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翻译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意思

2023-12-21 10:05

1个回答
  翻译:楚国有个在郑国出卖宝珠的人。该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主要讲明君治理国家要有办法,全文从“忠言逆耳”、“以身作则”、“诚信”等方面论说,有很重要的意义,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

  《买椟还珠》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
  《买椟还珠》翻译
  楚国有个在郑国出卖宝珠的人,他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匣子用香料熏过,用珠玉作缀,用玫瑰装饰,用翡翠连结。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把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叫做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善于卖宝珠。现在社会上的言论,都是一些漂亮动听的话,君主只看文采而不管它是否有用。
  《买椟还珠》注释
  楚:指的是楚国。

郑:指的是郑国。

柜:匣子。

  饰:装饰。

  皆:都。

  《买椟还珠》赏析
  郑国人两眼只盯在了精致的木匣上,竟然舍弃了珍贵的珠宝。可见,做事情必须主次分明,不能像买椟还珠的人那样,只注重事物的外表,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分清主次,才能取舍得当。成语原指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
  《买椟还珠》作者介绍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即韩非,为韩国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作有《韩非子》一书。
相关问答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故事大意
1个回答2024-02-21 00:16
买椟还珠 【发 音】mǎi dú huán zhū 【释 义】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盛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木匣中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出 处】 先...
全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故事大意
1个回答2024-02-20 16:47
买椟还珠 【发 音】mǎi dú huán zhū 【释 义】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盛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木匣中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出 处】 先秦·韩非《韩...
全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故事大意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4-02-02 03:22
买 椟 还 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编辑本段]【翻 译】 楚国有...
全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成语
1个回答2024-03-16 17:35
买椟还珠 【发 音】mǎi dú huán zhū 【释 义】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盛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木匣中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出 处】 先...
全文
楚人卖椟还珠,郑人买椟还珠,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12-16 06:55
  心理:楚人心里想我要把盒子做的漂亮一些,这样比较容易把珍珠卖出去,没想到郑人买了后把盒子留下,把珠宝还给了他,因此可能沾沾自喜。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全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鬻珠也的大意、含义、及成语
3个回答2023-12-02 21:34
大意:楚国有一个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郑国的人买了这个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商人。 含义: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
全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故事大意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3-12-07 08:55
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编辑本段]【翻 译】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
全文
楚人有卖其珠......演变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7 07:54
买椟还珠 【发 音】mǎi dú huán zhū 【释 义】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盛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木匣中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出 处】 先...
全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故事大意(简介)?成语?含义?
1个回答2024-01-19 04:46
故事大意】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珠宝)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了这个盒子却把珠宝...
全文
买椟还珠的楚人和郑人各是什么样的人?
4个回答2023-12-02 13:40
楚人善于包装,但没能让人重视自己真正想卖的货物的价值。 郑人只看到包装,却没有看到珠子的价值。 前者应加强表达、展示的能力,后者应加强观察、鉴别、发现的能力。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