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弟子规的故事

2024-01-05 01:36

1个回答
《弟子规》小故事

“有余力

则学文”讲的是董遇巧用三余
:

三国时期,
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
自幼生活贫苦,
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
只要一有空闲时间,
就坐下来读书学习,
所以知识很渊博,
人们很佩服他。
名声
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
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
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
——
三字经)
。孟
子小的时候,
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
有一天读书厌倦了,
就跑出学堂去玩。

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
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

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
才能织成。
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
不去织它,
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
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

孟子听了,明白
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闵子骞谏父
[
亲有过

谏使更

亲憎我

孝方孝
][
挞无怨
]

周朝时候,
有个孝子,
叫做闵子骞。
他是孔子的学生。
生他的母亲,
早已过世了,
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
生了两个儿子。
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
冬天的时候,

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损穿的衣裳却是只装着芦花的。

有一天,
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
可是因为衣裳单薄,
身体寒冷,
一个不
小心,
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
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
就用鞭子打他。
鞭子把衣服抽破了,
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
才知道大儿子是穿
了芦花的缘故。
回家后,
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
却是暖和的棉花。
父亲的
心里明白了,
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
一气之下,
就要赶走后母。
这时闵子骞跪下
来衰求父亲,说:
"
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寒。
"
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
果母亲走了,
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
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
留下了后母,

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
而变成了慈母。
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
不管父母对
他是疼爱或是憎恶,
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的,
安顿了一家人的心,
让一家人世间
各安其分,
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所以孔子在教学时,
还特别称赞闵
子骞说:
"
真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啊!
"

解:

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
"
孝行
"
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利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

个人的堡垒,
孝就是堡垒的其石,
多一份孝心,
家就多一份保障,
让我们用孝行,
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亲尝汤药(亲有疾
……


原文:汉孝文帝,母病在床。三载侍疾,汤药亲尝

汉朝时的文帝,
叫做刘恒,
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文帝的天性,
生成是很
孝顺的,
他虽然做了皇帝,
每天要处理的公务都很多,
但是却从来没有忘记到母
亲的房间进行问候;
朝朝夜夜,
奉养这位母亲,
从来没有懒惰的意思。
有一次母
亲薄太后生病一直没有好转,
汉文帝就不分曰夜尽心照顾母后,
把侍奉母后当成
一件大事来做,
怕宫女不够细心,
文帝服事他母后的病,总是殷殷勤勤,
看护得
精心周到。
夜间睡的时候,
眼睛也没有闭好,
衣带并没有解开过,
没有睡一个安
稳的觉。
对于母后的汤药,
必定亲自尝尝,
确定热度和甘苦
(看看会不会太烫或
太苦)
,才放心地端给母后服用。常言道:久病无孝子。汉文帝侍奉母亲,却从
不懈怠,
母亲足足病了三个年头,
他也服侍了三年,
母后的身体才好转过来。

件事感动了文武百官及天下的百姓,母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晏婴使楚(行高者
……
非貌高)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
但长相很普通。
一次,
齐王派他出使楚国,
楚王听
说晏婴来了,
想羞辱他,
于是就在城墙下开了一个又低又小的门。
晏婴知道这是
楚国人故意羞辱他,就说:

我是前来访问的,这是狗洞,不是国门,如果我访
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个门进去。

楚国人一听,马上打开城门让晏婴进去了。
晏婴见到楚王,
楚王故意问他:

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

晏婴回答说:

我国派人出访有一个规矩,上等国家派上等的人物,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
到楚国来了。

楚王听后,觉得晏婴很了不起,对他肃然起敬,并马上向他致歉。

齐桓公的教训
[
不亲仁无限害
]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但晚年开始生活腐化,
宠信坏人。
他宠信易牙、
竖刁和开方三人。易牙为了让齐桓公尝到人肉的味道,不惜把自己的儿子杀掉;
而竖刁为了新近桓公,主动阉割自己成为宦官;开方为了讨好桓公,
15
年不回
家看父母。管仲对他们很反感,多次对桓公说:

像他们这样杀死自己的儿子、
自己阉割自己,背弃自己父母的人是靠不住的。

齐桓公却听不进去。后来,齐
桓公病了,他们原形毕露,对病重的桓公不理不睬,最终桓公被饿死了。

纸上谈兵
[
但学文不力行
]

赵括是战国时期大将赵奢的儿子,
从小熟读兵法,
讲起战术来十分在行,
赵奢却
不以为然。
这一年,
秦国攻打赵国,
赵国派大将军廉颇前去抵挡。
廉颇很有经验,
他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
采取坚守不出,
保存实力的策略,
有效地阻止了秦国的
进攻。
秦国见廉颇难付,
就采用了反间计,
派人散布流言,
挑拨赵王和廉颇的关
系。
赵王中计,
派只会空谈兵法的赵括代替了廉颇。
赵括没有分析敌情,
轻率地
改变了老将廉颇的战略,
在泰军的引诱下出兵迎战,
结果使
40
万大军全军覆没。
相关问答
弟子规全文。弟子规总叙全文
1个回答2022-06-15 05:45
弟子规 圣人训
弟子规的规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09-12 05:26
规范,规矩啊,作为孔夫子的弟子应该懂得的行为规范。非常不错,港台地区非常重视,对于孩子的礼仪形成很有帮助,值得大力推广。
弟子规二十传中的传怎么读
1个回答2024-01-18 16:10
1. 传 [chuán]2. 传 [zhuàn] 传 [chuán]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a.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b....
全文
弟子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6:10
11 解释: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
全文
一年级的学生是读弟子规好还是三字经?
1个回答2024-01-26 04:18
读弟子规吧,而且要帮助解释是什么意思,使其能够理解
关于弟子规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05:37
〈入则孝〉原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
全文
弟子规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21:08
郯子鹿乳奉亲(亲所好力为具) 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古代的一位大孝子,父母年纪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想尽办法混入鹿群之中,终于有一天,他得到鹿乳...
全文
关于弟子规的故事有什么?
1个回答2024-01-23 01:19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
全文
弟子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4:45
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则学文) 时间: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
全文
弟子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11:14
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则学文) 时间: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