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史记里的故事,要7个左右故事,每个都要简化.

2024-01-03 17:49

4个回答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刘邦记仇

汉高祖刘邦向以豁达大度、虚怀若谷、知人善任而著称于世。

刘邦共有兄弟四人,大哥刘伯早年亡故。
当初刘邦身为平民时,终日游手好闲,贪杯好色,结交了一群地痞混混儿。刘邦时常带这些人到大嫂家吃饭。大嫂非常讨厌这个小叔子。
一次,小叔子又带一群不三不四的人前来蹭饭,大嫂就故意用勺子把锅边刮得很响,假装羹汤吃完了。刘邦的那些哥们儿因而都离去了。刘邦偷偷去查看,发现锅里原来还有羹汤,从此就怨恨上了大嫂。
等到刘邦终于做了皇帝,分封众兄弟亲族,却唯独不封大哥的儿子,太上皇询问原因,这位开国之君振振有词地道:“我并不是忘记封他,因为他的母亲太不像个长辈了。”太上皇一再讲情,刘邦才封大哥之子为“羹颉”侯(颉,就是‘刮’的意思)。

可爱的孔子

大思想家孔子,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不避艰辛,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一日来到卫国,寄住在一个名叫蘧伯玉的家中。卫国君主灵公,有个叫南子的美貌夫人,仰慕孔子,想要见他,就派人对孔子说:“各国的君子,凡是想和我们国君交朋友的,一定会拜见我们南子夫人,我们南子夫人也想见见您。”孔子辞谢客套一番,不得已就跟来人去了。
南子夫人坐在葛布帷帐中等待。孔子进门后就叩头行礼,美貌绝伦的南子夫人也在帐中盈盈回拜,行动时,所戴环佩玉器发出叮当撞击的清脆响声,此情此景,令谨尊礼法的孔圣人也不免心中怦然。
事后,孔子再见到弟子们就有些讪讪的,自己解释说:“我本来就不愿意见她,既然迫不得已见了,就得还她以礼嘛。”
子路不爱听,孔子急得发誓:“我假若不对的话,上天一定厌弃我!上天一定厌弃我!”

一天,孔子来到郑国,和弟子们走散了。孔子一个人站在城郭东门,郑国有一个人看见了孔子,就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东门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郑国国卿子产,可是腰部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一副狼狈不堪,没精打采的样子,像一条丧家狗。”
子贡与孔子见面后,就把原话如实转述了一遍,孔子大笑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对,他说我像丧家狗,对极了!对极了!”

一次,孔子路过一个叫蒲的地方,正遇上公叔氏占据蒲地反叛卫国。因为孔子与卫国相亲,蒲人便扣留了孔子。
弟子中有个叫公良孺的,身材高大,才勇兼备,和蒲人打斗在一处,蒲人害怕了,就对孔子说:“如果你发誓不到卫国去,我们就放你们走。”孔子马上发了誓,并和蒲人订立了盟约,蒲人这才放他们出城。
孔子出了城却直奔卫国,子贡说;“与人订了盟约也可以违背吗?”孔子从容笑曰:“在要挟下订立的盟约,在神那里是不算数的。”

《史记·汲郑列传》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诛,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蛉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看这书真使人难忘啊
项羽自刎乌江,韩信胯下之辱,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等等都是好故事。
《史记》人物小故事系列

刘邦记仇

汉高祖刘邦向以豁达大度、虚怀若谷、知人善任而著称于世。

刘邦共有兄弟四人,大哥刘伯早年亡故。
当初刘邦身为平民时,终日游手好闲,贪杯好色,结交了一群地痞混混儿。刘邦时常带这些人到大嫂家吃饭。大嫂非常讨厌这个小叔子。
一次,小叔子又带一群不三不四的人前来蹭饭,大嫂就故意用勺子把锅边刮得很响,假装羹汤吃完了。刘邦的那些哥们儿因而都离去了。刘邦偷偷去查看,发现锅里原来还有羹汤,从此就怨恨上了大嫂。
等到刘邦终于做了皇帝,分封众兄弟亲族,却唯独不封大哥的儿子,太上皇询问原因,这位开国之君振振有词地道:“我并不是忘记封他,因为他的母亲太不像个长辈了。”太上皇一再讲情,刘邦才封大哥之子为“羹颉”侯(颉,就是‘刮’的意思)。

