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筝柳中庸原文及翻译

2024-01-06 21:35

1个回答

听筝柳中庸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听筝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岐路洛阳城。

二、翻译:

1、那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古筝声,就从这变化巧妙的指尖飞出来,传入耳中秦筝声声,使人联想到秦人的悲怨之声。

2、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

3、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像谁家的白发老母黑夜里独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忧愁,又好像谁家的少妇独自守立空楼,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

4、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南北远离,相隔千里,两地相思。

柳中庸简介:

1、柳中庸(?—775?),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蒲州虞乡(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

2、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相关问答
《听筝》 柳中庸
1个回答2024-03-06 21:45
听筝(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精。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作者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来描写听到的音乐的美...
全文
诗歌赏析 柳中庸《听筝》
1个回答2023-01-10 09:20
1.作者运用(1)通感的艺术手法来描写听到的音乐的美,将抽象的筝乐具体化,(2)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追逐乐声的过程比做“逐春风知柳态,随啼鸟识花精”的过程,形象生动使读者切身感受到音乐的悲切和变化莫测的...
全文
听筝 柳中庸 颈联中独与空的赏析
1个回答2022-11-30 14:31
独 突出了孒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 空 表现了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 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表达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听筝》——柳中庸 在这首诗中,是人是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1个回答2022-06-10 02:11
听筝(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精。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作者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来描写听到的音乐的美,将...
全文
江上别柳中庸译文
1个回答2023-02-10 18:57
诗人与朋友两手相握,落泪沾湿衣裳,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   颔联: 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表明自己把柳中庸当作相知,以“相知少”和“亲故稀”来表现诗人对友情的珍惜;   颈联远游何处去,旧业...
全文
江上别柳中庸首联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2-15 18:24
  首联“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两手相握,落泪沾湿衣裳,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   江上别柳中庸   唐 李端   原文: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全文
江上别柳中庸首联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8-11 22:41
 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两手相握,落泪沾湿衣裳,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 江上别柳中庸 作者:李端 (唐代)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更向巴陵宿,堪闻...
全文
《风筝》和《暗算》都是柳云龙演的么?
2个回答2022-10-12 08:20
风声 暗算 都是柳云龙的
五个小孩子在有两个在放风筝二个在有荷花的池塘边看书还有一个在柳树下睡着了看图写话
1个回答2024-01-25 09:40
夏天到了,公园里的景色真美!小朋友们来公园里玩,你瞧,那边有两个小朋友在放风筝,他们放得可高了,这边有三个小朋友坐在软软的草地上看书、讲故事。河里美丽的荷花露出了笑脸,绿绿的叶子挤满了河面。河边柳树姑...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