬惠州,惠州有温氏女,年十六,颇有见地,见了苏轼,一往情深,时常在苏轼的窗外徘徊,听苏轼吟咏。不久苏轼再贬儋耳(今海南儋县),渡海南行,及三年后苏轼遇郝回互惠州,女已卒,葬于沙州。

苏轼十分伤感,因作此词,后来即被衍成一则爱情故事。但近人多认为是好事者附会之辞,不足为信。抒写从政失意而寂寞孤独的情愫。上片以幽人引出孤鸿,下片以孤鸿暗比幽人。惊魂甫定,顾影自怜,不肯栖寨支上的孤鸿形象,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人而似鸿,鸿而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这是本词艺术形象的特点。

而托鸿以见人,自标清高,寄意深远,风格清奇冷隽,似非吃烟火食人间语。最后两句写宁守寂寞清冷也不肯攀高结贵的品格。此词咏物而不滞于物,主体与客体浑然一体,寄托遥深,品格高远。

相关问答
卜算子 苏轼
1个回答2023-03-14 15:31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卜算子》内容
3个回答2023-03-03 12:07
苏轼——《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求苏轼的词《卜算子》
2个回答2022-11-23 09:54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我最爱的一首词,东坡写得好啊!
苏轼的卜算子咏梅
2个回答2023-02-20 14:27
《卜算子·咏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卜算子·咏梅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
全文
求苏轼《卜算子》全词
3个回答2023-03-25 00:10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如何理解苏轼的《卜算子》?
2个回答2023-02-03 18:45
作者与孤雁惺惺相惜,通过雁这一形象,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苏轼不愧是诗词高手,这种高超的艺术技巧,让人读来心绪难平,又能感知到作者正处于孤寂而清高的境界之中。我以为,相比较之后他创作的《赤壁怀古...
全文
苏轼 卜算子有恨无人省中的恨的内容?
3个回答2022-09-01 02:22
苏轼被贬惠洲时,有个年方十六的少女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但当东坡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翻墙而去。所以才有上阕所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在苏轼离开惠州后,女子的父亲...
全文
苏轼的卜算子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2-01 01:39
这是他蹢居黄州时的作品!全名为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表面上写的是深夜失群清高的孤燕,实际上是他的处境和内心世界的写照!
苏轼《卜算子》“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1-07 08:15
拣尽寒枝不肯栖”常用来比喻对某个事物或某个人过于执着,结局往往令人叹惋。
苏轼《卜算子》“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意思?
1个回答2022-09-27 00:47
拣尽寒枝不肯栖”常用来比喻对某个事物或某个人过于执着,结局往往令人叹惋。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