可爱的孔子

大思想家孔子,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不避艰辛,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一日来到卫国,寄住在一个名叫蘧伯玉的家中。卫国君主灵公,有个叫南子的美貌夫人,仰慕孔子,想要见他,就派人对孔子说:“各国的君子,凡是想和我们国君交朋友的,一定会拜见我们南子夫人,我们南子夫人也想见见您。”孔子辞谢客套一番,不得已就跟来人去了。
南子夫人坐在葛布帷帐中等待。孔子进门后就叩头行礼,美貌绝伦的南子夫人也在帐中盈盈回拜,行动时,所戴环佩玉器发出叮当撞击的清脆响声,此情此景,令谨尊礼法的孔圣人也不免心中怦然。
事后,孔子再见到弟子们就有些讪讪的,自己解释说:“我本来就不愿意见她,既然迫不得已见了,就得还她以礼嘛。”
子路不爱听,孔子急得发誓:“我假若不对的话,上天一定厌弃我!上天一定厌弃我!”

一天,孔子来到郑国,和弟子们走散了。孔子一个人站在城郭东门,郑国有一个人看见了孔子,就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东门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郑国国卿子产,可是腰部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一副狼狈不堪,没精打采的样子,像一条丧家狗。”
子贡与孔子见面后,就把原话如实转述了一遍,孔子大笑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对,他说我像丧家狗,对极了!对极了!”

一次,孔子路过一个叫蒲的地方,正遇上公叔氏占据蒲地反叛卫国。因为孔子与卫国相亲,蒲人便扣留了孔子。
弟子中有个叫公良孺的,身材高大,才勇兼备,和蒲人打斗在一处,蒲人害怕了,就对孔子说:“如果你发誓不到卫国去,我们就放你们走。”孔子马上发了誓,并和蒲人订立了盟约,蒲人这才放他们出城。
孔子出了城却直奔卫国,子贡说;“与人订了盟约也可以违背吗?”孔子从容笑曰:“在要挟下订立的盟约,在神那里是不算数的。”

《史记·汲郑列传》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诛,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蛉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史记》小故事
——齐威王的水煮肉片 -原创-古文翻译-
作者:卡蛮

齐威王当上齐国第一把手成为“核心”后不理朝政,
把权力下放给手下的干部们。一晃九年过去了。
这九年里其它国家老来攻打齐国, 大家挺头疼。

一天,齐威王把管东面的“即墨”那片地的地方
领导叫来了:“我让你丫管即墨那片儿地, 我左
右的人都说你干得不好呢。” 即墨领导吓得哆嗦。
齐微王接著说:“可是呢, 我派人到即墨去暗访
了, 那儿田种得很好, 老百姓也过得挺滋润,
官府也弄得挺有条理, 所以东面也无事, 好!”
齐威王于是赏他一万户供他享用, 这一万户人家
就供吃供喝给他,这领导高高兴兴回家了。

