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墩镇的历史沿革

2024-01-03 22:21

1个回答

南宋庆元六年(1200),湖潭人烟密集,著名学者王时敏在此讲学,朱熹有“不到湖潭二十年”诗句留世。湖潭盛产早梨,质量尤佳,远销上海、杭州等地,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06年原黄市乡撤销并入。 1949年为黄市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7年,面积39平方千米,人口1.9万,辖冷水、七峰、黄石、吕江、红门、枣山、石灰坳、长塘源、岑峰、坪山10个行政村。2002年底,面积39平方千米,人口2.157万人,辖8个行政村:冷水、七峰、黄石、红门、枣山、石灰坳、长塘村、岑峰。2006年,撤销黄市乡,成建制划归田墩镇管。

相关问答
沟墩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09 11:46
沟墩 自唐宋朝由海成陆,古县志记载;唐贞观8年沟墩地始有尚贞观,观通庙.始有人烟活动定居,宋代修筑范公堤,明代筑大墩以备海啸侵扰,故始名沟安墩,清光绪年间更名沟墩,故民间常说;先有沟安墩,后有阜宁...
全文
三墩镇的沿革
1个回答2024-03-16 16:53
1950年设三墩乡,1955年设临水、长城、鸳鸯、中渠、黄泥堡5乡戚逗。1958年临水与三墩乡合并为临水公社,1961年分设三墩公社。1983年改三墩乡、临水乡。1996年,三墩乡面积168.8平方...
全文
望牛墩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30 18:51
宋朝时期,望牛墩立村。南宋陈傥宦游至莞,始建亭头,子孙繁衍。其第四世(1248年)迁于石面、扶涌一带;蔡、简二姓移居白市一带。时“田碱地卤,煮水为盐”,民多以贩盐度日,一直延至明末清初。由东江支流...
全文
马田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28 03:59
马田镇最早称“鸦鹊铺”,后叫“泰来墟”,清初,因驻地官兵在附近田中养马,之后将“泰来墟”更名为马田镇。 马田墟明清时属金陵乡。 民国时期属太平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先后属三区、四区。 19...
全文
龙田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14 20:47
龙田旧称“大龙田”,取名于戴、龙、田三姓,相传此三姓祖先较早在此地定居,因“戴”与“大”谐音,故称“大龙田”,后来直呼“龙田”。 后来直呼“龙田”。建国前设龙田区。1949年至1950年与石马区...
全文
龙田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17 19:15
龙田镇是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镇,相传南宋时蒙古族铁骑南下,江浙一带平民为逃避战祸尺孝弯迁居龙田,为朝廷牧马放牛,逐渐形成集镇,古称“牛田”。明朝嘉靖42年(公元1562年)抗倭名将慎如戚继光曾率兵...
全文
长安镇的长安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08 14:37
长安镇区域是满族的故乡之一。境内的城子山山城古遗址证明,早在1200年以前,满族的前身女真人就在这里劳动生息。清初,此地为禁垦围场,光绪初年建屯,属南岗招垦局志仁社,1913年属延吉县志仁乡苇兰屯,...
全文
新安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1-22 09:10
历史可追溯1100多年。据明《马湖府志》记载:唐僖宗乾符2年(公元875年),西川节度史高骈筑城于此,号平夷军。 宋代即称平夷村。 元代在此设平槐戚芹夷长官司。 明代仍为长官司,并设平夷里。 清代改...
全文
金城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2-26 12:20
明洪武年间江夏侯周德兴戍海疆,建筑金门城以御倭寇。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总兵陈龙移驻后浦,金门军政、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包括金门镇总兵署、浯江书院纷纷设立,地方官员及乡绅亦捐资修筑海堤、城隍庙、...
全文
大王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2-04 04:42
大王镇是一个商贸重镇。明弘治十一年(公元 1498 年)于此古要道设店铺,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即成为商贸集散地,号称大王镇至今已有 500 多年历史。历史上著名的兆伦钟官城遗址,为汉代铸...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