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筝 柳中庸 颈联中独与空的赏析

2022-11-30 14:31

1个回答

突出了孒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

表现了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
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表达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相关问答
诗歌赏析 柳中庸《听筝》
1个回答2023-01-10 09:20
1.作者运用(1)通感的艺术手法来描写听到的音乐的美,将抽象的筝乐具体化,(2)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追逐乐声的过程比做“逐春风知柳态,随啼鸟识花精”的过程,形象生动使读者切身感受到音乐的悲切和变化莫测的...
全文
《听筝》 柳中庸
1个回答2024-03-06 21:45
听筝(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精。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作者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来描写听到的音乐的美...
全文
寻柳中庸的《江行》赏析
1个回答2023-02-22 16:05
诗题为“江行”,突出了借“舟行所见”抒情达意的主旨。在暮色苍茫之时,“蒹葭”“残雪”“新月”,“树杪”等,为目之所见;“断雁”鸣叫、渔夫“棹歌”之声,为耳之所闻。这一系列意象,营造出了迷蒙凄迷的意境,...
全文
《风筝》 赏析
1个回答2024-03-29 11:47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
全文
唐诗《江上别柳中庸》赏析
3个回答2023-03-09 20:15
江上别柳中庸  作者:李端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   柳中庸:河东(战国时属秦地)人,李端诗友。此诗为李端送别他时所作...
全文
唐诗《江上别柳中庸》赏析
1个回答2023-06-23 22:35
江上别柳中庸 作者:李端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 柳中庸:河东(战国时属秦地)人,李端诗友。此诗为李端送别他时所作。 秦人江...
全文
唐诗《江上别柳中庸》赏析
1个回答2023-04-09 11:30
江上别柳中庸  作者:李端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   柳中庸:河东(战国时属秦地)人,李端诗友.此诗为李端送别...
全文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平庸赏析
1个回答2022-12-25 15:00
为什么不呢?
《听筝》赏析
1个回答2023-11-13 02:43
  听筝   作者: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听筝【诗文解释】   弹奏起饰金粟柱的古筝,洁白的...
全文
听筝赏析
1个回答2023-11-21 19:56
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其格局和表现技巧别具一格,别有情韵。 首句“抽弦促柱听秦筝”,“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忽疾忽徐、时高时低的音乐声,就从这“抽弦促柱”变化巧妙的指尖端飞出来,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