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筝赏析

2023-11-21 19:56

1个回答

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其格局和表现技巧别具一格,别有情韵。

首句“抽弦促柱听秦筝”,“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忽疾忽徐、时高时低的音乐声,就从这“抽弦促柱”变化巧妙的指尖端飞出来,传入诗人之耳。诗人凝神地听着,听之于耳,会之于心。“听”是此诗的“题眼”,底下内容,均从“听”字而来。

诗人听筝最突出的感受是“无限秦人悲怨声”,诗人由秦筝联想到秦人之声。据《秦州记》记载:“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巅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秦人悲怨声”。诗人以此渲染他由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无限悲怨之情。下面围绕“悲怨”二字,诗人对筝声展开了一连串丰富的想象和细致的描写。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读者的眼前;春风、杨柳、花、鸟,情怀毕露,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抽弦促柱”之声的变化,又唤起诗人更加奇妙的联想:“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上一联写大自然的景物,这一联则写人世的悲欢,更加真切感人。“独”、“空”两字,尤使画面显得分外凄清,增加了盼子思夫、离愁别恨的分量。“愁灯影”、“思月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灯前别无他人,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见何等孤独,不能不“愁”。楼头没有亲人,只见明月高悬,可见何等空荡,不能不“思”。这两处倘若写作“愁灯下”、“思离人”,就索然无味了。这一联用暗喻,且用“谁家”、“何处”疑问句式,不仅显得与上一联有参差变化之美,而且更能激起想象的翅膀,让各人按自己的生活体验,从画面中去品尝筝声所构成的美妙动人的音乐形象。

以上两联所构成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摹出筝声之“苦”,使人耳际仿佛频频传来各种惜别的悲怨之声。筝声“苦”,如果听者也怀有“苦”情,筝弦与心弦同声相应,那么就愈发感到苦。诗人柳中庸正是怀着苦情听筝的。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窜南陲海涯。这末二句也是有感而发。

这首描写筝声的诗,着眼点不在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而是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诗人展开联想,以新颖、贴切的比喻,集中描写筝弦上所发出的种种哀怨之声。诗中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而是着力刻画各种必然发出“悲怨声”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使人见其形似闻其声,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相关问答
《风筝》 赏析
1个回答2024-03-29 11:47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
全文
《听筝》赏析
1个回答2023-11-13 02:43
  听筝   作者: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听筝【诗文解释】   弹奏起饰金粟柱的古筝,洁白的...
全文
求林徽因《风筝》的赏析?
1个回答2024-06-05 02:21
林徽因《风筝》 看,那一点美丽会闪到天空!几片颜色,挟住双翅,心,缀一串红。飘摇,它高高的去,逍遥在太阳边太阳里闪一片小脸,但是不,你别看错了错看了它的力量,天地间认得方向!它只是轻的一片一点子美像...
全文
如何赏析李端的《听筝》?
1个回答2024-02-23 16:24
原文: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做告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大胡瞎 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 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
全文
风筝的句子赏析要单句的赏析
2个回答2022-08-28 23:31
原文: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赏析:这句话写出了这悲哀是无法摆脱的,表现出我心情的悲哀,沉重。 原文: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
全文
听筝原文及赏析
1个回答2024-01-11 10:30
   听筝   [唐代]李端    原文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
全文
《 追风筝的人 》赏析 制作PPT可以做哪些内容?
1个回答2024-01-26 09:31
首页大图,主题。 下面酌情放映 故事简介 经典台词/语句 人物介绍 结束语
追风筝的人的主要内容+赏析
1个回答2023-02-10 23:44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追风筝的人》段落赏析
1个回答2023-05-14 20:35
凶手机上,hdhdghdg
如何赏析李端的《听筝》?
1个回答2024-01-06 21:22
原文:李端,字正已,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
全文