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与蛇的故事》可以用什么成语来概述?

2024-01-05 17:31

1个回答

忘恩负义 [ wàng ēn fù yì ]:恩:恩惠;负:违背;义:情谊,恩谊。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出处:元·杨文奎《儿女团圆》:“他怎生忘恩负义;你雪堆儿里扶起他来那。”

恩将仇报 [ ēn jiāng chóu bào ]: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 指忘恩负义。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卷:‘亏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将仇报;天理何在!’”

反戈一击 [ fǎn gē yī jī ]: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出处:《尚书·武成》:“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吾与杨军反戈击之。”

倒打一耙 [ dào dǎ yī pá ]:《西游记》故事:猪八戒以钉耙为武器,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绝技战胜对手。 自己做错了,不仅拒绝别人的指摘,反而指摘对方。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方才这一阵闹;敢是闹的有些孟浪。然虽如此;我输了理可不输气;输了气也不输嘴。且翻打他一耙;倒问他!”

反咬一口 [ fǎn yǎo yī kǒu ]:原指没有抓住兽类,反而被它咬了一口。比喻遭到指责的人强词夺理反过来攻击指责他的人。

卸磨杀驴 [ xiè mò shā lǘ ]:磨完东西后,把拉磨的驴卸下来杀掉。 比喻把曾经为自己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出处:刘绍棠《狼烟》:“只怕归队以后;打下萍水县城;他就得卸磨杀驴。”

鸟尽弓藏 [ niǎo jìn gōng cáng ]: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出处:三国·曹丕《煌煌京洛行》:“淮阴五刑;鸟尽弓藏;保身全名;惟有子房。”

兔尽狗烹 [ tù jìn gǒu pēng ]:一个汉字词语,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过河拆桥 [ guò hé chāi qiáo ]: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得鱼忘荃 [ dé yú wàng quán ]:比喻已达目的,即忘其凭借。“荃”亦作“筌”。

出处:《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

相关问答
《农夫与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1个回答2024-01-04 22:14
好心没好报呗…
《农夫与蛇的故事》可以用什么成语来概述?
1个回答2023-11-07 08:29
忘恩负义 [ wàng ēn fù yì ]:恩:恩惠;负:违背;义:情谊,恩谊。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出处:元·杨文奎《儿女团圆》:“他怎生忘恩负义;你雪堆儿里扶起他...
全文
农夫与蛇的故事可以用什么成语来概述
1个回答2023-12-18 01:41
可以用忘恩负义这个成语来概述。
读农夫和蛇的故事,概括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1-24 03:58
一个农夫在寒冷的冬天里看见一条正在冬眠的蛇,误以为其冻僵了,就把它拾起来,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用暖热的身体温暖着它。那蛇受了惊吓,被吵醒了,。等到它彻底苏醒过来,便因为自卫的本能,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
全文
农夫与蛇一两句话简单概括
1个回答2024-01-24 14:13
好人没好报。好心没好报。做好事没好报。
帮我概括下农夫和蛇
1个回答2024-02-21 04:51
一个农夫在寒冷的冬天里看见一条蛇冻僵了,觉得它很可怜,就把它拾起来,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用暖热的身体温暖着它。那蛇受了暖气,渐渐复苏了,又恢复了生机。等到它彻底苏醒过来,便立即恢复了本性,用尖利的毒牙...
全文
农夫与鱼故事的简要概述?
1个回答2024-01-25 18:48
从前,有个渔夫,他和妻子住在海边的一所肮脏的小渔舍里。渔夫每天都去钓鱼,他总是钓啊钓的,不愿休息有一天,他拿着钓竿坐在海边,两眼望着清澈的海水,竟就这样望啊望的,坐在那里一直发呆。 忽然,钓钩猛...
全文
《农夫和蛇的故事》 内容是什么?讲述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4-23 06:45
善等敌人,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农夫与蛇是什么意思 农夫与蛇意思是什么
2个回答2023-12-03 06:08
1、农夫与蛇大致意思就是说一个善良的人救下一条蛇后,蛇又把救它的恩人给咬死了,这叫恩将仇报。 2、现在多用来形容哪些不知道感恩,被帮助后,不但不知道感谢别人地帮助,反而想着如何把自己的恩人给弄死...
全文
农夫与鱼“简要”概述?
1个回答2023-11-11 05:41
故事中的老太婆总是不满足,向小金鱼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要求。老太婆无休止的追求变成了贪婪,从最初的清苦,继而拥有辉煌与繁华,最终又回到从前的贫苦。故事告诉我们,追求好的生活处境没有错,但关键是要适度,过...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