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故事大意什么成语

2024-02-02 03:22

1个回答
买 椟 还 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编辑本段]【翻 译】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珠宝)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了这个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商人。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
[编辑本段]【解 释】
椟:木匣;珠:珍珠。为:做,制造 辑:连缀。缀:点缀;鬻:卖
郑:郑国。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柜:匣子。桂椒:都是植物,可以用来配制香料。
玫瑰:美玉 羽翠:翠鸟的羽毛
[编辑本段]【出 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编辑本段]【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编辑本段]【近义词】
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珍珠)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这个盒子却还给商人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
相关问答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故事大意
1个回答2024-02-21 00:16
买椟还珠 【发 音】mǎi dú huán zhū 【释 义】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盛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木匣中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出 处】 先...
全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故事大意
1个回答2024-02-20 16:47
买椟还珠 【发 音】mǎi dú huán zhū 【释 义】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盛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木匣中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出 处】 先秦·韩非《韩...
全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成语
1个回答2024-03-16 17:35
买椟还珠 【发 音】mǎi dú huán zhū 【释 义】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盛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木匣中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出 处】 先...
全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翻译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意思
1个回答2023-12-21 10:05
  翻译:楚国有个在郑国出卖宝珠的人。该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主要讲明君治理国家要有办法,全文从“忠言逆耳”、“以身作则”、“诚信”等方面论说,有很重要...
全文
楚人卖椟还珠,郑人买椟还珠,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12-16 06:55
  心理:楚人心里想我要把盒子做的漂亮一些,这样比较容易把珍珠卖出去,没想到郑人买了后把盒子留下,把珠宝还给了他,因此可能沾沾自喜。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全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鬻珠也的大意、含义、及成语
3个回答2023-12-02 21:34
大意:楚国有一个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郑国的人买了这个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商人。 含义: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
全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故事大意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3-12-07 08:55
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编辑本段]【翻 译】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
全文
楚人有卖其珠......演变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7 07:54
买椟还珠 【发 音】mǎi dú huán zhū 【释 义】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盛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木匣中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出 处】 先...
全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故事大意(简介)?成语?含义?
1个回答2024-01-19 04:46
故事大意】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珠宝)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了这个盒子却把珠宝...
全文
买椟还珠的楚人和郑人各是什么样的人?
4个回答2023-12-02 13:40
楚人善于包装,但没能让人重视自己真正想卖的货物的价值。 郑人只看到包装,却没有看到珠子的价值。 前者应加强表达、展示的能力,后者应加强观察、鉴别、发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