春秋战国时期, 当“核心”的都挺喜欢水煮肉片。
齐威王好久没亲自煮肉了。 他把管“阿”那片地
的领导叫来了:“我左右的人都说你把阿管理得很
好耶。”阿领导喜滋滋地说“那里那里, 是核心
领导得好。”齐威王一板脸喝道:“扯蛋! 我派
人到你那儿去暗访了, TNND, 地没种好, 老百
姓穷得光屁股。 当年赵国攻打甄, 你不救,卫
国占领薛陵, 你不管。 原来你是贿赂我的左右
天天帮你扇小扇儿替你唱赞歌来著呢。来人啊,
把这厮给我煮了。” 于是卫兵上来扒衣服刮毛架
大锅一阵忙乎。 等水放好“扑通”就扔锅里了,
锅下柴禾泼上了油一点就著, 丫的在锅里又扑腾
又叫喊,过了一会, 那丫没声了, 又过了一会
儿, 肉香阵阵飘来。。。齐威王还不尽性, 又
把左右替那丫说好话的也都给煮了。 所以川菜的
“水煮肉片”可能是中国史载最古老的菜了。这样
一来, 大家吓得够呛, 谁还敢文过饰非呢,
干活做事都竭心尽力, 齐国大治。 于是齐威王
四处出兵, 把过去丢的地又抢回来了, 各路诸
侯听著害怕, 以后二十多年没有再敢找齐国的麻
烦。

===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
诸侯并伐,国人不治。於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
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
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
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
语曰:“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
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卫取薛
陵,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
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遂起兵西击赵、
卫,败魏於浊泽而围惠王。惠王请献观以和解,赵
人归我长城。於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
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於齐二十馀
年。

对不起,清幽就找到这些,但愿可以帮上你的忙...
相关问答
有关史记里的故事,要7个左右故事,每个都要简化.
1个回答2024-02-01 23:10
《史记》人物小故事系列 刘邦记仇 汉高祖刘邦向以豁达大度、虚怀若谷、知人善任而著称于世。 刘邦共有兄弟四人,大哥刘伯早年亡故。 当初刘邦身为平民时,终日游手好闲,贪杯好...
全文
有关史记里的故事,要7个左右故事,每个都要简化.
1个回答2024-01-26 12:39
《史记》人物小故事系列 刘邦记仇 汉高祖刘邦向以豁达大度、虚怀若谷、知人善任而著称于世。 刘邦共有兄弟四人,大哥刘伯早年亡故。 当初刘邦身为平民时,终日游手好闲,贪杯好...
全文
有关史记里的故事,要7个左右故事,每个都要简化.
1个回答2024-02-06 09:41
《史记》人物小故事系列 刘邦记仇 汉高祖刘邦向以豁达大度、虚怀若谷、知人善任而著称于世。 刘邦共有兄弟四人,大哥刘伯早年亡故。 当初刘邦身为平民时,终日游手好闲,贪杯好色,结交了一...
全文
左图右史意思
1个回答2024-03-04 10:55
出 处 《新唐书·杨绾传》:“独处一室,左图右史。” 用 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嗜书好学 近义词 左图右书 、左右图史、左史右经 示 例 北山在狱中,一日三餐,~,倒很舒服。(《...
全文
左右图史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1个回答2024-03-05 18:44
zuǒ yòu tú shǐ 成语释义 周围都是图书,谓嗜书好学。同“左图右史”。 成语出处 《新唐书 杨绾传》:“[绾]性沉靖,独处一室,左右图史,凝尘满席,澹如也。” 感情色彩 中性...
全文
求1924年左右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和在他身上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4-06 10:20
孙中山 国民党一大在他主持下召开
历史名人左右为难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3-10 12:07
屈原么 心有楚国而君臣昏庸 有心效力却报国无门 左右为难愤懑悲郁 最后投江自尽了。
日照历史名人的介绍、60个字左右
1个回答2024-03-11 10:48
姜太公:姜尚(前1128~前1015),字子牙,吕氏,一名望,尊称太公望,武王尊之号为“师尚父”,世称 “姜太公”,汉族(华夏族),“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今山东日照)人。姜太公是齐国...
全文
日照历史名人的介绍、60个字左右
1个回答2024-03-13 15:27
姜太公:姜尚(前1128~前1015),字子牙,吕氏,一名望,尊称太公望,武王尊之号为“师尚父”,世称 “姜太公”,汉族(华夏族),“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今山东日照)人。姜太公...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