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 [英国]王尔德》读后感

2023-12-23 15:09

1个回答

一只金戒和一只白鸽

是给你的重礼,

一根绳索缚住了你爱

高高挂在树枝。

象牙之屋给了你,

(花亭里盛开着白玫花)!

狭窄小床留与我,

(白呀,呵,白如毒芹花)!

给你香桃木和茉莉花,

(呵,红玫瑰看去真艳丽)!

给我丝柏和芸香,

(迷迭香可算最美丽)!

看你迷住那些个情种,

(那人长眠绿草茵)!

看沙滩我留下的行踪,

(种棵百合在我心)!

(汪剑钊、蔡海燕译)

【赏析】

王尔德以其自由和大胆而著称。在社会环境比较宽容的今天,他已经成为同性恋社群的一个文化偶像。不过,很多人对他有一个误解,认为他生来就是同性恋者。事实上,他在年轻的时候狂热地爱慕着一个名为弗洛伦斯·拜尔康比的美貌女子,只可惜后者最终选择嫁给“鬼怪小说之父”布拉姆·斯托克,令他深受重创。这首《歌》,便是王尔德失恋后的产物,收入1881年的《诗集》中。

从结构上而言,这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歌”,即“chanson”。这种“歌”,本来每个诗节只有两行,而且两行的音节数目相同,类似于双韵体。王尔德在这里对传统的“歌”进行了变体。每个诗节由四行诗组成,第一行和第三行的音节数目相同,第二行和第四行的音节数目相同,韵体形式为abab,就仿佛两首传统的“歌”被交错地融进同一首“歌”中。另外,诗歌中还重复出现了“for you”、“for me”、“red”、“white”之类的叠词,增添了全诗的音乐性。

第一诗节含蓄地点出了王尔德夭折的恋情。据说,王尔德于1876年在都柏林见到了拜尔康比,对她一见钟情。他送给她刻有自己名字的十字架,为她精心绘制肖像画,甚至向她求婚。诗歌中的“一只金戒”和“一只白鸽”,正是王尔德送出的一颗真心和发出的求爱信息。不过拜尔康比并不领情,因为她已经心有所属。她的“爱”由“一根绳索”牵引,高高地挂在了“树枝”上。

随后的两个诗节,处处彰显着一种“你”与“我”、得到爱与失去爱、幸福与悲伤、快乐与绝望之间的对比。“你”住进爱情的“象牙之屋”,与白玫花、香桃木、茉莉花和红玫瑰为伴;“我”却瑟缩在白如毒芹花的“狭窄小床”,身边是丝柏、芸香和迷迭香。这里的植物和花卉,都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巧妙地诠释出“你”与“我”的不同情绪和境遇。白玫花的花语是纯洁的爱情;虽然毒芹花跟白玫花一样,也盛开着白色的花朵,它却含有剧毒,当年的苏格拉底和狄摩西尼就是饮用毒芹汁而亡。香桃木又名爱神木,在西方神话里是专门奉献给爱神维纳斯的,因而是爱情的象征;丝柏是悲哀和哀悼的情感载体,相传有一位叫赛帕里西亚斯的少年,爱好骑马和狩猎,误将神鹿射死,悲痛欲绝,后化为柏树。茉莉花素洁、清芬、久远,被视 *** 情之花;芸香的英语单词是rue,但在古英语中rue还有“悔恨、悲伤”的含义。红玫瑰象征着炽烈的爱情;迷迭香的花语却是回忆和纪念,古代西方人常常将小枝的迷迭香放进死者的墓穴,以示敬仰、怀念。诗歌中的“你”,正如白玫花、香桃木、茉莉花和红玫瑰般,饱蘸爱情,洋溢着幸福和快乐。失去爱情的“我”,却在毒芹花、丝柏、芸香和迷迭香的簇拥中看到了忧伤、绝望和死亡。

到了最后一个诗节,“你”与“我”之间情绪和境遇的对比无限激化,直接以生与死两种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你”继续周旋于甜美的爱情,“我”却只能在沙滩上留下孤独的足迹。最后,“我”长眠在“绿草茵”,但求心头上“种棵百合”。我们知道,百合散发着一股清新脱俗的气息,自古就是纯洁高雅的象征。“我”虽然得不到“你”的爱,暗自神伤,生不如死,但是“我”仍然希望像百合那样高尚,保留自我的尊严。现实生活中的王尔德,在遭到拜尔康比拒绝后,给她写了一封信,宣称自己将远离爱尔兰,再也不回来。他没有像诗歌中的“我”那样选择死亡、长眠地下,而是避走他乡、重新开始。可以说,王尔德是将伤痛的自我掩埋在诗歌的“绿草茵”中,然后整装待发,投入奇光异彩的新生活。从这个角度而言,诗歌果然具有神奇的疗伤作用。

(蔡海燕)

相关问答
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是什么歌
1个回答2024-03-19 14:16
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是胡皮什么歌? 答案如下:歌曲是《你慎让把我忘了》,由安德鲁劳埃艾裤孝差略特的一首诗改编的而来。
有才有德有才无德无才有德无才无德
1个回答2024-03-11 19:48
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周纪一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无德”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6-08 04:06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无德”的意思是:“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高层次的“德”不强调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层次的“德”,自认为不丧失“德”,...
全文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1个回答2022-10-28 08:57
老子的《道德经》说:“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高层次的“德”不强调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层次的“德”,自认为不丧失“德”,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德”。 真正有德...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6-03 06:41
“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 高层次的“德”不强调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层次的“德”,自认为不丧失“德”,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德”。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把德行挂...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3-01 13:32
个人见解:上德之人,不以德为德,故而有真正的德;下德之人,不失德的本体,不失所德,所以无可称为真德。 如果这样说,所以下文才有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关键点是在对德的有意而为还是随顺大道的...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3-03-23 12:41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道作为产生一切的本体它本身不是再从什么东西而获得的(“德者,得也”),所以叫“上德不德”;因为它不是从比它更基本的东西获得但却能够产生出其它东西,所以说,“是以有德”。“下德...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5-19 09:02
上德即是道,如同大学里的明德,也如同佛说的无上正等正觉。不德,即是不执着于德,所以才有了德这个层面存在。如心经所说空即是色。下德即是三维所有,全来自于德,如心经所说色即是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07-20 18:45
嗯~这讲得是乾坤两种状态,最主要的是要建立一个观念,上德与下德都是符合大道的,只是对大道的不同应对,都是君子的行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天行刚健,而变化莫测,具创造力与创新能力,这是符合道的行为。 ...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意思是什么?谁写的。
1个回答2023-03-17 03:56
什么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答案? 答曰:“——第一句:“人们的上德的表现是遵循道德规律的行为而遵循道德规律的行为就是没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了,所以我们就认为是有道德的上德了;人们的下德的表现是不遵循道...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